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公路视距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公路三维动态视距及其计算思路,详细阐述了公路三维动态视距的定义、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基本特征以及计算模型中必需的假设及约定。由于三次B样条曲线具有2阶连续性、局部性、灵活性等特征,本论文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表征公路线形,为计算三维动态视距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由GPS数据反算公路几何要素提供了方法。三维动态视距是在三维空间中利用空间几何向量关系进行视距计算,在计算中考虑了平纵线形、驾驶员动态视野和夜晚时车前灯照射范围的制约等因素,为更客观地评价线形连续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识别视距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最不利车道横净距进行分析后,利用视距简化公式推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所需圆曲线最小半径。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驶出车辆的行驶规律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事故机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减速换道视距”的新概念,分析了减速换道的原理和数值推算过程,确定减速换道视距一般值为300 m、最小值为150 m。根据横净距及简化公式计算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左转曲线和右转曲线减速换道视距所需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给出了高速公路出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供技术探讨和研究参考,以期有助于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的视距需求和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路线视距的计算方式,从平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以及道路坡度3个角度对互通立交中行车视距指标取值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在视距指标的把握、分流识别视距验算等方面的错误认知,以激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更加关注行车视距的标准制定,完善路线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以高速公路曲线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几何物理学方法分析道路空间几何关系,构建三维条件下的道路线形模型。根据三维视距移动规律与隧道空间几何关系,在满足驾驶人停车视距的条件下,分析隧道空间的限制条件,建立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三维视距检验模型,以为公路曲线隧道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速公路的三维空间形态,提出了空间视距的概念,并通过空间两点通视原理,建立了空间视距计算和分析的数学模型。与早前的视距计算方法和研究相比,该方法对车道空间视距计算准确,能够计算和分析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对外侧车道视距的影响,为改进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汽车前灯散射角、隧道标准断面以及驾驶人在隧道中驾驶规律的研究,并考虑汽车左转与右转行驶的不同特点,计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满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螺旋展线停车视距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结果表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计算给出的最小半径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而且可以保证隧道不加宽和超高不过大的要求,保持隧道内轮廓的统一,减少了设计和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规范体系分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行车视距设计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以确保不同路线规划条件下行车视距能满足行车需求,最后提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平面停车视距作为一项重要的平面设计指标,在法国标准下体现得更加复杂,设计精准度要求高,设计时容易忽略。为探究法国标准下道路平面停车视距的一般规律,消除设计时的易错点,文中以喀麦隆雅温得至杜阿拉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采用法国规范中平面视距的计算方法,计算典型段落的停车视距真实值,并与法国规范的要求值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设计参考及建议。结果表明,平曲线半径R及行驶车辆观察点与曲线内侧遮挡物的距离e1、被观察点与曲线内侧遮挡物的距离e2,是影响平面视距的主要因素,设计时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9.
动画演示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设计完成后的高速公路的真实情况,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意图,为业主单位提供真实直观的高速公路三维模型和各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有较多高速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其靠近中分带的内侧第一车道停车视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曲线路段视距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前车尾灯距路面高度为物高计算横净距的方法,使得停车视距可以得到较大改善,并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验证,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路实时三维动画是公路景观评价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该文介绍了公路景观设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实时三维动画在公路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某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简要介绍了公路实时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论文以实际项目为例,对公路实时三维动画的景观评价的应用效果,以及三维动画景观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吴艳 《公路与汽运》2014,(3):109-112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特性,对出口识别视距进行分析,得出了合理确定出口识别视距的方法,并对现行规范中互通式立交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视觉信息对驾驶员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至关重要,是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基础.从驾驶行为理论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出发.提出了预览视距的概念,用于量化驾驶员的视觉信息,构建了预览视距计算模型.以预览视距为切入点.根据多条既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资料、实际运营数据和事故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探讨了驾驶行为中的预览视距与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预览视距变化率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车速修正,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的停车视距进行研究,在现行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计算停车视距的基础上,考虑汽车实际的制动过程,将制动过程分为4个阶段:驾驶员的感觉反应阶段、制动系统的间隙消除阶段、制动力上升阶段以及完全制动阶段,改进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引入可靠度理论,基于该模型构建视距可靠度功能函数,对"驾驶员反应时间、汽车运行速度、路面摩擦系数等"随机变量的随机性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讨论现行规范的停车视距设计取值的安全可靠性,提出采用失效概率来描述行车视距的安全可靠性。根据《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满足高速公路对应安全等级的可靠度要求,计算在120,100,80 km/h共3种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值,并结合实例验证计算结果具有较高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可靠度理论经改进后计算模型计算的停车视距值大于现行规范值,其安全可靠度也明显高于规范值,120,100,80 km/h速度下停车视距失效概率分别降低22.32%,13.2%, 18.9%;视距失效概率较大,表明视距设计不足,易引发交通事故,推行基于可靠度理论计算得到的停车视距值进行高速公路设计,可提高道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国内外停车视距及其计算方法;结合汽车制动特性分析推导了汽车制动距离和停车视距,结果显示,按汽车制动理论计算的制动距离小于相关规定值;从行驶速度和减速度分析了美国、日本停车视距差异的产生原因,进一步比较了美、日计算模型与汽车制动理论的减速度区别,结果表明,相对于紧急制动状态,停车视距规范值有较大富余,建议结合人、车、路和环境对停车视距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停车视距不足路段交通运行仍然较为平稳的问题,提出多车道高速公路内外侧车道停车视距计算参数采用不同取值方法。当车辆在高速公路内侧车道驶入较小的圆曲线路段时,驾驶员处于有预期的高警惕性驾驶状态,如果前方发现障碍物所做出紧急制动停车决策的反应时间要短于其他车道上的车辆;基于汽车制动减速度与高速公路路面摩阻力系数计算方法的反应时间:有预期的高警惕性驾驶状态紧急制动反应时间可取1.5 s,计算得到的停车视距称为"紧急制动停车视距",适用于高速公路内侧车道;舒适制动反应时间取2.5 s,计算得到的停车视距称为"舒适制动停车视距",其值与规范值基本一致,适用于高速公路内侧车道除外的其他车道。结果表明:当设计速度为80 km/h时,紧急制动停车视距所需要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与规范中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基本一致,结合既有高速公路所谓停车视距不足路段交通运行平稳的调查,认为高速公路内侧车道采用紧急制动停车视距较为合理;当设计速度为100 km/h或120 km/h时,紧急制动停车视距所需要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较规范中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大较多,不满足紧急制动停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应采取限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汽车在超车道上的行驶特性,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的视点位置及其横净距。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外侧超车道的停车视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供高速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生态绿化和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速公路的绿化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植物系统的结构、外来物种和挖方边坡绿化等方面存在认识的误区。指出生态功能是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功能,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必须服从生态恢复的基本规律,保证植物系统在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上的异质性;提出外来物种的引种应遵循限制性原则;挖方边坡绿化设计应遵循边坡稳定、水土保持、自然恢复、条件适应和景观协调的原则。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与交通功能的评价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动态效应,对于局部特殊路段应通过动态视觉分析验证设计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与管理实践,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曲线路段视距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较多高速公路靠近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车道停车视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通安全设施改善措施,为高速公路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提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路段不同交通饱和度下车辆的驾驶行为,以路段交通安全为约束,研究了跟车行驶和换道行驶2种驾驶状态下,考虑车速变化及雾天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的路段平均最小安全车头时距计算方法,利用建立的安全车头时距与安全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路段安全流量。在不同车辆驾驶状态切换阈值下,计算路段实际交通流量与路段安全流量的比值得到高速公路路段动态风险饱和度值。以G3高速公路某改扩建路段所在路网为例进行验证,计算得到了路网中各路段不同切换阈值下的动态风险饱和度值。动态风险饱和度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呈现稳定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在换道行驶状态时达到最大,在跟车行驶状态时开始下降,与现有交通安全状态分析相吻合。相较于交通饱和度,动态风险饱和度更能够反应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动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