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加快。但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诸多障碍,如无法达到“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要求、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缺乏合适的锚货币以及缺少核心国的领导等因素,制约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和美元颓势的显现,各国纷纷加快了"去美元"进程,纷纷号召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日渐频繁。本文从货币互换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亚洲、欧美和中国的国家间双边互换协议的签订情况,并对其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亚洲经济状况良好、一些货币走强,给了优秀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并购的能力,亚洲并购交易开始接近两年前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危机引发去杠杆化和全球经济低迷,近一年多来,多数亚洲货币都急剧贬值,威胁到地区的金融稳定。亚洲(日本除外)十种交易最活跃的货币中有八种货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下滑,领跌的是韩园和印尼卢比,跌幅分别达到37%和24%。由于发达国家减少海外投资和私人投资者抛售其所持有的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导致不少亚洲货币存在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出现小幅波动原本不值一提,但近期港元汇率的波动却可能意义重大.因为可以从中观察资金是否仍在流入亚洲。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针对我国的货币运行现状运用改进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要越过温饱线时才会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观点是合适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货币政策时应考虑本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才能使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货币需求函数的恰当分析,依据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央行可以恰当地为维持经济的增长而投入适当的货币供给。本文通过使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方差分解法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因素,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他与收入、利率、货币偏好指数、价格预期有着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它的发行带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随着其逐渐被市场接受,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货币发行商参与到货币供给的行列中,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局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将减少,甚至货币发行权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陈滢 《中国电动车》2010,(11):47-49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缤纷社会     
最近,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指出: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有内在缺陷的,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货币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关系就是社会关系。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换的过程也是货币生活化的过程,交往的扩大化、复杂化使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货币化生存世界。货币已不仅仅是交往的媒介,流通的手段,它已内化为人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已呈现出一种主体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它仍旧保留它作为人类交往的客观物的一面,表现为客体化的一方。  相似文献   

12.
张太元 《经济导报》2007,(22):32-33
第十届东盟和中日韩(简称“10+3”)财长会议本月初在日本京都发表的联合声明,同意建立一个共同的外汇储备库,任一国家在面临货币危机时都可动用。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不希望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重演。而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日中两国将在稳定东亚金融秩序上承担更加强大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七十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理论体系进行综述。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发生机理和后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第一代货币危机大多发生在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扩张性的国内政策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本质性的冲突是导致危机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2)与第一代危机不同的是,第二代货币危机发生的国家本身并不存在政策上的不协调或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固定汇率的放弃只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下的结果。模型强调危机的多重均衡和投资者的预期的自我实现。(3)第三代货币危机的研究者跳出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银行体系、金融中介和不对称信息的方面分析危机。本文还综合对所谓"第四代货币危机"的阐释,概括了货币危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上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题为《关於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强调应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周小川认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特别强调要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尚鸣 《经济导报》2007,(41):30-31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如同山洪之水般奔涌而出,涉及面之广令人不安。美欧乃至亚洲金融市场都出现较大波动。随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连续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以应对信贷流动性短缺风险、阻止危机进一步波及其他经济领域。那么,那些处于次贷危机风口浪尖的银行生态境况如今又是如何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黄金依然代表货币总储备的三分之二,依然被看作是稳定货币市场动荡的最佳工具,今天它仅仅代表了三分之一的货币总储备。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无可争议的主要货币,美元最近才显示出其主要竞争力货币的本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分析,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得出了新的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函数,同时根据货币需求量应当与其供应量相均衡的理论,利用马克思关于银行信贷创造货币供应量的理论讨论了信贷增长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对当前信贷规模加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不断开放发展,西方国家逐步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目前我国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但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对外开放以后,中国是否也应放弃货币供应量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锐 《经济导报》2007,(17):36-37
在4月17日英镑兑美元突破了2美元这-15年以来的罕见关口、欧元兑美元站到了7.35美元的历史性高位之后,欧洲货币在最近几年中所形成的强势被张扬得更加明显。尽管欧洲货币的外汇比价可能会出现偶然性向下调整,但人们相信其长期走高的曲线下会改写。这种情况不仅让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撼动,而且使得美欧两大经济强体之间的博弈将变得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