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正> 1.问题提出 港口体制改革,港口经营者与行业管理者分离,直接为港口企业提供公平和适度竞争的平台,港口企业面临在同一平面竞争和发展的机遇。由于港口资源的稀缺性,港口企业包括国际港口经营人围绕港口资  相似文献   

2.
汪德贵 《中国港口》2012,(3):56-57,59
<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多元化发展和港口产业的不断繁荣,港口用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的劳务用工需求也在随着港口业务量的增长不断上升,当前劳务人员已成为港口企业用工的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劳务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港口企业直接面对和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港口企业劳务用工特点综观当前港口企业劳务用工,主要呈现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 第六届国际港口发展年会于2001年9月27~28日在英国伦敦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港口的融资与投资,各国港口业界人士就港口未来发展趋势和港口资金运作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 (一)港口企业的全球化 要实现港口企业的全球化,企业规模、地理扩张、市场地位、营运效益以及资金来源必须占有绝对的优势,企业规模乃重中之重,地理扩张应物有所值。私有化、收购和一些新的融资方式以及国际投资机遇的增多,也将对港口企业的全球化起到推波  相似文献   

4.
张欣 《中国港口》2010,(6):11-12,18
<正>未来几年,我国港口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总结回顾过去10年的港口企业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十二五"港口企业发展的外  相似文献   

5.
黄发义 《中国港口》2010,(1):50-51,54
<正>随着我国港口企业相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港口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投资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港口资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优化港口资本结构已成为港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的港口建设发展很快,港口通过能力不断增加,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港口能力的扩大和装卸效率提高,使港口环境进一步宽松,开工不足、能力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港口企业普通反映货源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另外,港口局部地区出现重复建设,港口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货主码头参与经营活动,造成市场过度竞争,加大了港口企业生产经营难度。 面对目前这种生产经营形势,除了政府主管部门让如何加强港口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外,作为港口企业本身,如何加强企业管理,苦练内功、增收节支、想方设法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显得  相似文献   

7.
<正>一、目前港口企业费率现状当前,在港口企业既失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垄断优势和国家对港口的扶持优势、又没有获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和价格政策的配套支持的情况下,港口市场的价格产生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蕾 《中国港口》2012,(8):52-53
<正>港口轮驳企业是港口生产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企业。港口轮驳企业作为公共服务、生产服务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品牌的支持,但其品牌建设因受港口地理位置、外部经济环境、内部资源条件、集团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品牌建设观。一、港口轮驳企业品牌建设不足之处1.品牌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港口轮驳企业由于受到经营机制、业务范围、作业地域、人力资源、经济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卫 《中国港口》2007,(10):49-50
<正>为做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我省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省、市两级港口管理部门履约工作机构,港口管理部门和企业共有600多人取得了《港口设施保安岗位资格证书》,至今年6月底,有57个对外开放港口设施取得了交通部核发的《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对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认识继续深化,履约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有相当多的港口相关企业在港口附近依靠与港口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而生存。因此,港口企业在探索自己新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定位为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此平台内进行交易,实现物流、商  相似文献   

11.
王海霞 《中国港口》2012,(6):9-11,23
<正>港口企业转型升级,是港口企业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为求生存发展、突破经营瓶颈,为提高持续竞争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寻找新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而不断变革的过程,是港口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层面,也是其最终落脚点。在当前全国港口吞吐能力总体适度超前的状态下,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明显上升,港口公司缺乏议价能力,港口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因此,推动港口企业内涵的发展,提高港口企业的经营效益,是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港口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投资机构都通过投资新建、兼并等方式进入港口行业,他们对港口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太熟悉,在组织结构设计中遇到很多问题。另外,很多国营的港口企业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港口》2007,(6):22-23
<正>为了鼓励我国港口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中国港口协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全国各地主要港口企业按2006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进行50强排序,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港口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央与省府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和“抓大放小”的方针,江苏省交通系统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简称改制)工作作为交通系统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现已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经验。省港口协会为了推进全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改制工作,对已经完成改制和正在改制的一些港口企业作了调查研究,本文重点是对企业改制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一些探讨式的综述。 一、改制前的全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状况 江苏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总计72家,其中省属港口企业4家,市属港口企业12家,县(市)属港口企业56家;按经济类型分,有国有企业,也有上全民下集体企业。总资产27亿多元,固定资产净值14.4亿元(1996年统计数)。 由于港口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惯性于今还未彻底清除,一些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竞争力十  相似文献   

15.
莫宝民 《水运管理》1998,(3):37-38,30
随着港口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确定,以及港口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港口企业内部的富余人员不断增多,如何有效地安置富余人员已成为港口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富余人员的内涵和成因分析 富余人员是企业因生产经营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不能完全被企业消化和充分利用的那部分剩余人员。 港口企业富余人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当而冗余下来的富余人员;二是因港口企业生产经营不利,生产任务不足,企业经营萎缩造成的富余人员;三是因港口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需求造成的富余人员;四是因港口企业生产布局和劳动组织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变化、企业重组或转制产生的富余人员;五是由于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而无法适应企业对劳动力素质需要而形成的富余人员。 从港口富余人员的构成看,既包括生产作业人员、辅助生产作业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劳动力富余部分,也包括港口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才富余部分;既包括老、弱、病、残等人员,也包括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既包括无任何技能的一般人员,也可能包括有一技之长甚至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有用之才。富余人员中的有用人才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港口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当前港口企业管理者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迟智晖 《中国港口》2003,(7):14-14,8
<正> 一、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含义 正确认识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含义,对港口企业法制建设的定位和工作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在“政企合一”的体制下,部分港务局既从事港口的经营活动,又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因此,港务局既是一个企业,又是一个政府部门。“港口”的含义也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国港口普遍存在着区域内重复建设、吞吐能力过剩、港口发展同质化、无序竞争激烈、缺乏协调合作等问题。通过港口供给侧改革提升港口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改善现有的发展局面,成为港口企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04年我国港口吞吐能力适应度为0.9,2016年则达到1.2,总体来看,相当于港口设计吞吐能力比实际吞吐量高出20%。例如,2016年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煤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港口行业自身发展不仅面临着新特点也面临着一些老问题。例如: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问题;区域间港口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造成企业正常利益受损的问题;在枢纽港、喂给港总体布局建设上以及港口行业整体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港口价格、安保和港口物流信息化等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港口行业和港口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未来,中国港口行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正>港口的存货成本是港口企业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控成本、争效益"的企业目标过程中,严控港口存货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所在。面对竞争激烈的港航市场,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尽快建立与完善适应新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