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10月23日,美国海军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首艇“弗吉尼亚”号(SSN-774)将正式服役。该级潜艇是替换美军现役“洛杉矶”级潜艇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是美军谋求在21世纪继续称霸海洋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2.
正据海军技术网报道,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在其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完成了美国海军最新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潜艇印第安纳号(Indiana,SSN 789)的下水任务。这是这艘排水量7800吨的潜艇在詹姆士河成功下水之前,首次离开建造现场被运往浮船坞。之后它被送至造船厂潜艇码头后将完成最后的舾装、试验和给船员颁发合格证书。印第安纳号是第8艘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交付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  相似文献   

3.
潜艇部队历来是我国海军建设的重点,从海军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到上世纪80年代初鼎盛时期,人民海军已拥有包括“明”级、“宋”级、“汉”级和“夏”级等各型常规潜艇、核潜艇近120艘(其中95%属于常规潜艇,可见常规潜艇对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重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役的各型常规潜艇已不  相似文献   

4.
据悉,美国海军第二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德克萨斯”号(SSN775)已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于5月17日返回纽波特。“德克萨斯”号未来的指挥官司称,“德克萨斯”号给美国海军带来了令人惊讶的新能力,革命性的新降噪技术使它成为海洋中最安静的潜艇之一。  相似文献   

5.
《船电技术》2009,29(6):24-24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美国海军宣布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合同,用来采购8艘新的“弗吉尼亚”级潜艇。该份多年采购合同授予给了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电船公司与诺·格舰艇建造分部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一起建造“弗吉尼亚”级潜艇。该艇是美国海军最新型核攻击潜艇。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级(SSN 774)核攻击潜艇和“俄亥俄”级(SSBN 726)导弹核潜艇使海军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可迅速收集情报并具快速反应能力,而且造价相对较低,回报较高。在建造过程中,两型潜艇采用了很多新的建造方法和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海军采购方式,利用商业手段使每个相关的股东参与到建造中来,从而使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建造工艺方面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造型技术,节省了大量的图纸和样箱,从而节约了开支并提高了效率。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改变潜艇内部结构从而优化整个系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27日,华盛顿消息(NNS):美国海军于5月26日在船厂接收了华盛顿号(SSN 787)潜艇,华盛顿号(SSN 787)是弗吉尼亚级潜艇的第14艘。华盛顿号潜艇是8艘弗吉尼亚级Ⅲ型潜艇的第4艘,也是由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一纽波特新船造船公司交付海军的第7艘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外界对俄罗斯海军第4代常规动力潜艇677工程“拉达”级(出口型称为“阿穆尔”级)始终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2004年10月28日,“拉达”级潜艇的首制艇“圣彼得堡”号在位于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下水,从而揭开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下水仪式之后,“圣彼得堡”号潜艇随即在芬兰湾进行了首次潜水试验。根据计划,该艇在完成各项测试后将于2005年下半年正式加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尽管“拉达”级姗姗来迟,但它开启了俄罗斯常规潜艇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弗吉尼亚”级潜艇的设计思路,针对任务需求说明潜艇系统的改进及新技术在艇上的应用。重点介绍CAD/CAM程序应用于该级潜艇设计、建造、测试及训练等方面的情况。展望该级潜艇在美海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苗生 《航海》2000,(1):20-21
1999年2月,位于美国罗德岛的昆塞特造船厂开始建造美国海军21世纪的最新型动力攻击潜艇——“弗吉尼亚”号,预计首艇“弗吉尼亚”号将于2004年下水。同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9年至2000年国防预算中,又为这种新型潜艇拨款10亿美元,并要求军方加速建造。 “弗吉尼亚”级潜艇是专门为近海作战而设计的,因为美国海军认为,21世纪的海上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近岸的浅海区。它艇长377英尺,重7700吨,可以载员134人,号称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所发出的噪音仅为当今潜艇的1/10。这种潜艇装有先进的尾波消除装置和污染控制系统,因此,隐身性十分突出,并能够以每小时52公里的速度在水下潜行。  相似文献   

11.
台湾《联合报》9月7日报道,台湾当局反潜作战主力、海军168舰队的“济阳”级护卫舰在左营军港外海进行海空协同的反恐操演,并且首度丌放媒体登船采访,炫耀海军对潜艇的作战能力。演习中,反潜直升机吊挂磁探仅标定目标后,通过“汾阳”号舰上极高灵敏度的声呐系统发射鱼雷,迅速打击水面下的潜艇。这次曝光的“汾阳”号舰在l993年正式成军。  相似文献   

12.
朝鲜的潜艇     
朝鲜海军拥有4艘W级和22艘R级常规动力潜艇。西方称W级为“威士忌”级,R级为“罗密欧”级。这两种潜艇都是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前苏联设计的型号。其中W级来源于60年代苏联的援助。这种潜艇苏联设计型号为613,1952年5月首艇S一61号下水服役,是二战结束后苏联的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官员日前透露,法国海军出口公司已经正式决定向巴基斯坦海军出售3艘“枪鱼”级(“马林”级,Marlin)柴电动力潜艇,而巴海军计划为这3艘“枪鱼”级潜艇装备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鱼叉”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14.
王麟 《航海》2001,(5):23-24
千呼万唤始出来 核动力攻击潜艇是建立强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装备。它最早诞生于美国,即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美国至今共发展了六代核潜艇,第五代为1976年服役的“洛杉矶”级,其武器配备在美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中首屈一指;第六代是新服役的“海狼”级,它被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美国海军目前共拥有55艘核潜艇。前苏联海军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力发展核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心中国海军潜艇(包括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的发展,却往往忽略了我们所面临的潜艇威胁。2004年12月24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休斯敦”号抵达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加上此前到达的“旧金山”号和“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美国海军部署到关岛永久基地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数量已达3艘,西太平洋地区已常年处于美海军核潜艇的打击圈内,因此增强我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反潜作战分为航空反潜、水面舰艇反潜和潜艇反潜三种形式,其中航空反潜是中坚,所使用的主要装备就是反潜巡逻机。尽管美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时常出没在我国近海,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海军迄今尚没有正式装备反潜巡逻机,航空反潜能力令人堪忧。要大幅提高我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反潜巡逻机就不可或缺。随着我国军事科技的进步,可以预料,在不远的未来,我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就将翱翔在碧海蓝天之间,守卫祖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海军建设上,向来有潜艇与航母之争,至今仍无定论。不过从我国海军所面对的海洋地理态势和可能的作战对手特点看,重点发展潜艇战力,无疑是一项较适宜的选择,航空母舰则是好看但却昂贵的东西。在我国海军潜艇中,核潜艇风头最劲,但因数量有限,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常规动力潜艇。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已先后研制生产过五种常规动力潜艇,建造总数超过一百三十艘。在我国海军武库中,论吨位、论数量,至今没有任何其他类型舰艇的建造和装备规模超过常规潜艇。可以说,常规潜艇部队一直是我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90年代之后,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宋”级常规潜艇开始装备部队,向俄罗斯采购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也进入现役。随着新一代潜艇的陆续服役,我国常规潜艇的战力必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对我国常规潜艇发展历程加以回顾。  相似文献   

17.
“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潜艇作战能力十分强大,生伤深海各种作战任务,但是,在现有预算资金的限制下,海军需要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潜艇,以满足海岸线附近海区作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潜艇作战控制系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已成为一项能使美国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更分布化、可移植、可扩展并具备异质功能的技术。引入最先进的商用产品已成为更新现有潜艇——“洛杉矶”级和“三叉戟”级平台,以及在新一代攻击型潜艇“弗吉尼亚”级上使用未来系统的主要焦点。尚在研究的是将CORBA装入舰队现有潜艇平台系统(进行修合)的可能性。对目前美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作战控制系统Mk 2 Block 1C和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软件结构作一简要回顾,重点是CORBA及其应用,并述及CORBA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整个海军部门最关注的是提高潜艇作战能力,进一步平衡商用技术以及减少寿期费用。以Mk2作战控制系统和“弗吉尼亚”级艇作战系统为代表的开放式系统的能力增强,促进渗艇研究设计部门缩短了满足上述要求的途径。这些系统的发展在今天和未来的作战控制系统中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介绍目前的改进情况并指出在不远的将来能实现的潜在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20日,智利海军的“鲉鱼”级潜艇的首艇“奥希金斯”号在法国洛里昂附近海域通过了航行中发射2枚鱼雷的试验。发射的标准武器分别是“祖特”(SUT)鱼雷和“黑鲨”鱼雷。测试结果说明,“鲉鱼”级潜艇可布置并操控各种型号和不同年代的多种鱼雷。同年11月,该艇成功完成了下潜试验,其下潜深度达到了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3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