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故经过: 某矿山单位的一台EQ3141G型东风自卸汽车,在溜井进行废石卸载作业完毕后,忘记放下车厢,将6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挂断,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重型自卸汽车举升方式对汽车侧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前顶直推式与后置前推连杆组合式两种举升机构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其动力学模型使用仿真软件对前轴压力在举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及侧翻稳定性判定公式分析得出,在相同的条件下,举升倾卸时前顶直推式举升机构比后置前推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具有更高的抗侧翻能力.  相似文献   

3.
汽车侧翻和滚翻事故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军  李一兵 《汽车工程》2006,28(3):254-258
分析汽车在侧翻和滚翻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轮胎或车身与路面的相互作用方式,建立汽车侧翻和滚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揭示汽车临界侧翻碰撞力与持续作用时间等参数的关系,推导侧翻车辆侧向速度的范围,确定滚筒模型中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事故案例表明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定量准确、直观性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侧翻试验台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倾翻事故,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侧翻试验台整改的恢复方案,为汽车侧翻安全稳定性的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安全》2016,(5):166-166
3月24日,云南省一辆运载12人的微型面包车在214国道行驶途中因路面湿滑发生侧翻,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  相似文献   

6.
汽车在行驶中侧翻是最为严重威胁乘员安全的一种事故,其与汽车稳定性和人员操纵密切相关。造成汽车侧翻的因素很多,为了明晰汽车发生侧翻的原因,对汽车发生侧翻和对汽车静态稳定性检测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便明晰防范汽车侧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平面四连杆机构在自卸汽车举升机构中的成用。本文用矢量法对举升机构中各杆的位置及常用的几种驱动型式进行了分析,对骓动油缸的参数、各铰点所受的力等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各量间的内在规律,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某中型自卸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CRUISE软件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主减速比为变量,分析了其对车辆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影响。对车辆主减速比进行了匹配,将其设计为5.73,使车辆兼备较好的动力性及经济性,为整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自卸汽车车架设计过程,车架的分类与特点及加工工艺等。论述的内容包括:车架结构形式的确定,纵梁的设计,横梁的布置及设计,横梁与纵梁连接形式,并运用材料力学计算弯曲强度,中心支座反作用力,纵梁的剪力和弯矩。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角臂本体撕裂情况分析了它的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角臂本体撕裂情况分析了它的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卸车侧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起整车侧翻事故为例,从自卸车的使用环境、操作方法、车辆结构等方面,分析自卸车侧翻的原因,并为减少此类侧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自卸车专用车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主副一体自卸专用车架的设计过程,着重介绍了该车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论述了车架结构形式的确定、纵梁的设计校核、横梁的布置及结构设计、横梁与纵梁连接形式及自卸结构的布局设计,对自卸车专用车架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将某型自卸车传动轴的当量夹角调整到小于3°,消减驾驶室振源:然后再选择合理的变速箱辅助悬置结构,达到衰减传动轴系振动,从而彻底解决该车的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17.
浅谈自卸车整车布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自卸车整车布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各项参数的选择,为自卸车设计提供了参考,减少了设计中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贺继红 《专用汽车》2010,(12):45-47
尽管目前超载现象仍比较严重,然而行业人士对专用车轻量化已达成共识。本期技术人员将市场上极少见的无副车架自卸车拿来研讨,显示了对轻量化车型的关注和重视。不过,通用型自卸车底盘是否可完全实现无副车架,技术上是否有可行性?需要深入研究和市场检验。下面的讨论对关注和准备生产这类车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焊接变形在自卸车生产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焊接变形不仅影响产品的结构、外观、性能等方面,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就焊接变形的原理及实际焊接过程中防止焊接变形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