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对贵州省区域内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估.首先,研究将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地形、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河流水系和年均降雨量作为相互独立的滑坡诱发因子,并对各因子按照一定标准再次分级,形成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绘制各因子的分级图层;然后,考虑因子贡献率,以黄金分割法确定6个因子对发生滑坡灾害的权重;最后,在GIS环境下,应用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根据该图,研究区域被划分成4个危险等级:灾害密集发育区、灾害中等密集发育区、灾害偶发区、灾害基本不发育区.通过将滑坡危险性分区图与历史滑坡分布图叠加对比,验证分区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将基于主客观加权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空间区划方法和基于有效雨量模型的滑坡地质灾害时间区划方法进行组合,建立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区划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四川省进行区划研究,并耦合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路平面,得到线域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滑坡地质灾害时间-空间敏感性较高区域面积为230 432.6 km~2,占全省面积47.78%,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局部、东南局部和东北局部;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线域滑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较高的线路长度为23.26 km,占比为58.66%,分布在K97+728.00~K120+992.61路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穿越区域滑坡灾害的孕灾环境、诱发条件耦合铁路线路承灾体的暴露性、属性特征和成灾恢复力等5个方面选取地层岩性、铁道类型等14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基于贡献率法的的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川藏铁路沿线滑坡风险定量分析评价及制图,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铁路沿线的滑坡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开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高和较高风险度区的铁路线路为131.13km(10.7%),处于可容忍风险水平线上的线路长度为85.14km(8.47%),因此规划线路总体上较好地规避了滑坡灾害风险,但线路局部高风险线路的选线尚有调整空间,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时应采取相应的滑坡灾害防控措施以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提升其抗灾性能。本方法可为川藏铁路及类似拟建重大线性工程的选线设计和沿线滑坡灾害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坡体变形是表征边坡稳定性最直观的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解译其演化特征,对滑坡灾害预警防范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及科学价值。由于滑坡灾害的影响因素中,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定量分析,只能从定性层面建立影响因素与坡体变形的关系,为了解决滑坡确定性预测方法中未考虑预测与数据误差的问题,量化滑坡点预测结果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托滑坡坡表变形点预测方法,提出基于残差Bootstrap与GA-Elman神经网络的区间预测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通过变形伪数据集的建立、GA-Elman模型的迭代训练与总方差估计、ELM网络残差训练与随机误差方差估计等步骤创建的区间预测方法在预测可靠性、区间宽度、针对特殊变化坡体的预测灵活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利用Bootstrap重抽样模型、GA-Elman神经网络预测算法以及区间预测理论方法,建立基于Bootstrap和GA-Elman的滑坡变形区间预测模型。研究导致滑坡变形的不同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参数及置信区间等对于区间预测模型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到现场滑坡中。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现场滑坡,更好地将滑坡降雨等影响因素与坡体表观变形建立联系,为滑坡...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贵州省铁路路网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考虑地方吸引范围、人口密度、地形地貌、沿途岩性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等指标,建立路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梯形模糊数,综合考虑指标的主观权重,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贵州省既有路网进行适宜性评价;最后,在GIS环境下编制贵州省铁路路网适宜程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根据拟建川藏铁路线性工程的特征选取了道路状况、海拔高度、铁道类型等6个评价指标,采用贡献权重法对推荐设计方案进行了定量易损性评价。运用GIS系统中的自然断点法对易损性结果进行分级、制图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和高易损度区主要位于巴塘县(A1K640)到白玉县(AK746+924)之间的线路,并且处于较高和高易损度的车站多达57座(占75%)。建议在后期建设和维护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监测,并修建相应的滑坡灾害防护设施以降低易损性,防止线路遭受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滑坡等不良地质在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在选线过程中需对区域内不良地质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工程黄土高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开展区内黄土滑坡风险评价研究,通过GIS技术分析滑坡与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确定18个滑坡影响因子并进行定量研究;根据区内滑坡遥感解译成果和影响因子数据建立加权叠加模型,实现滑坡风险等级区域划分,并提出一种新的因子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滑坡因子变异系数在滑坡处与研究区的数学关系确定因子权重,具有客观可靠性;基于黄土滑坡风险评价结果,对拟选线位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最优线位通过方案。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路工程选线设计和防灾减灾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质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特点,结合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rcSDE统一管理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和JavaBean等综合技术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整治灾害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川藏铁路旺北村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对铁路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藏铁路沿线因独特的地形地貌、活跃的构造运动、复杂的地层岩性等环境条件,滑坡灾害极其发育,其中规模为大型和特大型滑坡灾害也分布多,其相比中型(小型)滑坡对铁路的危害更大。为了保证川藏铁路顺利建设和长期安全运营,选择旺北村滑坡这一典型特大型滑坡灾害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次的实地考察,运用工程测量、无人机航拍、遥感影像等手段,查明旺北村滑坡的平面形态、地形地貌等,分析阐述滑坡成灾过程、形成原因及对铁路可能产生的危害方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为川藏铁路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该区域滑坡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土具有直立性较好的特性,有一定的自稳时间,因而在黄土隧道施工中发生的失稳塌方往往是突发性的,难以预见,在浅埋、松散破碎和有水地段更容易产生塌方。本文结合包西铁路石沟渠隧道塌方处理的实践,阐述在黄土隧道施工中对塌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本文对滑坡的性质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陡倾岩层产生滑坡的机理,在局部短轴构造地段出现“S”形褶曲,在坡体内形成上陡下缓的地质结构模式.查明了发生在很少方量的开挖后产生深层岩石滑坡的原因.针对这类岩石滑坡的原因,提出将桥梁方案改为路基通过的防治对策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滑坡治理后产生压密变形对桥梁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研究结论:陡倾顺层岩石滑坡是不常见的、规模巨大、发生机理复杂的滑坡类型之一.对滑坡的研究重点是在滑坡坡体结构的调查基础上对扰动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要和主体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对主体结构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袁永信 《铁道勘察》2003,29(4):39-41
对地图数据库存储系统的开发情况做了介绍 ,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存储数字地图数据到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象Petri子网模型的列车群分布式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效率,增强真实度和可信度,采用分布式仿真解决列车群行为的分析和验证问题,并基于列车群的对象Petri子网模型(TGOSOPS)实施分布式仿真系统。针对模型到仿真系统的逻辑映射、运行中的动态关联以及依靠模型处理仿真冲突和时间协调等问题,提出由终端上的列车仿真应用模块和服务器上的全局控制模块构成分布式仿真系统框架,并对TGOSOPS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使其和分布式框架有机结合和映射。根据系统结构,结合动态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思想,明确系统中各类实体和事件间的逻辑关系,采用定时与主动对象(主动成分)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分布式仿真策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从而实现模型到系统的动态关联,并采用空消息算法消除策略死锁。采用一个统一的全局时钟来调整局部时钟的时间周期,以实现分布时钟的协调。路网图、运行图、模型库和各种信息库等都以全局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上,在仿真过程中,根据实验推进的需要可以随时从服务器上读入所需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奉节大坪滑坡是由前级浅层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大型老滑坡。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岩层顺倾地区是滑坡易发地区,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大坪老滑坡的整体复活。布置测斜孔对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坪滑坡存在典型滑动带,降雨对滑坡影响较大,滑动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上滑坡体不同部位变形速率不一致,通过明确滑动带的位置、厚度、滑动方向及变形范围,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Vx 30 0 0、UltraScan 5 0 0 0扫描仪为例 ,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和作用 ,介绍了所必需的运行环境 ,讨论了在数字影像地图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搭载高精度传感器的倾斜摄影技术日益成熟,大量倾斜摄影项目应运而生。在铁路行业,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从带状地形图、断面图的生成到实景三维模型的制作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倾斜摄影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理不同阶段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西安北大街站的换乘功能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车站换乘形式选择不合理导致的客流冲击性过大并且车站换乘设施规划偏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两套解决方案,方案一采用站厅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来缓解客流对换乘设施的冲击;方案二采用增加楼扶梯来缓解站台客流拥挤问题,并通过动态模拟方法验证改进方案的优化效果。根据北大街站的评价结论提出对其他类似换乘站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包括:同类型车站应至少保证3组楼扶梯;换乘量较大车站应尽量少采用岛侧换乘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