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滑蓉 《中国铁路》2011,(1):64-67,86
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是我国高速铁路信息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导向标志系统已应用于我国多条高速铁路车站,为旅客快速出行和半站客流组织引导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分析铁路旅客车站导向标志系统的影响因素,明确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阐述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分类的分析,将主要的交通设施分为3类,即铁路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以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为论述重点,详细阐述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简要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旨在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车站规划设计原则,针对齐齐哈尔火车站旅客发运量逐年增长,车站及站前广场无法满足旅客出行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情况,对车站站房、站前环路及旅客换乘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提出相关建议,可对车站交通及旅客疏散状况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旅客换乘网络优化设计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铁路客运换乘网络的合理构造,是研究旅客换乘问题的核心内容。旅客换乘网络是用于优化旅客中转换乘的网络结构.是基于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时刻表等信息构造而成的。通过分析换乘网络的多种用途,构建了旅客换乘网络的评价指标;对线路换乘网络、乘降区间换乘网络、乘车区间换乘网络等现有换乘网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优化设计了基于开行方案的无向换乘网络、混合换乘网络、有向换乘网络和基于时刻表的完全换乘网络,并对各种换乘网络的规模、功能和计算处理能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这些换乘网络适用于研究多种交通方式以及混合交通的旅客换乘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广州枢纽现状及规划布局,根据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以及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和新建佛山西客站在枢纽中的定位、作用的基础上,论证车站站址选择与城市规划、站场站房布置与运输特征的相互关系,提出车站站场、站房合理规模和布置方案,为今后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提出有益参考。研究结论:(1)在经济发达地区,当枢纽内铁路客运流量、流向增长过快,而枢纽的客运能力不能满足枢纽客流增长需要时,需考虑新建客运站;(2)在新建站址上,一方面应根据车流流量、流向,考虑铁路引入线路的顺直,另一方面应结合城市交通规划,考虑城市旅客的可达性;(3)车站站场规模和布置应考虑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合理布置,减少干扰和交叉,提高车站的接发、通过能力;(4)车站站房设计数量和布局,应根据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旅客车站的换乘模式日趋复杂化,便捷地解决旅客站内中转换乘以及国铁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成为大型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的重要课题。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的省会级车站改扩建工程之一,其国铁站内中转换乘及地铁与国铁之间的换乘设计,对于国内大型铁路旅客站房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功能布局及旅客换乘流线设计,对其换乘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认为西安站结合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地下进出站空间的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新时代铁路客站设计创新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铁路建设     
正2020年我国将打造150个现代综合客运枢纽1据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到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100个以大型高铁车站为主和50个以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客运枢纽是交通方式之间和区域之间大规模客流组织换乘的大型交通站场。日前印发的《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明确,超大城市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铁路客站的类型以及综合交通系统各交通方式的主要特征.结合相关设计实例,研究了铁路客运枢纽车站和普通城际铁路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机场以及其它地面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接驳模式,并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如何提高旅客服务质量、保障旅客方便快捷通行已经成为车站客运部门的一个难题.大力发展车站自助查询系统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分析车站自助查询系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车站的发展规划,提出在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目前,已优化的系统在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高速铁路车站旅客自助查询功能的需求,具有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换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国外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的建议,如抛弃已不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落后模式,规划与建设时做到"以人为本",车站换乘的方案设计应早于车站总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铁车站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立旅客铁路出行生态圈,构建高铁车站“互联网+”智慧出行平台,充分利用铁路站车商旅服务优势资源、融合外部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标准和打造商旅全流程服务。该平台采用Spring Cloud微服务分布式部署框架和面向未来的WebFlux反应式架构,数据层采用MySQL+MongoDB数据库集群。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兼容并蓄、相辅相成,为旅客打造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行程规划推荐。平台提供站内客运升级服务、小交通接驳、餐饮、住宿、旅游、站车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全流程服务,拓展铁路客运服务产业链,构建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流程铁路客运商旅服务网。  相似文献   

12.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铁路科学、高效的发展与建设,铁路旅客站房也随即进入了高密度设计与投入使用时期。旅客站房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设施,为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服务。其与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接驳、换乘,客流量大、客流密集、流线复杂,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铁路旅客车站设计为出发点,从色彩系统、引导标识系统、细部构造3个方面阐述提高旅客安全出行的可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措施,使旅客站房能够更为安全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5.
张宁 《铁道勘察》2022,(1):105-110
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建设,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间交通的重要联系工具,高铁同地铁、公路、市郊铁路等交通模式的联系愈发密切。然而,由于运营部门及安检标准的不同,导致旅客在换乘过程需要经历重复安检,很大程度上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以京张高铁清河站为例,对清河站功能定位、换乘关系、功能布局以及流线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模拟仿真对安检互认取得的成效进行验证,分析比较清河站站内安检与站外安检互认的方案。研究表明,车站实现安检互认后,可提高旅客出行效率15%~50%,高铁站房或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应对旅客进出站通道和安检关口位置进行科学布局,为实现零换乘、安检互认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依托京张高铁智能铁路建设,针对车站客运业务复杂、系统孤立的现状,从旅客服务、客运管理、客站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业务出发,设计了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简称:管控平台),阐述了管控平台的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平台功能和关键技术,并展示了实施效果.管控平台在京张高铁的实施应用,优化了京张智能客站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和总体架...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交通枢纽的出现,不仅可实现铁路和航空两种交通工具的共享双赢,更为旅客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具有空铁联运功能的车站占地面积较大,如何在庞大、复杂的区域进行便捷换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一体化”交通枢纽的智能引导设备,以“畅通融合、智能便捷”为理念,实现一张“脸”知行程,根据旅客人脸特征查询行程,显示路径引导,显著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降低车站服务成本,使得旅客可以真正地享受“一体化”交通枢纽带来的便捷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客运站站台距离长、旅客较分散、提示提醒标识单一等情况,在客运工作基础上结合激光探测和远程通信等技术手段,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用于旅客乘降组织的铁路岛式站台越线报警系统,与传统的站台旅客乘降组织相比较,岛式站台越线报警系统具有及时性强、覆盖面全、警示提醒全等特点。该系统的开发试用,实现了提高旅客乘降安全系数、解决现场作业问题和提高客运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铁车站的选址都远离城市中心,造成高铁站与城市交通接驳困难及旅客出行换乘的不便。对高铁中间站旅客的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及换乘特征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综合考虑旅客的换乘特征,建立了反映旅客随机喜好性的换乘衔接选择模型。创新性地对模型中的效应函数进行了改进,将拥挤度、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及延误时间等服务水平变量作为判断变量,在计算时考虑进来。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有更高的拟合度,可更有效地反映高铁旅客的换乘选择行为,为改善接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