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命无价,每人只有一次,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是人生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危害驾驶员生命安全的疲劳驾驶几种形式和原因,对于预防疲劳驾驶,从防止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方面着手,指导驾驶员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安全驾驶、平安出行。  相似文献   

2.
周波 《汽车运用》2007,(10):33-34
要克服疲劳驾驶白天驾驶员一般要经过七至八个小时才出现的疲劳特征,而在夜间只要三、四个小时就会有疲劳征兆。这种  相似文献   

3.
很多汽车驾驶员都有亲身体会,开车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头脑发胀,眼睛发酸,颈部和腰痛不适等疲劳现象。那么要减轻或消除疲劳,笔者介绍下列方法驾驶员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05,(6):62-63
驾驶员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驾驶车辆.注意力不稳定,反应迟钝,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5.
李静 《汽车与配件》2004,(41):13-13
如果驾驶汽车的坐姿不合适,不但使驾驶员容易疲劳,而且还会影响驾驶操作.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09,(4):58-58
由于夜间能见度较差、驾驶员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对安全行车构成较大的威胁.夜间行车事故发生率比白天多1.5倍。首先.驾驶员的有效视野范围只是前照灯照射到的地方.视野范围较白天大大减少。由于驾驶员的目测距离不准.当发现行车间距过小时,可能已经太迟而容易发生追尾现象。其次.在夜间,驾驶员易疲劳,判断容易失误。从驾驶员本身来说,夜间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车,  相似文献   

7.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LVO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驾驶员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8.
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驾驶员很容易疲劳。精神疲倦,往往会使驾驶员的视线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在午后,行车时驾驶员容易犯困打瞌睡,甚至出现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这时,勉强驾驶车辆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行车,我们应尽量保持驾驶室内的空气畅通,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以防出现疲劳驾驶。一旦出现疲劳,就应及时停车休息,不能继续勉强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9.
刘勇 《驾驶园》2011,(7):64-65
盛夏来临,行车中"夏打盹"现象开始出现,该如何避免午后犯困?高速路上行车,视线好、车速快,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驾驶技巧?本期,记者采访了3位长年跑长途的老驾驶员,分享一下他们的驾驶经验。河北石家庄车主赵影坡,13年驾龄:不疲劳驾驶,病车不上路赵师傅驾驶一辆东风天龙重卡,当记者问及高速路上行车的注意事项时,他以"千万不要疲劳驾驶"开篇,把自己的经验向记者娓娓道来。赵师傅说:"夏天的午后最容易犯困,如果觉得困倦了,千万不要硬撑着继续开,跑长途的车都是2个驾驶员,此时可以换上副驾驶来开,如果两个人都困  相似文献   

10.
驾驶疲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驾驶员行车中出现的驾驶疲劳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5,(51):17-17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iva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他(她)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12.
69344部队认真落实《关于做好预防车辆事故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组织车管干部及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专项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章制度,教育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提醒他们在寒冷条件下不开快车、不疲劳驾驶。针对存在的问题搞整顿,确保了车辆管理不失控。  相似文献   

13.
<正>疲劳是指由于持续地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而造成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的总称。驾驶疲劳是安全行车的大敌,这是因为,在疲劳状态下操纵车辆,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的疲劳累积规律是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的需要.针对黑龙江省海伦市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设计疲劳累积随车实验,采集驾驶员状态视频及驾驶员感知判断能力、自我主观疲劳评价等指标,利用视频分析处理软件将驾驶员状态视频转化为PERCLOS-P80值,以此作为疲劳程度的衡量指标.分别从原始疲劳和驾驶疲劳2个方面,对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疲劳累积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原始疲劳与前1d的实际睡眠时间呈负相关、与驾驶时间差呈正相关;驾驶疲劳与原始疲劳及连续驾驶时间呈正相关、与累计休息时间呈负相关的结论.建立了疲劳累积与驾驶员工作、休息时间的关系模型,运用回归技术对模型进行标定,其拟合优度达到0.929.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原始疲劳值的驾驶员提出了连续驾驶时间的风险临界值(F=0.3时),给出了营运长途客车驾驶员工作休息建议,为其安全驾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转眼又到了“春困”的季节,作为驾驶员,怎样才能做到精力充沛,以防“春困”呢? 保证睡眠充足。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否则容易引起疲劳。  相似文献   

16.
开疲劳车驾驶员疲劳后,感觉、知觉敏锐度降低,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反应变慢,导致驾驶员机能低落.这时就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17.
Volvo汽车发明“驾驶员警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lvo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司机的驾驶行为,并在他(她)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18.
宋巍 《驾驶园》2011,(3):68-68
消除或减少驾驶疲劳既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又可以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造成疲劳因素驾驶员自身状况: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疲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疲劳,新手比老驾驶员更易疲劳,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疲劳事故隐患消除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鹏 《汽车电器》1998,(4):16-17
从生命科学范畴论述了驾驶员疲劳事故隐患的起因,提出消除疲劳事故隐患必须消除驾驶员开车时的异常疲劳和大脑麻痹。根据该思想研究成功佩带于驾驶员小腿部与手腕部的驾驶员疲劳事故预防器,能在十几min至一二h消除驾驶员已有的异常疲劳,清醒大脑。在开车时佩带,可预防驾驶员身体异常疲劳和大脑麻痹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驾驶员应对复杂条件的"抵抗力"。(一)防疲劳磕睡。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磕睡。因此,出车前不应参与对大脑刺激性强的活动,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当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手足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淋洗头面,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