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乘客服务、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应急处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各城市地铁智慧化建设的成果实例,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建设思路:以车站自动化系统为基础来实现设备管理的智慧化;结合地铁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人员管理的智慧化;利用智能设备、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乘客服务智慧化;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流程机制实现应急处理的智慧化。详细给出智慧车站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分析。通过车站智慧化建设,达到提高乘客服务质量、保障运营安全、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当前城市智慧公交发展为背景,本文从我国城市智慧公交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研究、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一步从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共交通服务评估 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每个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本文从乘客特征智能识别与预测、 复杂场景下的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并分别提出了代表性的研究问题。通过总结当前智慧公交的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展望,本文进一步指出智慧公交的创新性研究和发展,亟需从如下4个方面展开:挖掘乘客全出行链信息,提供一站式智慧公交出行服务;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视角下集 成智慧公交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公交运营效率提升;基于智慧公交多层级发展需求,构建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用户的立体化公交运营系统评估体系;构建智慧公交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结合当前智慧公交出行的日渐兴起,本文总结了智慧公交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智慧公交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智慧公交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对提供多模式智慧公交服务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机遇。但是,单凭新技术无法提升智慧公交服务水平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交通系统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亟需围绕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本文同时强调当前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突出产学研相结合,为我国智慧公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不停车收费系统中,ETC门架数量多、分布广、设备种类多,依靠"人工巡查、被动发现"的传统运维技术,费时、费力、效率低。为此,研究了智慧化运维关键技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展门架设备的实时诊断和运维策略的智慧决策,实现ETC门架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智慧运维,并开发出ETC门架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相关成果已在湖南省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在机场建筑运维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尝试将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等应用到机场运维管理领域,实现对机场运行设备、材料物资、管网、车辆、人员的管理,从而实现智慧机场的最终目标。工程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提高机场信息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升机场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中小跨度桥梁运维管理现实需求,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针对与运维安全直接相关的关键指标,构建了在线传感和智能巡检相结合的智慧化运维系统,并提出了产业化推广应用策略。将传统以人工巡检为主的经验性运维管理,提升为区域化、长线路、以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化精细管理体系,为中小跨度桥梁的  相似文献   

6.
常规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方式之一,为保障公交出行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有必要对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进行量化分析和系统研究.文中以居民出行和公交公司运营两者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基于乘客到站率的多目标公交发车频率优化模型,以实现乘客和运营者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利用乘客到站率函数计算乘客的等车时间,使得模型在优化计...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供给侧的计划性与需求侧的时变性相互冲突,为更好地协同供需双方,提出了需求响应机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计划的优化方法,包括出行预约和需求响应2个环节;建立了需求响应与列车运行计划协同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和列车运行成本为目标,重点关注乘客由于预约行为产生的延误时间成本;考虑列车运行、运输能力、编组情况、客流分布等因素,设计了基于乘客优先级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外层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内层优化客流分配方案,最终实现客流的供需匹配;以北京地铁八通线为例,按照需求响应机制对该线路全天的需求处理与运输组织进行数值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从车底运用、乘客等待时间和满载率分布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使开行的列车数降低13.8%,同时采用多编组模式,使用车辆数减少了29.8%,这能够有效压缩列车走行公里数,削减企业开支;能够在保证乘客基本出行的前提下,最高可将乘客平均在站等待时间缩短约35.3%,并且预约比例的提升对等待时间的削减效果明显;优化后的运行计划能控制列车满载率维持在设定水平,有效降低人员密度,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对城市轨道交通疫情的有效防控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有效的精准控制策略提升公交车辆的到站间隔匀整度和运行服务可靠性是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公交乘客出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首先,本文考虑站点乘客上车需求波动构建公交运行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时间偏差反馈机制的公交区间行驶速度调控策略和基于乘车选择行为模型的公交站点乘客信息引导策略;最后,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和车头时距偏差为目标,构建融合车速调控和乘车引导的公交运行组合优化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求解方法。以北京公交57路为例,设计4种情形的数值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最佳,相比于无控制策略,公交运行稳定性提升了47.70%,避免了线路的串车发生,考虑出行时间与拥挤程度的综合成本减少了18.71%。本文还比较了不同乘客收入水平和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下策略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信息引导策略对总出行成本降低效果减弱,当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为0.7时,组合控制策略对公交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本文可以为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道路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交通信控远程优化与评价,推动交通状态社会化应用,设计了基于4G通信的交通信控无线运维系统。首先,构建了系统的基本架构,指出该系统由连接不同设备源的接口层、管理多种数据的中心层、支持多重应用的平台层构成。其次,设计了独立的无线通信设备,使其具有多种通信及检测功能,可实现对不同信号机的无缝兼容连接。再次,实现了运维功能模块,包括故障运维、流量及交通优化、实时状态显示等应用子模块。最后,通过独立于交警专网的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各个功能,结果表明运维系统实现了信号机故障的无线管理,使优化技术得以远程分析和验证,可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的社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创新集成融合多类新型软硬件技术的智慧教室典型框架体系,阐述智慧教室核心设备及系统主要技术问题,指出智慧教室工程项目建设前的调研工作关注点,常态运维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智慧教室建设与管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AI、大数据、互联网与交通前端检测设备融合,研究了前端智能管理控制终端系统,解决了传统前端设备故障不能精确判断的问题,提高了监控故障分析与诊断的效率,加强了业务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保障了监控系统长期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安防设备的日常巡检成本,有效提高了巡检结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可规范运维管理流程,为运维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公交运行模式单一、乘客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响应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ST智慧公交的系统构架。在公交静态调度优化模型基础上,结合智慧公交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变线、变站并及时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特点,建立了智慧公交系统动态调度优化模型。以重庆市南岸区357路公交车为例,应用动态调度优化模型,计算智慧公交的相关运行参数。并将其与传统公交运行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高峰时间段内,智慧公交的发班数目所需车辆数与传统公交相同,运送乘客总人数增长5.81%,平均每班载客率提高6.12%,经济利润增长2.86%。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公交企业运营管理,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方法。通过对公交线路发车间隔进行优化,平衡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以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及乘客等车时间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加权求和设定目标函数;考虑乘客舒适度、公交线路车辆满载率以及政府部门规定的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因素,针对客流的高峰和平峰时段,建立相关约束条件;以郑州市60号公交线路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发车间隔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各时段的公交发车间隔,并将优化前成本与优化后成本进行比较,有效降低18%~26%的线路总成本。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公交线网优化研究模型求解复杂、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从分析乘客对线网的需求意愿入手,获取线网优化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建立平衡乘客及公交运营企业利益的系统成本最优模型。最后以济南为例,验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优化结果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公交运行效率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提出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模式智慧公交系统的设计方案。本系统可以提高人、车、站综合协调能力,达到乘客智慧出行、线路智能优化、车辆智慧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车辆到站时间的不准时性严重影响着需求响应型公交的服务水平和乘客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意愿,因此,本文对考虑车辆随机到站时间的动态需求响应型接驳公交线路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运营商成本、乘客乘车时间成本、乘客等待时间成本组成的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车辆路径寻求系统总成本最优的需求响应型接驳公交服务方案,其创新之处在于,在服务过程中允许乘客提交实时出行需求;定义车辆到站时间服从已知分布以描述其随机性。提出一种遗传算法和邻域搜索相结合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融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优势和邻域搜索的局部搜索能力,通过算例测试分析对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及先进性进行验证。最后,基于西安市延平门地铁站设计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考虑车辆随机到站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乘客时间成本和系统总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公交站系统的服务能力,提高乘客在候车阶段的满意度,本文在对现有公交站系统和乘客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分析乘客在候车阶段对公交站系统产生的用户评价数据,归纳出公交站系统的用户评价指标及乘客对现有公交站系统的满意度。结合KANO模型并依据乘客类型的差异,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度。最后,依据公交站系统各个评价指标的不同重要度,给出初步优化策略,为国内公交站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基于综合成本优化研究公交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首先考虑公交通行能力、客流关系、时间关系、发车间隔和满载率等约束条件,分析停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定量化表示;其次建立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公交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参数优化模型;最后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并给出算例。利用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结果表明:高峰小时采用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后,乘客出行和公交运营综合成本较未优化前降低51.1%。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系统中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是一种对立关系,通过研究该两因素对轨道发车间隔进行优化,能够实现合理收益范围内提升乘客车厢空间感知.考虑列车上下行两方向影响以及乘客候车时间、供需平衡、最大载客量、配备车辆数,列车运行安全间隔等方面的约束,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不同子时间段的优化方案.应用模型对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高峰期间不同时段优化计算,发现轨道发车间隔调整后,运营收益小幅度下降能够有效提升车厢空间感知度;并通过客流敏感性分析,研究客流量按一定幅度提升下轨道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城轨列车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客运枢纽出租车运营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对出租车运营通道数优化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对铁路客运枢纽的出租车运营组织问题进行分析,将其抽象成M/M/C排队系统得到系统的稳态指标;然后以系统服务台数为决策变量,以铁路客运枢纽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作为约束,以系统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铁路客运枢纽的出租车运营通道数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得到的方案能够使综合成本最小且服务水平高于实际情况,模型具有可行性,对提升铁路客运枢纽的运营效率和出租车系统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