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波 《湖北汽车》1999,(4):12-15
论述了中吨位客货柴油汽车的优点,分析了将汽油车改装成柴油车的可行性,介绍了将汽油车改装成柴油车的实际作法。  相似文献   

2.
国际燃油价格上涨,导致我国燃油今年已第三次调高价格,柴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排放(包括CO2)等优于汽油机。由于柴油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原先认为柴油车冒黑烟、振动大、噪声大的缺点已不复存在,柴油车性能已可与汽油车相媲美。节能、安全、排放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主要课题,柴油汽车就具备了节能和排放的优势,但我国就有北京、兰州、厦门等很多城市都对柴油汽车实施限制政策。从去年开始,一汽一大众推出捷达SDI、宝来TDI、奥迪A6TDI柴油轿车,其中宝来TDI、奥迪A6TDI已达到欧|||排放标准,但仍受到北京等城市的限制。为此,本刊将陆续发表文章为柴油车呼吁,希望能为柴油车推广应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 LZ141型五吨柴油载重汽车的研制过程,探讨了发展我国中、小吨位柴油汽车的一些共同性问题。作者认为:我国中、小吨位柴油汽车应予适当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不同方面(特别是农业运输方面)的需要。在比较先进的国产汽油车的基础上,研制比较先进的车用高速柴油机,做到汽油车与柴油车底盘通用,是符合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的原则的,是发展我国中、小吨位柴油汽车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车用柴油机应当在满足车用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做艰苦深入的试验研究,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的。在与汽油车采用通用底盘的条件下,柴油汽车的总布置要着重解决发动机悬置、整车重量参数及轴荷分配、动力性能及电气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底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出现柴油载货车货紧价扬,汽油车销售却步履维艰的局面。这一市场信息很快导致许多汽车厂家纷纷上马柴油车,柴油发动机厂的建设也方兴未艾。而支持柴油车发展的外部条件、柴油车市场容量以及目前汽车市场柴油车热的成因等有关问题的研究却涉足较少。这里我们对近年大规模发展柴油车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家有关汽车排放标准和内燃机燃料类型,汽车可分为燃气汽车(点燃式)、重型柴油车(压燃式)、轻型柴油车(压燃式)、重型汽油车(点燃式)、轻型汽油车(点燃式)等5类(重、轻型之分是以汽车总质量3.5 t为界),而双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则是非单一燃料或非内燃机类型. 按照环境保护部早已作出的2次行政调整,全国销售柴油汽车实施国IV标准的时间是2013年7月1日.在此之前,单一燃料汽车中,全国汽车销售未实施国Ⅳ标准的,就剩下柴油车和重型汽油车这2座"堡垒"了,而燃气汽车、轻型汽油车已于2011年内实施.  相似文献   

6.
孙旗 《长安科技》2004,10(2):15-20
本文从国内外汽车产销动态、国家对柴油车和柴油的政策以及柴油车的技术发展趋势人手,分析判断柴油车的市场前景。通过分析发现柴油车不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易维护性,而且还具有低污染的特点,适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一旦国内的柴油和柴油机技术走向成熟,柴油轿车和微车一定可以挤占一部分汽油车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先进柴油车技术的应用,现代柴油车已经一改其“冒黑烟”的旧形象,被市场所认可。尤其是在欧洲,柴油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50%。相比于汽油车,柴油车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其特定的优势,尤其是CO2减排。这也是欧洲柴油车盛行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柴油发动机作动力的柴油汽车其动力性、经济性等都明显优于汽油车,目前柴油车逐渐在商用汽车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可我们的大多数汽车修理厂仍然沿用传统的修车方法来维护保养柴油汽车,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正确的运用和理解零件的配合尺寸。如  相似文献   

9.
《重发科技》2007,(2):31-35
一、燃油税政策 燃油税是目前为止,最根本的柴油车技术支持政策。即通过税收杠杆,人为拉开汽油和柴油差价,鼓励人们使用柴油车和设备。虽然柴油车价格通常相对较高,但在油价较高的情况下,柴油的高能效和低价效应非常明显,柴油车运营成本低于汽油车和设备,再加上柴油车使用寿命高于汽油车,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测算,燃油税可有力促使柴油车成为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汽车新能源技术发展迅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及醇类汽车等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冲击人们的头脑,并且随着先进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柴油车在许多国家得到大量应用。欧洲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轿车柴油化趋势。根据国外有关机构预测,2001~2014年的15a(年)间,全球汽车市场总规模将增长39%,其中汽油车增长23%,柴油车增长97%。  相似文献   

11.
首先,论述了汽车用动力传动系统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待解决课题,及降低燃油耗、减少排放的对策。分别就汽油车与柴油车着重介绍了采用的技术策略,展望了下一代汽车的开发与普及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靳旗 《世界汽车》2001,(5):19-20
柴油车由于燃油消耗低、动力性好和良好的可靠性而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近年来柴油车在汽车产品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一些轻型客车甚至轿车也开始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另外,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HC、CO远低于汽油车.碳烟作为柴油车辆的主要有害排放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即GB/T 3846-93及GB 14761.6-93.柴油车车辆状况对烟度检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汽车污染也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资料介绍,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约占我国汽车排放总量的90%。降低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已成为我国治理大气污染重点的治理项目。1黄标车"黄改绿"黄标车是指排放标准达不到国Ⅰ的汽油车或者是达不到国Ⅲ的柴油车。这一类型的车,贴的环保标志是黄色的,而不是绿色的,俗称为黄标车。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配件》2013,(48):26-26
与同级别汽油车相比,配备了博世柴油技术的现代柴油车油耗降低30%,行驶里程增加约40%。在油价不断攀升且低碳生活备受推崇的今天,柴油乘用车已成为推崇节能减排理念,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15.
新闻     
柴油乘用车的推广难点当代的柴油车与汽油车相比,百公里油耗低20%- 30%。尾气排放同样可以达到要求严格的欧Ⅲ、欧Ⅳ、甚至欧Ⅴ标准。如果说柴油车最令人触目的是黑烟排放, 那如今这种微粒排放物已经比上世纪90年代初,减少了91%,HC、NOx等减少了95%。欧盟柴油乘用车使用量占50%以上,这已是家喻户晓,就连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美国如今也改变了其对柴油车的暧昧态度。小布什说,如果美国的柴油轿车比重提高到20%,则每天可节省30万桶原油。算算看这是什么概念。许多国家对汽、柴油的燃油税还采取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正在悄悄地兴起一股“柴油车热”。原先交通运输部门一直使用汽油车,近年也转向柴油车了。为什么受冷落的柴油车会倍受青睐的呢?笔者谈几点见解。原来我国生产的柴油车,几乎都是涡流室式柴油机,压缩比比汽油机高,起动性能差,尤其冬季,起动更为因难;同时涡流室柴油机的怠速震动大,使人感到极不舒服。由于柴油机供油系的柴油容易渗漏和润滑系机油容易发黑,所以用惯汽油车的驾驶员颇不愿开柴油车。还因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北京汽车》2006,(5):1-3,16
节能与环保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解决的问题。过去15年,先进柴油机技术在国际汽车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获得了大的发展,在商用车领域基本实现柴油化之后,欧洲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轿车柴油化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能源问题日趋加重。同时,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日益膨胀和原油资源的相对匮乏,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产业陷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两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节能方式,由于柴油发动机要比汽油发动机平均节油30% ̄40%,其发展前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国外柴油车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内柴油车在商用车以及乘用车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在政策、技术、使用环境等方面对柴油车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柴油车将是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汽车情报》2007,(2):12-13
不断攀升的燃油价格促进了汽车柴油化的进程,原来以汽油机为主要动力的轻型客车,2006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现了柴油车销量超过汽油车的现象,这个趋势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工业》2001,(1):81-81
2000年我国原油产量1.6亿t,汽油产量4134.7万t,86.0%的汽油为汽车所用;柴油产量7079.6万t,随着部分中、轻型汽车柴油化的发展,特别是解放、东风柴油车、五十铃N系列柴油客车比例的增大,汽车柴油消耗量逐步增加,2000年柴油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上升到29.7%。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2000,(1):48-48
1999年我国原油产量1.6亿t,汽油产量3741.3万t,85.5%的汽油为汽车所用;柴油产量6302.7万t,随着部分中、轻型汽车柴油化的发展,特别是解放、东风柴油车以及五十铃N系列柴油车比例的增大,汽车柴油消耗量逐年增加,1999年柴油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上升到29.6%,柴油货车产量为汽油货车产量的1.58倍。1999年汽车柴油消耗量为1285.7万t,占柴油产量的2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