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雪竹 《中国船检》2010,(7):38-40,106,107
自2003年船市兴旺以来,日本造船企业在建厂扩能方面一直比较谨慎,除了少数企业在国外新建造船设施外,本国船厂基本上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其侧重点主要放在更新设备提高建造能力和效率以及加强技术研发等方面。船市进入萧条期之后,主要船企在节能环保绿色船舶、新概念船舶等技术研发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争始终处于技术竞争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包国齐  周洋 《江苏船舶》2006,23(5):31-33
在船舶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船企必须深化改革,彻底转变落后的造船模式,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促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升级,努力提高船企的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是船企确保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模”要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引进先进技术,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造船数字化,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船企的必然选择。运用CIMS建立数字造船平台,把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管理(PL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融于一体,将船舶建造中的设计、生产及人、财、物等信息集成共享,整体协调作业计划,同步安排资源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造船效率和效益。数字造船是一场重大变革,任重而道远,要转变观念、培养人才、加大投入;运用CIMS技术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集成。  相似文献   

3.
金荣 《珠江水运》2014,(23):36-37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船舶建造周期长,造船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船东预付款维持生产。大连某船企负责人透露,行业低迷,船东预付款已由原来的20%下降至10%甚至更低,这也意味着船企90%以上的造船资金都要从银行信贷等融资渠道获得。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造船企业在船舶轴系安装过程中耗时耗工的问题,开发出一套船舶轴系安装专用设备。通过实船轴系安装试验表明,利用该套安装设备及采用与之相应的安装工艺可有效地缩短轴系安装周期,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提高船企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8年,从造船及船舶配套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成本明显上升、新船订单同比下降、船舶价格见顶。仅以造船必用的钢铁为例,年初价持续走高。至六月售价“疯”长至巅峰。九月后,钢材价格又从峰顶戏剧性地直线下滑至谷底,预计第四季度钢铁价格又将呈现上涨态势。钢铁价格如此大起大落对船市、对船企生产运营所产生的不可测性加剧。加之全球经济动荡及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冲击,严重困扰着正在进行产能急速扩张的中国造船业。  相似文献   

6.
吕航 《中国船检》2007,(11):48-52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船舶生产企业的现有造船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订单不足。从这两年船舶市场的需求来看,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产能与市场需求基本匹配。从两大船舶企业集团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已出现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广东造船》2009,(3):6-7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船企能够独善其身者不多,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船舶企业尤为困难。目前,江浙一带很多中小型造船企业亏损依然严重,以造船闻名于世的台州,大概有97%的造船企业为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介绍《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背景和我国船企的履约情况,通过对公约的内容和框架的解读,分析公约对于新造船、现有营运船和拆船过程的要求。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提出造船厂、船舶配套产品厂、航运企业以及拆船厂履行公约的应对措施,为相关船舶企业履行公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目前,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严重,船企亏损较多,国内造船完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新接订单量却锐减超七成。同时,由于新船价格下降,船厂陷入"新接订单意味着亏损找死,而不接订单则是在等死"的窘境。国内钢价的快速下跌,导致造船用钢成本降低,这确实让船企获得了一定的利益。然而,伴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船企对能否顺利交船  相似文献   

10.
船业动态     
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规范获最终通过,美国船级社推出新版液化天然气船推进系统规范,2005年韩国三大船企接单创新高,伦敦举办国际船舶展,“船舶黑匣子”俄国船上试验,韩国造船企业将大幅增加进口中国厚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造船业正面临着全球产能过剩、订单下滑、经营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船舶制造业正渐入周期性低谷。当此关头,船企该如何看待市场、又如何应对危机成为业内热点话题,作为中远修造船板块的核心企业,中远造船给工业公司出了明确而又充满信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总体技术水平上较国外(日、韩等国家)的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船舶的建造周期、建造成本等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彻底地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工作行为,在科学的标准化文件、长期积累的准确数据基础上,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系统(CIMS系统).规范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从而改变传统的造船模式,使企业逐步由“分段制造、设备密集”的现行传统造船模式,发展到“集成制造、信息密集”的现代造船模式,使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跳跃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造船业正面临着全球产能过剩、订单下滑、经营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船舶制造业正渐入周期性低谷。当此关头,船企该如何看待市场、又如何应对危机成为业内热点话题,作为中远修造船板块的核心企业,中远造船给工业公司出了明确而又充满信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7,(5):22-26,28,29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对媒体宣布,《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简称《船企评价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并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此标准的出台,使中国造船企业告别了无评价标准的尴尬,大步走向规范化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广东造船》2013,(2):78-82
造船行业属于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造船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随着造船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劳务工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更好地使用好劳务工,优化劳务工与企业本用工的比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船舶行业劳务工的现状、特点、弊端、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船企劳务用工管理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船舶工程》2015,(1):116-117
<正>当前,我国造船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提速阶段,向高附加值船舶转型已经成为各大船企提升竞争优势的首要战略。于2013年年底发布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严格要求船企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力度,要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主要任务,以此提高我国造船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一直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走在造船界的前沿,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6  相似文献   

17.
《珠江水运》2011,(18):4-4
目前,国际造船市场依然低迷,韩国的广大中小船舶配套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为支援这些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难题,韩国各主要船企最近都分别与银行联手,设立支援中小船配企业合作基金,以缓解他们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安飞 《中国船检》2007,(7):46-49
今年3月,《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简称《船企评价标准》)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它在造船界产生的震动前所未见,尤其对于民营造船来说,“大锅饭”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全新划分的等级制度下,民营造船正面临着天壤之别的不同境遇。日前,记者走访了在我国民营造船业中极具代表性的浙江一带,亲眼目睹了当地造船界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  相似文献   

19.
正智能船舶包括船舶建造过程智能化和智能化船舶两部分内容,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多方发力,早日占据智能船舶领域制高点。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造船业正迈进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制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魏梅  潘放  张大蕾 《船舶》2022,33(2):13-21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开始受到船舶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航运业对于环保、安全、经济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中日韩欧等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纷纷投入到智能船舶的相关研究当中。然而,由于各自造船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不同,各主要国家对智能船舶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该文分别研究了日、韩、欧典型智能船舶项目的研究现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研究路线和特点。研究发现:日本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航运公司主导、局部到整体的推进方式、注重建立国际标准的发展特点;韩国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船企主导产学研结合、发挥信息产业优势、分级发展的特点;欧洲的智能船舶研究以企业和科研机构牵头,以无人船为目标,以现有船舶改造为特点。论文在日欧韩智能船舶发展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对于我国智能船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