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行车舒适,基本不需要养护,使用寿命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影响因素、结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CRCP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同于1993版的AASHTO路面设计指南,AASHTO 2002开始直接以冲断和平整度作为CRCP的设计指标,国内CRCP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CRCP研究的发展趋势,即根据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的分布进行冲断预估,在重复车辆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下进行裂缝宽度预估,考虑裂缝(或接缝)间的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计算板顶的临界横向应力,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进行系统研究及基于路用性能的要求对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进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耐久性,需要将其随机变化的横向裂缝间距控制在预期合理的范围内,CRCP配筋设计必须考虑可靠性问题,根据概率论中求解随机向量函数概率分布的有关定理,建立了计算CRCP裂缝间距可靠度的直接积分公式,并与Monte Carlo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别考虑裂缝间距超出上、下限两种不同失效模式,分析了设计参数及其变异系数对CRCP裂缝间距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RCP裂缝间距的可靠度主要与设计裂缝间距及参数的变异水平有关,CRCP配筋设计应使设计裂缝间距趋于上限和下限的中值,保证路面具有尽可能高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开裂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横向开裂的实际发展规律,对湖南省耒宜高速公路CRCP试验路进行了5.5a的跟踪调查与检测,对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CRCP横向开裂按产生速度的快慢可分为硬化开裂期、过渡开裂期和稳定开裂期,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变异系数一般分别在0.30~0.35和0.20~0.25之间,平均裂缝间距与龄期之间呈现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平均裂缝宽度与气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裂缝间距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烟威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被动裂缝控制和主动裂缝控制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简称CRCP)病害的影响,建议采用主动裂缝控制技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CRCP真实路面情况,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小裂缝间距不利于混凝土板和钢筋的受力,降低了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钢筋混凝土问粘结滑移的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相对于自由变形状态下的力学模型、微分平衡方程。得出了按粘结滑移线性本构关系考虑的解析解,据此分析了降温荷载作用下路面内应力、位移的分布规律及裂缝宽度等计算参数,为今后的科研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对CRCP设计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荷载应力分析,将CRCP中纵向钢筋作连续化处理,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薄膜单元,对考虑裂缝条件下的CRCP荷载应力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了CRCP的两种临界荷位和配筋率等参数对板底应力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板的荷载应力进行了对比,在温度应力分析中,建立了考虑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CRCP温度应力计算模型与微分方程,并求得CRCP在降温和干缩变形作用下的解答,分析了参数的敏感性和混凝土徐变所引起的松驰应力效应,解析法和数值法相结合,计算了分析了CRCP端部锚固与与凸形锚固地梁的应力和位移,给出了端墙部分设计参数的建议值及于端部结构设计的计算诺谟图,同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最后给出了CRCP板厚与配筋设计及端部锚固结构的成套设计方法,为中国制定定相应规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叶丹  韩样 《江苏交通》2003,(2):31-33
连续配筋路面(CRCP)以其良好的整体性、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在道路铺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有钢筋和连续配筋路面中特有的横向裂缝的存在,使得对这种路面结构的应力计算困难重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连续配筋路面加沥青加铺层这种形式的路面结构简化成平面应变情况进行分析,用等参八结点四边形单元作为基本的单元对路面结构进行离散化,用组合单元法模拟钢筋的加劲单向作用,用裂缝单元模拟裂缝的传荷作用。通过计算,分析了裂缝间距和配筋率对路面结构应力和面层弯沉的影响。这些结果对连续配筋路面的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推荐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温度应力计算方法不能充分反映CRCP实际受力条件的弊端,提出了考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板端部实际位移情况的计算思路。推导了降温和温度梯度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温度应力的通用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可以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任一点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位移值,通过与有限元解对比表明,提出的解析解准确、合理,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对连续配筋混凝土隧道路面裂缝情况进行观测、统计、分析,得到了隧道内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情况和裂缝发展规律。研究表明:79%的早期裂缝出现在混凝土铺筑后的前4天,前2天出现的裂缝数占7 d裂缝总数的50%。裂缝宽度不大于0.2 mm的占总裂缝数的70%,裂缝间距2~8 m的占总裂缝数的76.8%,裂缝分布总体表现为路段中部相对密集,两端相对稀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由电子感应控制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研究了汽车感应制动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的方法.采用一阶延迟模型近似的曲线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最优PID控制器经验公式,依据单一路面下汽车感应控制的制动控制效果,确定PID的3个参数初值,设计了模糊PID参数调节器,并在单一路面和变化路面上,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的汽车电子感应制动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纵向附着系数与设定的理想附着系数之间误差较小,当制动初速度为160 km/h时,在单一路面上,误差为-0.71~0.14,制动距离为114.5 m,制动时间为5.28 s;在变化路面上,误差为-0.71~0.15,制动距离为128.61 m,制动时间为7.625 s.  相似文献   

11.
旧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公路的改建、扩建中大部分地区已普遍采用.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方法,但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设计单位面对广大工程改造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龙高一级公路大修工程为例,阐述了一级公路大修的过程,以及在路况调查、路面处治中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地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现状调查,结合2003~2006年辽宁省已建成农村公路网调查情况,介绍了辽宁省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较详细地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维修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以及大型化、重载超载车辆比例的不断增加,交通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与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路面结构,不断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鸟鲁木齐市市政道路沥再生试验段工程,介绍了乌鲁木齐市沥再生试验路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对比分析了沥再生对鸟鲁木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各种使用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在新疆这种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的改善效果和适应性,为日后鸟鲁木齐及类似地区市政道路的养护、施工和路面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是基于力学的方法,而按照该方法设计沥青路面往往使用不到10年就需要进行大中修,甚至使用2~3年就出现早期损坏,远远未能达到设计寿命。就我国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现行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前景作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对现有规范和材料的各参数进行比较,有助于设计出在路基中湿和干燥两种状态下均能满足要求的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路面保护、路面保护计划及其相关的养护活动等概念的介绍.并结合美国的一些经验对路面保护的效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论证实施路面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于路面保护的开展和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等4个主要内容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且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易推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公路新旧路面拼接存在着结构层材料组成不同、性能差异等情况,结合某路面拼接施工实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技术,有效地保证公路新旧路面拼接成一体,保持整体稳定性和路面耐久性。该施工过程的技术实践,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