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Flody算法的计算原理及步骤,探讨了Flody算法存在占用计算内存较大和路径搜索速度慢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正向搜索路径及反向追踪路径Floy算法,使计算机内存占用和路径搜索速度两方面均得改善,并对比分析也改进的Floly算法和原Flody算法在交通分配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改进的Floiy算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公交分配模型是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分配算法提高预测精度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了公交分配最优策略分配模型及其3种改进模型,分别是Logit加载模型、组合加载模型和策略改进的组合加载模型.通过案例研究了3种改进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了乘客出行时间感知误差对客流分配的影响,并使用经典的Spiess公交网络进行测试,对比了最优策略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乘客感知误差的灵敏度表现具有连续性,比最优策略分配模型更为可靠,其中,组合加载模型是最优策略模型的推广,策略改进组合加载模型应用最为灵活,考虑的因素更为周全.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双层规划法的路网通行能力模型改进算法进行算法优化研究。其中,主要对底层模型进行流程改进与算法优化,并通过求解方法的合理设计从迭代上优化模型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算法优化后的效率较优化前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交通管制条件下城市道路网络模型及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道路网络模型及其算法是城市道路网络分析和分配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管制条件下原有城市道路网络模型和算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模型和算法,并给出算例。这种改进的模型和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分配的要求,在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交通流模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AprioriAll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该算法改进了AprioriAll算法每次从候选项集中挑选大项集都要扫描数据库的缺点,以位图袁示法(bitmap representation)描述数据库,并利用矩阵式的数据结构对候选集进行计数,减少了数据库扫描次数,从而提高了挖掘的效率,实验证明,该算法在性能上优于AprioriAll算法。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双层规划法的路网通行能力模型改进算法进行算法优化研究。其中,主要对底层模型进行流程改进与算法优化,并通过求解方法的合理设计从迭代上优化模型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算法优化后的效率较优化前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国产轿车为例,针对未装ABS、液压驱动制动的轿车,改变当前轿车改型后普遍运用制动性能实验检测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方法或建立制动系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的方法,采用改型后轿车相关参数,不考虑发动机制动、液压管路压强损失的影响,构建算法,根据算法运行结果进行制动力分配合理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制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即结构分析-算法编程-结果评价-改进措施-验证实验。该方法删繁就简,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于路径的交通分配算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这些算法中,梯度投影算法(GP)由于其极高的计算效率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但是研究同样表明GP算法在求高精度分配解时遇到了收敛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GP算法的理论基础及算法步骤,然后分析了算法产生收敛问题的关键原因,针对其高精度解不能很好收敛的问题,采用二分法改进了其中关键的步长确定策略,提出了改进的GP算法(IGP,Improved GP),并通过计算实例比较了GP和IGP的表现,分析了IGP的优势。并用计算实例证明IGP在求解高精度分配解和整体收敛速度两方面都优于GP。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DBSCAN聚类算法是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原始算法在搜索精度和搜索效率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LUX4线激光雷达数据点的点云特点,结合DBSCAN算法存在的不足与路面目标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种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选取4个代表点取代对所有点的搜索和改进搜索半径使其随扫描的距离而变化的方法,实现激光雷达目标物的快速、准确检测。通过改进DBSCAN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去噪声和聚类处理,根据检测物在激光雷达探测中的形状特征模型进行形状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能较好的识别出目标物,行人检测率由原始算法的61.90%提高到了80.95%,搜索时间较原始算法缩短了44.7%,解决了原始算法精度低、搜索慢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动态系统最优(DSO)模型。以总的花费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模型的节点集、路段集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模拟路段的流入量、流出量和路段上的交通量来建模。用传统的迭代算法解决动态交通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而对传统迭代算法进行改进或用遗传算法等新的智能算法求解则会很简洁和方便。  相似文献   

11.
地铁的规划、建设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着重对地铁线路的客流分配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考虑时间、费用及舒适度三因素的交通阻抗函数 ,根据居民出行过程中的最短路因素及随机性因素 ,提出了改进型Logit出行方式分担率模型 ,并就 5种常见的地铁网型提出了客流分算法。其基本模型及算法简单、有效 ,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并已在南京市地铁客流预测中应用。可供轻轨及公路交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某国产轿车为例,针对未装ABS、液压驱动制动的轿车,改变当前轿车改型后普遍运用制动性能实验检测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方法或建立制动系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的方法,采用改型后轿车相关参数,不考虑发动机制动、液压管路压强损失的影响,构建算法,根据算法运行结果进行制动力分配合理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制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即结构分析—算法编程—结果评价—改进措施—验证实验。该方法删繁就简,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可直接计算转向流量的改进型DIAL交通分配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在交通分配中直接计算转向流量而不是通过事后推算获取,利用转向—路段拓扑关系及其衍生路段上流量守恒的规律,对Logit交通分配中最常用的DIAL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DIAL算法既继承了原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全部优点,又可在得到路段流量的同时直接计算转向流量,且能避免传统的FURNESS、FRATOR等事后推算模型在进行路段流量至转向流量迭代推算时的过大计算量及其他缺点。最后通过一个经典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交通分配预测在宏观把握上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道路功能分层的交通分配思路、分配模型及算法.这种改进的方法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进行分配预测,有利于从不同层面校核分配结果,也有利于提高分配运算速度.通过一个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步骤,并与TransCAD STOCH分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基于道路功能的分层交通分配方法更接近于实际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于小波变换的嵌入式零树编码算法(EZW)局限性,章结合空间方向树结构的分层树集合分割排序编码理论,对EZW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EZW在重复扫描重要图以及存在树间冗余等弊端,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模型与算法一体化方法,按照问题-算法-模型-算法的新思路,分别给出了基于直观的全有-全无分配法和增量分配法的效能网络用户平衡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和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交通分配是交通规划诸多问题中被国内外学者研究得最深入、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内容。但是把蚁群算法应用到交通规划中在国内外都不多见。介绍蚁群算法在交通流分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程》2021,43(7)
为满足智能汽车换道过程中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智能汽车换道轨迹规划算法。以动态规划换道时间和增加舒适性约束条件来改进五次多项式规划算法,在该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和换道始末状态计算出中转状态,并采用两次改进的五次多项式算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碰撞。轨迹规划与轨迹跟踪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工况,本文中提出的双五次换道轨迹规划算法在横向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以及算法运行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得到的轨迹也满足实际状况下的车辆换道要求,安全性得到提升且操纵稳定性良好,证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同步定位与建图是无人驾驶技术中实现无人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建图的精度以及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论文通过对轻量化和地面优化的激光雷里程计和地图(LeGO-LOAM)算法的回环检测部分进行改进,将KD(K-Dimensional)树与上下文扫描算法进行结合,并且对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外参进行重新标定。通过建立实际场景将调整后的算法与之前未调整的算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调整后的算法的建图精度与适用性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物流中转站选址问题的特点,应用遗传算法和分配算法将大规模客户点划分为不同的配送单元,建立了包含配送中心和中转站的运营成本以及配送中心和中转站的大小车维护费用的数学模型,其中,运营成本包括车辆的运输成本和中转站的建造成本.提出了一种解决多物流中转站选址问题的改进蚁群算法,由于该算法在评价函数中隐含加入了约束条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