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翔宇  杨曦  张赫 《铁道建筑》2021,(5):134-138
针对高速铁路预制构件在运输与养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高、养护不到位、存储位置不准确、运输效率低等问题,研发了由仓库管理模块、任务执行模块和安全模块构成的高速铁路装配式构件智能运输与养护系统.智能运输车与智能养护车根据仓库管理模块下达的指令执行装配式构件的运输与养护工作,调度模块对智能运输车和智能养护车的行进路线进行规划与...  相似文献   

2.
高速动车组因螺纹松动导致的转向架装配质理问题是国内外关注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工艺的研究,研发了CRH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智能装配系统。该系统总结了智能装配工序,在目视化作业指导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集成了物料管理模块及数据管理模块、工艺管理模块、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及设备管理模块等多种软件标准模块,实现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智能化装配。  相似文献   

3.
以HXD2辅助变流柜三维模型和其型式试验报告提供的准确数据为依据,利用热仿真软件flotherm搭建辅助功率模块的散热模型,并对功率模块在特定状态下的热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并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建模及仿真分析的有效性,为今后模块散热优化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前期指导.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个针对于混杂系统的主动容错架构.通过对混杂系统的模型抽象,实现混杂系统到离散事件系统的转化.根据离散事件系统的允许事件轨迹计算其安全可控事件集合,进而合成主动容错监控器,实现混杂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最后,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为例,实现列控系统车载监控器的合成.系统仿真结果证明了合成监控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铁辅助变流器的开关频率不断提高,合理的热设计是保证辅助变流器正常工作的前提。针对地铁高频辅助变流器,对产品热设计进行研究。利用PLECS软件计算关键模块的损耗,并设计多并联风道散热系统;采用Icepak软件建立该散热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得到高频辅助变流器关键模块的温升;最后对高频辅助变流器样机进行温升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温升吻合性较好,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且关键模块温升小于45 K,满足该系统的散热需求,并为高频辅助变流器热设计及优化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驼峰电子化控制系统中通信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在驼峰电子化执行模块控制系统研发中的实际经验,介绍驼峰电子化控制系统中主控机与智能电子模块间通信方式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EPP协议的安全可靠、实时的通信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制的1600kW大功率牵引变流器中,IGBT功率模块产生大量的热量,采用适当的冷却系统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对提高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的意义。采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冷却系统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仿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调整冷却系统的技术参数,从而改善产品的散热效果,满足系统要求,大大缩短研发周期,以及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牵引级1 500 A/3 300 V IGBT模块进行热学分析,建立了基于热节点网络的热阻等效电路模型,从理论上优化了功率模块的稳态热阻分布,通过有限元模型对1 500 A/3 300 V IGBT模块进行热学仿真设计,验证了该热阻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自主研发一种智能工艺转向架,主体框架由大规格型钢焊接而成,驱动装置采用交流变频电机,系统电源选用锂电池,包含GPS模块和WIFI模块的嵌入式控制器将运行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结合流水线智能终端,实现转向架的智能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使辅助逆变器散热器达到设计目的及与系统匹配最优,以某辅助逆变器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散热器几何参数对热阻的影响。应用理论公式对高密度热流功率模块的散热器进行设计和优化,利用CFD软件对散热器的性能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对散热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样机试制和试验结果显示,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误差在5%~8%。采用这种方法和思路来设计散热器,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成像技术(CGI)的不断提高,基于CGI技术的列车模拟驾驶器视景仿真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列车模拟驾驶器视景仿真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地铁列车驾驶场景,包括向前视景、站台监视器视景、CCTV监视屏场景。文章就列车模拟驾驶器视景生成技术、CGI视景系统功能、系统关键技术等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货车制动技术快速发展,新型控制阀不断涌现,列车编组辆数不断增加,传统的列车制动性能试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探索列车制动性能智能化试验方法及装备,是提升试验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与实物试验台相结合的列车制动性能半实物仿真试验新思路。介绍了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及技术方案、制动系统虚拟仿真模型建立、接口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物列车制动性能试验台研制及试验系统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铁路建造技术日益先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BIM技术促进了中国铁路建造模式的革新和转变。在对国内外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化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工程实践形成铁路工程智能建造7大技术支撑体系,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介绍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精密测控、自动化安装、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实践,提出BIM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BIM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铁路建造过程的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进而提升铁路建造技术,提高铁路建造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制动盘不同工况下热机械耦合仿真分析,采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语言编程实现仿真过程的参数化,同时通过UIDL(User Interface Development Language)语言及TCL/TK语言编写界面,开发了嵌入ANSYS系统内部的仿真集成系统。提出的方法可为制动盘及其他车辆制动部件的热机械耦合仿真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开发的仿真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口监控系统以宽带无线网络为基础,应用智能视频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技术,对铁路平面交叉道口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侦测道口的非法侵入和道口上的障碍物,并发出预警信号,排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铁路危险货物专用线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除具有传统的本地监控和数字录像等功能外,还具有远程监控和多级监控功能,以实现对危险货物专用线重点区域和作业进行视频监督与控制.该系统采用H.264视频处理、数字传输、高速无线通讯、智能跟踪、自动识别报警技术等,并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平台为各视频应用子系统提供共享的承载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深埋超大跨地下车站智能建造技术,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从隧道智能化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四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研发基于掌子面自动化素描系统的定量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实现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与围岩精准分级;应用BIM技术搭建多专业协作的统一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智能设计;构建实时人机定位管理系统,实现复杂地下车站人流-物流的高效协调和智能施工;采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实时监测。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在八达岭长城站的成功应用,极大提高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提升隧道的施工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HTCPN的列车追踪车地通信过程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高速铁路移动闭塞系统(Moving Automatic System,简称MAS)进行更加精确的仿真,利用CPN Tools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车地通信过程的CPN模型,应用CPN ML语言模拟无线通信模型中数据包的丢包现象;引入时间标志对模型中数据传输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仿真过程中为模型各个控制环节定义数据采集监控器,连续仿真3次分析追踪运行车地通信信息传输的时间特性。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性能分析报告,仿真结果对高速铁路中MAS系统开发阶段的形式化验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CMS-3型磁悬浮列车微机监控与数据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MS-3型载人磁悬浮列车的车载微机监控系统为对象,提出磁悬浮列车微机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的要求,介绍了车辆级和列车级的监控系统,章重点对基于CAN bus的车辆总线和基于CAN bus和PROFIBUS的列车总线进行了论述,对基于DPC31的PROFIBUS的智能从站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总线冗余的具体设计方案和措施,对磁悬浮列微机监控系统及其网络系统进行了车载试验,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对该微机监控系统在八达岭示范线的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封力民 《机车电传动》2007,(3):62-64,69
介绍了JZT-1机车走行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构成和技术特点.经试验和运用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其采用的故障诊断智能决策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