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静音型电源车通风散热要求,计算了车舱内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和整车通风量,根据通风量的大小对电源车通风散热结构进行了设计,包括进、排风口的大小、位置以及进、排风方式,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CFD)方法对通风散热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车舱内流场和柴油发电机组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车舱的通风散热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某型电源车车舱三维CFD模型,选取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电源车车舱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车舱的通风散热情况,发现了柴油发电机组和消声器散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在机组舱后壁设计一个轴流风机对散热结构进行了改进。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通风散热仿真分析,发现柴油发电机组和消声器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对车舱内温度进行实测,将测试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轴流风机后车舱内通风散热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静音型电源车车舱内空气流动及传热的特点,建立了车舱内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模型。采用稳态不可压紊流模型和标准kε模型,对车舱内柴油发电机组及两级消声器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利用环境模拟试验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不高于45℃时,电源车车舱通风散热结构能满足发电机组和消声器的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某电源车的散热器室漏水、积水及散热器风扇电动机接线柱生锈等问题,针对该型电源车散热器室结构布局进行了改进设计。将原车卧式散热器舱顶朝天排风的结构改进为立式侧壁排风结构,并针对新设计方案进行了通风散热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源车进排风的气流流动路径清晰顺畅,可满足电源车的高温环境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源车车厢内柴油发电机组局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使用基于近似代理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对车厢隔板上轴流风机的位置进行了优化,得到车厢内散热效果最好时隔板上轴流风机的位置,并通过CFD仿真计算对利用近似代理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可以发现,增加轴流风机后车厢内柴油发电机组局部过热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车厢内发热部件的总热流通量增加了5.37%。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开发中出现的电池包风冷散热性能不良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散热风道结构中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特性,借助CFD有限元法,进行流场速度矢量图和温度云图的比较,分析了散热性能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特性。讨论了风道的设计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电池组整体压力较小、风速较高、温度均匀性较好且散热特性优秀,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方舱电站的设计,阐述电站在淋雨状态下工作的防雨设计,从方舱电站的通风散热孔口、门和电源输出转接板等几大容易进水部位的防雨设计进行论述,满足电站在标准淋雨状态及雨天条件下不发生渗水和积水,同时又可满足电站在高温下通风散热和隔音降噪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的散热效率低下和散热不均的问题,文章对电池排布方式和散热风道进行了优化,并基于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方形电池和圆柱形电池的工作过程进行风冷散热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方形电池采用纵向摆放散热更均匀;对于方形电池,局部风道与整体风道散热效果差别不显著,对于圆柱形电池,整体风道散热效果优于局部风道;进风口电池组在中心位置时的散热效果优于进风口在侧边位置。文章得到的不同电池排布方式和风道对电池散热的影响可为电池散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汽车风道是空调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度、为了降低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风道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的影响,文章阐述了风道设计的11项规则、降噪和降阻措施以及性能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某车型吹面风道的改进方案和CFD分析效果,表明使风道拐弯处平缓和横截面大小基本一致后.满足气流平稳和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的要求,在今后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汽车风道是空调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度。为了降低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风道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的影响,文章阐述了风道设计的11项规则、降噪和降阻措施以及性能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某车型吹面风道的改进方案和CFD分析效果,表明使风道拐弯处平缓和横截面大小基本一致后,满足气流平稳和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的要求,在今后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内电池组热管理十分重要,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池包温度的稳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动汽车自燃爆炸的问题。论文设计一种电池风冷散热结构,通过对串行及并行风道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得出一种散热性更好的散热结构。通过ANSYS 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通过附加散热孔、改进进风口位置及倾角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进风口倾角为8°时散热性及结构最优,其生热情况为在1 C充电倍率下电池组最大温差为3.9℃,最高温度为33.7℃,最低温度为29.8℃。  相似文献   

12.
在空调汽车车厢里,经过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进入车厢,与车厢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经回风口排出。空气进入或排出必然引起车厢内空气的流动。因此,空调汽车除了要有合适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外,还应对空气温度与风速的均匀程度,也就是对车厢里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一定的要求。车厢里的温度场、速度场受车厢内气流流动状况和分布情况的影响很大,必须合理地组织车厢内空气的流动,使车厢内的温度、湿度、流速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合理地设计和布置空调冷风道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特长隧道修建中,斜井送排风地下联络风道是特长隧道通风设计及施工中的难点。本文以兰海高速麻崖子特长隧道为工程依托,对隧道斜井底部联络风道的设计在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满足了通风需要断面净空要求前提条件下,考虑施工方便性和节省工程投资,对联络风道的布置形式进行了调整优化,减短了风道长度,改善了施工条件,在经济效益上也具有显著优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越野车系列车型空调暖风系统采暖性能的不足,现重新对暖风系统方案进行改进优化预研。原车以空气加热器作为车厢暖风能量的来源,而优化方案采用汽车尾气回收技术,将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通过发动机排气收集换热装置和电动水泵,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二次加热,提高冷却液的温度,解决极寒天气车厢暖风能量不足的问题。采用该技术能减少燃油消耗率,提高续驶里程,同时避免空气加热器工作时尾气泄漏风险和尾气排放污染;车厢内增加车厢暖风散热器和电子风扇,解决了原车暖风风道布置困难,暖风风速、温度分布不均,空气干燥和异味等问题。此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解决了越野车辆冬季极寒地区车内采暖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暖风采暖和除霜效果,提高了乘员乘坐舒适性,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的示范效果,具有广泛地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介绍移动电源车设计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综述移动电源车的总体组成、结构及其设计,以及移动电源车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汽车车内热-流场分布不合理而影响乘员热舒适性的问题,通过激光扫描和逆向工程建立原空调风道的几何模型,在建立合理的流体力学网格模型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法"对风道内的流动进行流体力学稳态仿真计算,分析了原风道各出风口流量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并对原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使各出风口的流量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障乘员的热舒适性,为汽车空调风道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道路清扫车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提高清扫车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是改善风道内的流动状况。以QC/T51—2006标准的国5系列道路清扫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清扫车在工作过程中风机风道内部流体的流动情况,结合原有清扫车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别对清扫车的吸风风道和吹风风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大量分析调研之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X Nastran对原有风道进行流体仿真,在仿真时,采用湍流模型来模拟风道内部的气体场,忽略温度对气体的影响以及忽略风机高速旋转时产生的风压损失,将整体风道分成两部分,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模型调入过程中将原有的装配孔、焊接板全部去掉并将不必要的圆角和突出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得出吸风口与吹风口风速的准确值,与尘粒的启动速度和悬浮速度作比较,得出了现有清扫车在工作过程中的流场、流线分布、速度矢量分布以及静压力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通过仿真分析数据对原有清扫车风机风道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设计,将风道风速提升了50%,将风机功率降低了20 k W,提升了风机效率,节约能源约为36. 6%。研究结果为风道和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为开发新型道路清扫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某一汽车风道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原型风道进行几何优化及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道各出口流量分配合理,压力损失明显降低,前挡风玻璃上的气流速度大小分布合理.利用热球风速仪测量了安装改型风道的样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气流速度.测量结果表明,与原型风道相比,改型风道样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气流速度明显增大,且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单斜井双正洞多开挖面平行施工通风难题,介绍一种新型隧道施工隔板风道通风技术,通过对该项技术通风原理、布置方式、适用条件和操作要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通风系统设计计算方面的特殊性,并举例重点阐述该通风技术的计算分析过程,提出合理的计算分析方法,证明其节能优势,总结出该通风技术的优越性,为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方案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应用标准k-ε双方程和能量方程,对比分析了原结构和加装顺排与叉排销式强制散热结构时缓速器转子盘单个风道的窄气流动和散热状况.对加装顺排散热销后转子盘内、外表面温度的变化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加装顺排散热销结构可有效降低转子盘最高平衡温度和温度上升速率,提高缓速器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