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有较多的实践,但在正线下进行现浇施工为数不多,由于上海地区地质条件差,现浇框架施工便梁在线周期长,安全风险高,动车组运行要求高,因此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北竹港下穿既有沪春铁路框架桥扩孔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例,总结既有线下现浇框架桥若干体会,为在正线上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空心型截面铁路框架桥的承载性能,以某铁路框架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将桥顶板和侧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挖孔,分析顶板沿顺桥向挖孔的理论依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研究桥体位移沉降、主拉应力和基底附加应力的规律,并与原型框架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框架桥提高了自身承载力,减小了其变形,从而验证了该框架桥的可行性,为此种结构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铁路斜交框架桥顶板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斜交框架立交桥是铁路跨越公路时采用的一种桥梁形式,然而由于斜桥计算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给铁路斜交框架立交桥的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际当中与正交桥相比,此类桥梁更容易出现顶板开裂问题。以一座实桥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对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铁路斜交框架桥空间受力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在高烈度地震区,新建高速铁路采用原位现浇框架桥形式跨越既有铁路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跨越既有线框架桥施工方案比选、主体设计、结构仿真计算、线路加固、工字钢支架架空等关键技术。本工程同时涉及既有线下现浇及既有线上现浇施工,为独特的框架桥施工方式。线下现浇框架桥底板施工采用分次线路加固技术,线上现浇施工框架桥顶板采用工字钢支架架空施工。并详细说明了施工步骤,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金涌 《路基工程》2013,(1):149-151
通过南水北调总干渠与马磁铁路交叉处增建桥涵的工程实例,阐述不中断铁路运营对营业铁路线上进行平交改立交工程中的顶进框架桥设计的线路加固技术,对原有的横梁结合吊轨梁线路加固体系设计进行了优化,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顶进框架桥施工期间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王继峰  剌宝成  孟祥丰  杨箭亮 《公路》2022,67(3):373-377
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施工是城市地铁建设发展必然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哈尔滨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盾构隧道下穿框架铁路桥工程背景,建立了预测隧道、铁路框架桥结构变形及地表沉降响应规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铁路框架桥较大的整体刚度对抑制下穿区域整体沉降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两侧路基段过大的地表沉降是寒区地基土体冻融造成。基于此,引入克泥效工法,改进了传统盾尾同步及二次注浆工艺,有效控制了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下穿曲线段铁路斜框架桥顶进施工采用的线路加固、斜框架桥预制与顶进、软基处理等技术,供同类工程施工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型桥梁工程在西南山区铁路建设中往往是关键控制性工程,桥梁工程方案中桥址地质的稳定,直接关系线路方案的可行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必须坚持“线路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的选址原则。以林歹至织金(新店)铁路为例,采用地质综合勘探方法,详细查明峡谷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综合比选确定桥址及线路方案,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等方面对桥梁选址及桥型布置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4):183-187
西咸丰新区沣泾大道K3+400处下穿西户铁路,所设计的框架桥总宽93.6 m,是目前中国宽度最大的下穿铁路线顶进工程。该文首先对框架桥顶进施工中采用的临时架空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常速为45 km/h的条件下,施工过程中水平、高低、轨向及三角坑位移量控制标准为6 mm。然后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采用美国联邦交通部FHWA设计方法确定了支撑桩荷载传递曲线,并计算得到其荷载沉降曲线。在施工期最大竖向荷载1 360.8 kN作用下,支撑桩顶部位移为1.8 mm,可满足沉降量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Midas建立临时架空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部件进行变形量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西铁路路线50个监测点进行了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最大位移量为2 mm,且施工完成后铁路运营正常。  相似文献   

11.
平潭海峡北东口水道特大桥连接大练岛与平潭岛,跨平潭海峡北东口水道,全长3.713km。该桥自然环境恶劣,桥位区浪高、流急,地质条件复杂,海洋腐蚀环境高,航道繁忙,有效作业时间短。主航道桥采用(92+2×168+92)m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采用64m简支梁或连续梁。主梁均采用双幅公路桥在上、铁路桥在下公铁合建的倒品字形布置,下部结构采用门式框架墩形式,钻孔桩基础。铁路简支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法施工,主航道桥及公路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法施工。为确保工程设计寿命不小于100年,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表面涂装、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等耐久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压喷射注浆法在框架桥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军 《交通科技》2009,(Z1):36-38
通过某铁路框架桥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介绍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加固原理、适用范围、地基检算、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效果检测。  相似文献   

13.
店红一级公路采用跨径为(11.5+8.8+11.5)m的三孔连体式框架桥跨越既有铁路,为保证框架桥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运营的安全,对框架桥施工范围内的线路进行预加固。预加固采用大纵梁加固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大纵梁、横抬梁、工字形钢枕以及支点桩基础组成,考虑列车的动力作用、大纵梁的结构连续性、横向抬梁的工作不均匀性、安装误差以及使用过程中支点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对框架桥向前顶进穿越线路过程中的破桩工况进行受力验算。验算结果表明:大纵梁最不利工况为上、下行线会车时,此时大纵梁同时承受两列车荷载作用;横向抬梁最不利工况为破除第二排支点桩工况;各工况的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既有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朱标 《路基工程》2005,(3):69-7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标准公路、道路需下穿既有铁路。这就使得下穿既有线的立交桥孔径也越来越大,而目前在下穿既有铁路线时采用的立交桥形式仍然优先采用整体式框架桥结构,并采用顶进施工。但是在框架桥顶进作业时如何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工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具体的施工实例,探讨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三维光弹冻结应力分析方法对双孔斜交箱形框架桥的五个横截面的应力及顶板主应力迹线作了模拟试验分析,并与上海铁路勘测设计所的厚壳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得到在主要受力方向上结果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黄家圩路下穿京沪铁路南京站西侧咽喉区,铁路线路情况复杂,顶进工作坑周边建筑、管线多,下穿立交采用8 m+14.75 m+14.75 m+6.5 m框架桥。介绍框架主体结构、引道、基坑支护、铁路线路加固、站场改造、顶进施工步骤、附属设施等。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姑嫂树路主线高架需要上跨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为避免或减少施工期间及日后维护对铁路运营和地面交通的影响,研究该桥设计方案选型。考虑铁路现状及桥跨布设控制条件,选择与工程实际较适宜的(65+110+65)m悬臂浇筑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转体施工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部分斜拉桥3种桥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由于转体施工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方案仅需在转体期间2~3h内封闭铁路,其余时间对铁路运营无影响,综合经济性、施工难度、养护费用等因素,最终选择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18.
平法转体桥可有效地减少大跨度连续梁上跨既有铁路施工对铁路运行安全的影响。现以长治至襄垣连接线上跨安居铁路平法转体桥为例,介绍转体桥设计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其内容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实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金温铁路高边坡工点应用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的工程实践,探讨了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的适用条件,划分了梁体内力计算阶段和确定各阶段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桥址方案地质比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怒江特大桥为大理至瑞丽铁路全线重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地处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碰撞缝合带—怒江断裂带内,怒江两岸深大断裂及褶皱发育,构造极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特大桥受复杂地质环境及前后引线工程地质选线制约,选址困难。在前期工作确定的三个比选桥址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三桥址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前后引线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定性分析和专家评判法结果,比选推荐了大坪子桥址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