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骨肉瘤常原发在骨骼系统,腹膜后腔极罕见,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0岁,以右上腹包块1年之主诉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0cm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不活动,与肝下缘分界不清。腹部平片及胃肠钡餐示:肝下方有18cm×10cm×11cm钙化块影,胃、十二指肠降段受挤左移,结肠肝曲受压下移。B超示:肝肾隐窝有19cm×10cm强回声肿块,肝内大小不等之  相似文献   

2.
<正> 男,22岁。主诉上腹痛2月,加重伴全身黄染20余日。在外院按“胃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不佳,转本院。肝功:黄疸指数120U,GPT200 U,余阴性。B超检查:肝斜切11.8 cm,右叶厚8.7 cm,左叶厚5.6 cm,门口宽1.0 cm,肝光点分布均匀。胆囊9.1cm×3.7cm,壁厚0.5cm,水肿呈双层影,液性暗区尚清晰。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宽1.6 cm,于总管末端(胰头处)见1.4 cm×1.1 cm增强光团,后伴声影。  相似文献   

3.
<正> 憩室多发生于消化道,偶见于泌尿道,但发生于气管的憩室罕见,我院CT扫描发现1例,并经气管镜进一步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7岁,因颈部不适在当地医院疑为“颈椎病”而行颈部x线拍片,发现颈根部有一低密度囊性块影,而来我院进一步检查。追问病史,患者从13岁起患“支气管扩张”,常有咳嗽,间断咯少量血痰,无外伤及其它急慢性病史。查体:于颈根部右侧锁骨上凹处可触及一深在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异常,大小约2cm×3cm,无压痛。x线检查:颈部拍片,于颈6~颈7椎体前、气管后可见一囊性透光影,呈纵梭形,大小约1cm×2.8cm。支气管造影,见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扩张。CT扫描:于颈6椎体下缘至颈7椎体下缘层面,在气管的右后方,可见一类卵圆形空气密度区,大小约1cm×1.8cm;边界光滑清楚,与气管有1cm的缺口  相似文献   

4.
<正> 病例:患者25岁,女性,以右下颌区包块伴疼痛1月就诊。局检:面部右侧膨隆,色暗红,局部可触及—5cm×6cm包块,界不清,不活动,触痛(+),局部口内见一菜花状包块约3cm×3cm,质软易出血。X线报告:右侧  相似文献   

5.
<正> 晚期胃癌误诊者罕见,本例表现奇特,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以腹痛5个月伴右下腹包块、腹胀、消瘦3个月之主诉入院。此前曾在外院做上消化道钡透疑为“胃窦癌”。纤维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原有右下腹小包块几十年,病前无增大及压痛。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可扪及一6cm×4cm  相似文献   

6.
<正> 淋巴瘤侵及睾丸者异常罕见,原发于睾丸者更为罕见,我科于1989年7月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以“乏力6个月,两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个月,发热1个月”主诉于1989年7月入院,2个月来睾丸呈无痛性肿大,右侧更著,1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查体:T38.5℃,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不大。阴囊明显水肿,两侧睾丸肿大,右侧约7cm×7cm×7cm,左侧约5cm×5cm×5cm,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张某,男,63岁,26年前医右下腹包块3周,诊断为升结肠癌,在我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升结肠结节型腺癌Ⅱ级侵及肌层,系膜淋巴结2/29有转移。术后恢复顺利,化疗1疗程,术后25年无不适。1年前因上腹隐痛,贫血4个月,诊断胃癌二次入院,手术探查见胃窦部8cm×6cm×2cm肿块,侵及浆膜,第3、4、5、6、7组淋巴结肿大,余未见异常.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胃幽门区浸润型低分化腺  相似文献   

8.
成釉细胞纤维瘤是包含外胚叶和外胚间叶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1981年由Kruse首先报道,该肿瘤仅占全部牙源性肿瘤的2.5%。我院遇见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病理改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性,20岁。左上颌部包块2年,半年来逐渐增大无痛感。体检:左面部隆起,有一3cm×3cm×2cm大小包块,致使面部不对称。包块上界达眶下孔,下界为牙槽骨,内界在口内|1~8牙齿之间,左鼻唇沟消失,后外侧界与左颧骨平齐。肿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3牙向腭侧错位仅牙冠萌出。X线检查:左上颌窦窦腔明显扩大,内壁菲薄向鼻腔内突,致左鼻气道变窄,窦…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性,60岁,以“反复右上腹痛4年,加重36h”急诊入院。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提示胆囊颈嵌钝性结石,心电图检查正常。患者否认有冠心病史。入院后病情渐重,体温升高,巩膜开始黄染。随于第3天在全麻下行胆囊造瘘术,吸出脓性胆汁150ml,取出球状结石1枚,在探查胆囊颈时,病人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死者身长174cm,体重69kg,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胆囊12.5cm×5.5cm×1.8cm,浆膜暗红色,粗糙,底部插有引流管,胆囊壁厚0.7cm,粘膜面有黄绿色脓样物,尚见数个小豆大,棕黑色结石附着,镜下见大量中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脂肪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胃脂肪瘤国内少见报道。本院收治1例,女,48岁,上腹部痛疼、不适两年,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减轻,每3~4日有少量黑便,曾按胃溃疡治疗无效,于1986年5月13日入院。检查:腹软,上腹部偏左有深压不适感,未触及明显包块。X线钡餐造影示:胃粘膜皱裂规则,柔软,胃窦区小弯侧见5×6cm大圆形充盈缺损区,其中可见黄豆大的钡斑,大弯侧壁柔软。诊断:胃窦部粘膜下平滑肌  相似文献   

11.
Caroli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病 ,1 958年首先由Caroli描述 ,在我国也有报告 ,绝大多数属 I型 ,我科收住Caroli病 型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儿 ,女 ,8岁 ,以“腹痛、颜面苍白 1月”之主诉入院。 1月前出现腹痛、腹胀、颜面苍白 ,逐渐加重 ,经输血 ,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3岁时曾有贫血表现。查体 :体温 37.2℃ ,P1 30次 /min,R4 0次 /min,体重 2 2 kg,血压1 1 .5/6k Pa,发育正常 ,营养较差 ,精神差 ,重度贫血貌 ,呼吸急促 ,全身皮肤粘膜苍白 ,无黄染 ,可见散在出血点 ,右足背有一 5cm× 5cm瘀斑 ,颌下、颈前、颈后、腋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0只成年SD大鼠肝脏及其附属管道的解剖学研究,明确了大鼠肝脏的位置、分叶、形态、韧带、管道系统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同时测量了肝脏各叶径线、重量百分比及肝脏附属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表明:大鼠肝脏分为6叶,即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右叶、尾状叶、乳头叶,各叶县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各肝叶形态、比例较为恒定。本文还对以大鼠作肝胆疾病医学研究模型,如肝叶切除、肝脏再生、肝移植等的应用解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内翻性Meckel憩室引起的成人慢性肠套叠文献报道少见,作者在外检中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稀便两月、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之主诉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7.5℃,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痛发作时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8cm×6cm大的包块,质中、压痛阳性,活动度可,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3.7×10~(12)/L,WBC 14×10~9/L,中性86%.B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26岁.左上腹包块2月.于1987年8月20日住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肝脏剑下3cm,轻压痛.脾脏上界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甲乙线8cm.甲丙线12cm,质韧.B超检查:肝脾增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69g/L,红细胞2×10~4个/L,白细胞6.1×10~9个/L,中性64%.免疫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呈贫血性改变.初步诊断: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7个月,收住我院。两年前出现乏力,纳差,右上腹不适;检查肝脏大,SGPT 200u(正常值<45μ),经治疗症状减轻,肝功恢复正常。以后屡有肝功异常未予治疗。1年多以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全身乏力,消瘦,遂住院. 体检:消瘦,唇无发绀,杵状指,手指末端发红,心脏无异常,两肺后背中下部可闻细湿罗音,肝肋下2cm,剑下3cm,质软,压痛不著,脾肋下未及,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高××,女、25岁,腹部发现包块20余日入院。查体:T36.3℃、P88次/min、Bp17/12kPa头颈胸部(一),左上腹可触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平,有压痛,质较硬,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一)。诊断胰尾部包块。肝功、肾功、血糖、血常规均正常。入院后5日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见胰脾正常。肿瘤约20cm×16c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肝脏解剖经过多次复习。大量血管解剖资料可以在McIndoe和Consellor(1927)、Healey等人(1953)、Goldsmith和Woodborene(1957)等人的著作中看到。必须强调,以肝园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的一般概念,从外科学观点来说,是错误而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于1987年12月2日收治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眼、胰、肝、肾、皮肤等器管损害,全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0岁.以发冷发热4天皮疹3天主诉入院,入院时体温39.2℃,巩膜微黄染,球结膜充血,咽红,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约1cm×1cm大小之多形性环形红斑,中央点状着色较重,肝大肋下1cm,脾肋下刚及,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路某,男,16岁,面颅部肿块10余年。入院检查示全身情况尚可,专科检查见面颅部巨大肿物,位于面中1/3及额部,大小约9cm×8cm×12cm,肿物突入颅内和膨出面前方,面部严重畸形,眶距增宽9.5cm,呈“牛面”面容,初步考虑为“面颅部巨大脑膜瘤”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