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舸 《华东公路》2011,(4):27-29
大孔隙稳定基层可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到路面结构以外,有利于减少道路水病害,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在国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孔隙稳定类基层包括沥青稳定类、水泥稳定类。针对排水基层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推荐了当前条件下更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大孔隙稳定类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沥青路面基层冲刷破坏发展过程、破坏形式以及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内部结构特征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冲刷破坏机理。利用大型材料测试系统 MTS模拟道路基层在受到冲刷时的实际使用情况 ,对不同水泥用量的水泥土、水泥碎石、水泥砂砾开展了冲刷试验 ,研究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路面排水基层的施工方法,并观察其使用效果,在上海浦东新区远东大道修建一段沥青层内部排水试验路,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做排水基层。使沿路面下渗的水分,进入多孔隙的排水基层而出道路结构外。本文综合国外修建路面内部排水基层施工工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探索适合上海地区路面设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排水系统的施工工法,从而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广泛运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六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夏季施工工期短的工程条件,提出在该地区采用具有水泥稳定类基层和二灰稳定类基层双重优点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并通过对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4种级配基层混合料进行强度、刚度、抗冻、干燥收缩、温度收缩5个方面的室内试验,对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推荐在该地区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碎石基层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体积法进行设计;在综合考虑强度、刚度性能的前提下,低温冻胀、开裂病害突出的地方,应优先选择T中限级配;在高温、干缩裂缝病害较突出的地区,应优先选用T下限级配。  相似文献   

5.
建筑垃圾主要分为砖混类、水泥混凝土类,循环利用可减少道路建设过程中新集料开采。该文以2017年北京市某大修工程为背景,对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建筑垃圾再生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认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压碎值等关键性指标较弱,可用于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水泥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各项指标基本满足规范对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指标要求,可替代普通粗、细集料,但由于破碎、除杂等技术问题,材料性能可控性较差,大规模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水泥稳定砖混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二级及以下公路底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水泥稳定水泥混凝土类再生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规范高等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基层抗压强度指标要求,抗压强度稳步增长,抗冻性能、抗弯拉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6.
石灰稳定类基层在我国道路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类基层的设计方法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这类基层在一定令期后,具有半刚性的特点,即较高的模量、较低的极限拉应变和抗弯强度。所以结构层的抗拉性能将是该类基层设计中的主要指标。寻求一种能表征这种指标的简易测定方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沟通理论计算与实际间的联系,有助于评定现有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提高道路修筑质量,对废旧沥青路面材料作为道路基层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提出了原材料技术要求,参照半刚性基层路面设计方法,进行了水泥稳定再生基层混合料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满足一定技术要求才能用于水泥稳定再生基层;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混合料设计;设计的水泥稳定再生基层可应用于道路修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路面排水基层的施工方法,并观察其使用效果。在上海沪青平一级公路上修建一段水泥面层下的内部排水试验路,采用10cm的水泥稳定碎石做排水基层。使沿路面下渗的水分,进入多孔隙的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面排出道路结构外。本文综合国外修建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施工工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成功修建上海浦东远东大道沥青面层下内部排水试验路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合上海地区水泥面层下的设置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排水系统的施工工法,从而为内部排水系统的广泛运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土类道路基层在我国使用已有十多年历史,总的来说,质量是良好的。它具有早期强度高、板体性和水稳性良好的特点,特别适应于湿热多雨地区和重交通量的路面基层。深圳地区从1981年以来开始推广使用水泥稳定石屑路面基层。实践证明,质量良好,而且由于石屑(碎石场的细筛余料)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西北旱寒区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早期开裂问题,并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将钢渣替代碎石设计成级配钢渣混合料,并以矿渣粉、粉煤灰、电石渣组成的复合矿物掺合料作为胶结料稳定级配钢渣,形成全固废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通过测试钢渣浸水膨胀率、基层材料膨胀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应变和抗冻性,分析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的稳定性、强度增长规律、抗开裂特性与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钢渣陈化效果显著,90 d陈化期钢渣膨胀率最大降低38.7%。洒水加速了钢渣陈化,较未洒水下钢渣浸水膨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增大了29.1%。复合矿物掺合料对钢渣混合料的膨胀率有抑制作用,12%掺量下膨胀率降低61.8%。级配钢渣混合料随龄期逐渐形成了强度,加入6%复合矿物掺合料后,类似于二灰稳定材料具有早期强度增长较慢、后期强度增长较快的特点,90 d时较水泥稳定材料强度高出2.1 MPa。对比30 d龄期的干缩应变,级配钢渣混合料的干缩应变较水泥稳定混合料降低74%,钢渣基稳定混合料较水泥稳定混合料降低20%。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的抗冻性在后期均优于水泥稳定和二灰稳定基层材料。综合可知,钢渣基道路基层材料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怀远港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交通科技》2001,(1):48-49
安徽省怀远港港区道路改建工程路面总厚50~55cm,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该基层以其水稳性好、早期强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起着承重层的作用。文中针对怀远港港区道路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要点及检测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道路抗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裂型,具有比较高的强度,持续干缩和变形的几率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在道路基层施工中应用广泛。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级配设计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工程施工后满足了施工要求,保证了该项目的建设质量,可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潇  周明凯  沈卫国  赵青林 《公路》2007,(9):156-159
针对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改善机理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以至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无法很好地进行推广应用的问题,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的原理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微观与宏观结构组成、化学与材料组成以及力学参数等方面的改性,提出粉煤灰通过填充作用、活性作用、接触形式改善作用、微集料作用以及改善力学参数作用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国道213线朗木寺至川主寺F合同段为例,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道路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特性,在此地区特殊的环境中强度的形成以及保证基层的功能不失效所应考虑的各项指标,并根据多年冻土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从技术、经济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与当地实际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及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宁东地区煤矸石用于道路基层的可行性,设计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认为宁东地区的煤矸石,经过合理设计与试验验证之后应用于道路基层是可行的,并将产生较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二灰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采用石灰、粉煤灰及再生混凝土集料为原料,配制成二灰稳定再生集料作为道路基层结合料.通过重型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劈裂试验等,对不同配合比的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灰比和再生集料的含量对结合料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曲线回归得出了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配合比范围.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二灰稳定再生集料是一种力学性能较好的道路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强度特点及规律。研究成果对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用于道路基层、底基层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强度特点及规律。研究成果对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用于道路基层、底基层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俊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04-109,29,30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大量占用耕地,影响环境。该文介绍了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以后,加工成为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需的再生石料,替代碎石原材料拌合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碾压、养生的应用情况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将三渣基层回收料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探讨了级配、养生龄期、水泥剂量等因素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差异;根据试验结果与规范要求,阐述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适用的道路等级。结果表明:随着养生龄期的延长、水泥剂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能力等指标都有所提高;满足一定条件的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可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的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