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隧道的基础加固理论尚不成熟,隧道基础加固设计存在很大困难的现状,通过对软弱黄土隧道基础加固的机理进行分析,明确了隧道基础加固对施工中控制变形和防止塌方的作用,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常面临边仰坡失稳的问题,危及隧道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文中从分析某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的不稳定性特征入手,在分析裂缝成因和后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处置措施。采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和强度折减法,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位移、安全系数、塑性区范围等指标评估地层和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对锚杆加固、注浆加固,以及两者结合加固3种方式的加固效果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最优加固方案。通过对比采用加固措施前后隧道衬砌典型位置监控量测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加固措施后,隧道变形的大小和速率均大幅降低,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面注浆加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注浆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通过地面注浆加固进行溶洞处理。同时,对监测区间内溶洞注浆加固效果以及隧道掘进引起的地面、房屋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溶洞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隧道掘进造成的地面房屋沉降变化平稳,地面注浆加固处理在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具备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G312线六盘山公路隧道洞内坍塌、结构开裂、衬砌劣化和背后空洞等病害进行处治,通过隧道检测、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充分掌握隧址区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维修处治资料的基础上,对隧道病害原因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套拱加固和换拱加固2种处治方案,并从技术标准、施工安全、造价和环保角度进行加固方案论证。结果表明:隧道套拱加固方案在施工安全、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优于换拱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5.
青山隧道施工控制及质量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进文  薛长武 《公路》2004,(7):174-176
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隧道,如何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青山隧道的施工与体会,介绍了青山隧道在开挖施工、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质量加固的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隧道穿越既有结构物的工程是隧道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某盾构隧道工程小距离下穿既有建筑土体加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隧道小距离下穿居民楼土体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施工实践表明,本文结合地层特点与施工工况针对性选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工法以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对隧道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满足了盾构隧道施工要求与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值得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许桂生 《中外公路》2019,39(1):185-189
依托某实际工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桥-隧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城市公路隧道近接桥梁桩基段施工进行模拟,得到大跨浅埋暗挖公路隧道施工对地层、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规律,并研究高压旋喷桩加固措施对桥梁桩基变形的影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加固措施对隧道施工安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变形影响较大,靠近隧道两侧桩基变形明显大于中部桩基,最大桩基差异沉降值远超规范允许值,需采取有效变形控制措施;增大高压旋喷桩加固参数(加固深度和宽度)对减小桥梁桩基位移效果较为明显,但加固宽度和深度都存在"极限值"。考虑安全与经济,得到工程合理的加固宽度为2.5m,合理加固深度为25m;隧道施工完成时桥梁桩基最大差异沉降约2.2mm,桥梁桩基变形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付仁鹏 《隧道建设》2013,33(12):1036-1040
为确保盾构长距离连续下穿古旧平瓦房施工,针对重叠隧道小间距、长距离的施工特点,采取“先下后上、前后错开、支撑加固”的总体施工原则,阐述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夹层土注浆加固和下线洞内临时支撑台车进行下线隧道加固等关键措施。根据对古旧平瓦房监测、评估结果验证,成功完成了下穿大面积古旧平瓦房的施工,以期为今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重叠隧道长距离、连续下穿古旧平瓦房施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凯 《隧道建设》2017,37(6):742-747
为确保多孔叠交隧道能安全快速地施工,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叠交段为例,分析了叠交隧道"先下后上"施工的优势。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二次固结、注浆加固、下部隧道支撑加固和掘进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给出叠交段的加固范围,分析钻注一体和台车+风钻2种施工方法以及穿行式同步移动支撑台车和可拆卸环形钢支架2种支撑方法的适用条件。对于叠交隧道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技术,从掘进参数、盾构姿态和同步注浆3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