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铁路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信息特征,提出两种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即基于改进风险矩阵的风险量化预警模型和基于铁路风险事件“损失值”的风险量化预警模型。两种模型运用于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实现铁路安全风险动态评价和风险预警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铁路安全风险预控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受多方面指标影响的特点,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铁路货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客观地评价铁路货运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货运产品不断丰富、货运增量要求不断提高,铁路货运场站兼顾效率、效益与安全的关系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铁路货运场站安全风险评价现状,从货物受理、货物交接、货物装卸、货物仓储以及货物交付等方面,构建铁路货运场站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计算铁路货运场站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研究结果表明,货物...  相似文献   

4.
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应用流程。鉴于铁路安全事故后果的复杂性,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分析和量化。以美国1996—2005年铁路事故为例,评判每年发生的铁路安全事故的后果,挖掘各年铁路安全事故后果分值高低与该年事故特点的联系,即通过一组数字直观地体现和综合地评判出铁路事故的损失情况,验证层次分析法对于铁路安全事故后果分析的有效性。为铁路相关管理监管部门制定安全运营工作方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提升铁路安全趋势分析能力,完善铁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重点,在深入研究铁路安全风险构成、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及风险预警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设计。实践表明,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和预控能力,促进铁路安全管理的前移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铁路货运重载、客运提速的不断发展对铁路工务系统的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对铁路工务部门的班组、车间、段级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认识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各部门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防患于未然.本文通过对铁路工务部门现场实际调查,依据铁路工务安全特征及相关规定,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模糊数学的方法,提出铁路工务风险识别应从工务系统内部因素、外部环境以及不同管理层次三维角度进行分析的观点;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铁路工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GIS空间分析与铁路线路评价指标的量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应用于铁路选线方案综合影响评价领域,将原来定性描述的指标进行定量描述;还可进一步精确量化地质条件、占地情况、拆迁情况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铁路系统基于风险的定量安全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基于风险的定量安全评估方法,对我国铁路系统进行定量安全评估.基于风险的定量安全评估过程分为危害事件识别、定量风险分析及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持续监测及管理4个步骤.采用故障树技术分析导致危害事件发生的成因及其频率,采用事件树技术分析危害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从而确定危害事件的风险水平.利用此方法对铁路平交道口进行定量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列车与机动车在平交道口相撞是平交道口风险最高的危害事件;该危害事件在该类型全部道口可能导致的平均等效死亡人数约52个·年-1;降低该事件发生频率最有效的措施足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对防护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减轻该事件后果严重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严格控制客车超载.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是将岩溶隧道突水风险因素定量化,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相对于突水风险评估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并比较各风险因素之间权重大小,用于评价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岩溶隧道或岩溶隧道不同地段突水的风险性。研究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进行评价,解决了因人而异、人的主观性带来的偏差。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论证了隧道得胜场地下河槽谷段及进口山地斜坡段分别为突水风险极高、高度地段,基本符合该隧道掘进过程中突水状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较多、关系复杂,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而且许多风险因素还存在风险程度难以精确描述、边界不清晰等问题,利用模糊评判理论和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模糊网络分析法在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有效控制项目风险提供决...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铁路车务系统现场防溜作业安全控制手段相对缺乏、更多采用人控手段。文章从现场需求出发,梳理既有防溜作业流程,研究基于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车辆溜逸安全防护系统,实现防溜作业全过程监测,避免因防溜器具漏设、漏撤等导致的行车事故。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防溜作业标准化程度,降低调车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为当前车站防溜作业管理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人员工作计划实际落实情况,提供人员考核依据,基于文本挖掘技术进行了铁路安监人员履职分析并设计了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应用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与条件随机场(CRF)相结合的BiLSTM-CRF算法实现人员履职计划与写实文本中命名实体的抽取,采用基于知网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对应实体间相似度,从而实现人员履职计划内容与实际写实的匹配计算。通过对某铁路局安监人员工作计划与写实文本数据的实验分析,得出BiLSTM-CRF算法针对各命名实体均有90%以上的准确率,人员计划与写实匹配准确度为83%。实验证明,利用BiLSTM-CRF算法与概念相似度结合的文本计算方法进行人员履职分析具有可行性,也可为铁路领域其他短文本相似性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要求,践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安全运营价值,文章依据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法要求,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分析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特点和防护现状,提出从业务应用、信息系统、重要数据和基础设施4个层面持续加强识别认定、安全防护、监测预警、事件处置和检测评估5项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思路,为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的铁路基础设施设备风险隐患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基于层叠隐马尔科夫的分词算法对长文本形式的设备质量问题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在此基础上,统计每类词出现的频度,识别铁路基础设施设备管理风险隐患,利用词云图可视化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直观、清晰地展示。作者选取了兰州铁路局2012年1月~2016年4月期间4 662条工务、电务和供电专业的铁路基础设施设备质量问题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铁路施工作业人员和车辆安全预警防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利用北斗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GIS地理信息、地基增强、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它辅助技术,提出构建铁路施工作业人员和车辆安全预警防护的软硬件系统方案的设想。通过此方案可有效地解决现有铁路施工作业过程中人员与车辆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预先在地图上规划的施工作业安全区域以及人与车的位置关系,实时动态地监视人员和车辆在地图上位置状态,当出现人和车之间的距离达到系统设定的危险距离或车进入到规划的施工作业安全区域时,系统自动给施工作业人员发送预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从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运价波动的铁路建设项目经济风险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飞涟  史峰  陈涛 《铁道学报》2002,24(6):6-10
针对铁路运价波动及优质优价客,货列车比例的不断增加,描述了铁路客,货运收入率的波动过程,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经济后评价的随机风险模型,借助模拟技术,以某一铁路建设项目为对象计算了各种经济后评价随机指标,为客观地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经济风险后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对铁路行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从而预防、减轻甚至消除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铁路安全、顺利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有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是事故调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解决目前事故分析手段智能化不足的问题,在对铁路事故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安全信息与技术规章协同分析系统设计方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中文分词、全文检索等方法和工具,建立事故概况与技术规章条款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提高事故原因分析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模拟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据此开发的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事故分析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降低铁路路外安全风险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育交通安全文化,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路权意识,同时运用技术及人因控制等手段提升安全水平,使运输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