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柏毅 《游艇业》2007,(5):30-33
在中国,游艇销售远没有像某些外国游艇制造商期望的那样,如豪华轿车般出现高于全球其它各地的销售业绩。同时.中国游艇俱乐部的发展也并没有象某些媒体预期的那样快速井喷,中国游艇市场怎么了?中国游艇俱乐部发展怎么了?中国游艇俱乐部路在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Sarah 《游艇业》2011,(5):44-45
《游艇业》:您是怎样成为一个游艇设计师的? Bruno:我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帆船,9岁的时候第一艘船艇了。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萌生一个想法,希望长大以后能够以设计船艇为职业。虽然我在设计游艇之前从事过很多其它职业,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从事游艇设计工作。由于我的表弟从事游艇制造行业,我经常在他那里设计游艇,他告诉了我很多关于游艇的知识。当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去了英国专修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3.
都市     
《游艇业》2011,(1):27-27
1山东潍坊:投资1.2亿美元建游艇基地 随着潍坊瑞智游艇项目落地,游艇产业有了“潍坊制造”。这个落户坊子区的江北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作为山东潍坊涉海制造业的一个崭新产业.不仅将给潍坊市的蓝色经济增添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船艇》2009,(6):129-129
《游艇》:您进入游艇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白奇声:我在国外呆了20余年。国外有水的地方就有船,而在中国有水的地方很少有船,这是一个巨大差距。我本人喜欢造船。并且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自然就想到了在中国从事游艇行业。我进入中国游艇行业有四年多了,可以这么说:中国游艇这块蛋糕.  相似文献   

5.
费平 《游艇业》2009,(4):38-38
而全世界这次金融危机的拯救对象是不包含没有市场的、非必需的制造业的,所以游艇行业只能自我拯救。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我们的游艇制造企业:如果给某个游艇制造企业足够的资金,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他们会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游艇业》2014,(4):20-20
《游艇业》:今年的海天盛筵期间,公主带去了一艘32M以及82、98英尺的两艘游艇参展,32M更是第一次在亚洲地区亮相的艇型。这一现象,是否可以理解为,目前您很看好中国大中型游艇的购买实力与市场现状?  相似文献   

7.
费平 《游艇业》2011,(7):18-18
上期我对中国未来可能购买游艇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购买潜力”一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期我将分析目前游艇从业者的状况和市场表现,我认为,中国游艇市场的购买潜力在今后10年约为50万艘。但前提是打通政策瓶颈、扎实做好服务、开发和引导市场。不能仅盯着游艇制造而终结在低价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船艇》2006,(5):64-67
以下摘自中国游艇网论坛。不代表本刊观点 feiping: 我们来讨论这个税如何收法: 首先。我有几个问题尚未摘懂,请大家讨论: 1.如何界定游艇和客船、交通艇、巡视艇、工作艇、公务艇的区别?特别是现在中国尚未有《游艇规范》的情况下,这是否是一个避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游艇产业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艇的类型很多,其功能和社会属性各异,常见的游艇类型有:(1)豪华游艇: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以其独特的休闲、娱乐魅力,吸引着成功人士;(2)运动型游艇:其休闲、娱乐方式,尤其是其高速的特点和较低的价位,对青年人有较大吸引力;(3)休闲型游艇:大多数家庭购买此类游艇作为度假休闲所用,内部装饰烘托家庭氛围,市场上游艇实际上以此类为主。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原本在电视等媒体上才能看到的国外游艇景观,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悄悄涌现,中国的游艇市场正在逐渐火热起来。同时,随着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外许多著名游艇企业开始陆续在中国投资开办游艇企业,原来想像中遥不可及的游艇,不久将和汽车一样,逐渐进入大家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Shinji 《游艇业》2012,(12):52-53
《游艇业》:作为厦门新的阿兹慕品牌代理公司,您觉得自身存在哪些优势,或者会给消费者提供哪些新的服务,对厦门游艇产业的格局又造成怎样的影响?何心晨:我们作为阿兹慕新的代理商,首先厂家对我们进行过综合评估后才选择我们的.因为这个品牌在中国属于很成熟的品牌,在厦门也属于比较成熟的.而目在现船里面占有一定的市场保有量,  相似文献   

11.
佳圣 《游艇业》2013,(8):112-113
《游艇业》:对比一下毅宏刚刚成立与如今规模上的变化? 叶蓉蓉:这是一段很长的路,毅宏游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最初在厦门投资建立自己的造船一再到如今拥有厦门、上海、三亚的三家游艇会所,这十几年来毅宏自身的变化十分巨大,但这恰好也是中国游艇市场开始成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游艇业》2009,(4):12-12
游艇产业发展缓慢,其实我们仅讨论文化因素制约是不够的,这次国家海洋局推出“海十条”.鼓励私人投资开发无人居住的海岛,就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姐粜我们把游艇当作海洋产业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就游艇沦游艇.游艇市场的发展速度就会比现在快很多。  相似文献   

13.
海洋 《船艇》2006,(2):50-54
——IBI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船艇信息调查机构对中国的游艇市场当然不会漠视。该机构最近发表文章,专门介绍中国游艇市场的现状。充分看到了正在兴起的船艇及其设备制造厂商,客观分析了市场消费潜力以及制约游艇业发展的种种障碍,同时也预测了中国游艇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为业内外人士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游艇市场的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可靠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曹琪琦 《游艇业》2011,(1):68-70
中国的游艇制造企业与欧美的竞争对手相比:在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产业链条、产品结构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但并非遥不可及。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赋予新兴品牌迅速成长的巨大机遇。一个企业是否能创建知名品牌,关键不在于规模大小.更多取决于企业的系统思维和观念的高度把握。  相似文献   

15.
《游艇业》2006,(2):38-38,40
2006年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从2006年4月1日起.对游艇征收10%的消费税。游艇市场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各种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游艇市场的发展,业内一直在呼吁政府尽快出台政策扶植游艇业发展。现在突然出台对游艇征收10%的消费税就好比是在伤疤上又撒了把盐。游艇属于奢侈品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是应该对游艇这种奢侈品收消费税.在这个时间段收税是不是合适就有待商榷了。本刊记者就这政策出台对游艇市场的影响和对政策本身的看法,采访了游艇销售商游艇厂商和外商驻华机构等相关产业的人士。  相似文献   

16.
“事实最具说服力但统计数字与事实有一定出入.”举一个匿名作者说过的一句话。目前中国的游艇业不存在统计数字的短缺,中国已跻身80英尺以上游艇建造国家前10名。2006年休闲游艇出口额为1—8亿美元.国内游艇市场价值为30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0%(资料来源:Marine Dragon咨询公司)。这些数字显示.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海外游艇建造商的一个低成本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名刊速览     
《游艇业》2010,(11):28-28
冬日游艇租赁 冬日玩游艇去哪里?在斐流巴西以及格林纳丁斯.冬目到来.这里的游艇租赁市场贝旧渐升温。然而。怎样才能与租赁主博弈,获得更实惠的租赁价格?23页的特别报道为您提供足够的冬日游艇租赁导航。  相似文献   

18.
《游艇业》2014,(4):22-22
《游艇业》:Astondoa(阿斯通达)目前生产游艇的长度范围在40—200英尺,您认为在中国,这类中大型游艇市场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  宁军 《船艇》2006,(5):28-33
记者:你觉得中国现行的游艇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宁军:在中国没有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支持,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快速崛起。游艇在中国发展主要的问题在于:缺政策具体关怀、缺金融保险支持、缺专业细分和市场化、缺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什么都缺!但最缺的是行内没有坚强的组织和领军人。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袖人物,政策可以要、金融保险可以积极引入,一个被鼓励的行业一定能够很快形成一个大业。  相似文献   

20.
费平 《游艇业》2011,(6):19-19
我认为,中国大陆今后10年具有50万艘游艇的购买潜力,但政策瓶颈和品牌服务这2个方面将成为这个设想能否成真的关键因素。当务之急是对中国的游艇市场做出预测与定位,哪怕是粗略的预测也比盲目要好,同时针对性地解决急需解决的政策“瓶颈”问题.这样才能明确游艇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规模,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