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序言近来人们强烈地希望降低风机的噪声,但目前还没有得出一种一般的解决方法.风机噪声按其频率特性可大致分为离散频率噪声和紊流噪声.如果把本文所讲的那种低压风机限定在其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那么,离散频率噪声产生的原因还是较明确的,也有可能使之降低.而问题在于紊流噪声.有关风机的紊流噪声问题,作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现已弄清声压级与动叶产生的尾流的宽度成正比,同时还提出了估算公式.另外,通过实验,对影响尾流宽度的风  相似文献   

2.
基于Fluent 6.0的风机流场模拟与噪声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uent 6.0计算流体软件对风机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进行了风机噪声的预估.流场模拟的紊流模型采用RNGk-ε模型,风机旋转区与非旋转区的耦合采用了移动参考坐标系模型MRF.对原风机模型和叶片穿孔后的风机模型进行了噪声预估,噪声预估采用非稳态隐式求解,紊流模型采用LES大涡模拟,旋转流体边界采用滑移网格,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有助于了解风机内流场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优化风机结构,降低风机噪声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负压风机在船舶通风、散热、换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负压风机存在噪声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如何降低风机噪音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负压风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形貌优化算法对船用负压风机进行降噪设计,降低风机工作的噪音,满足船舶对风机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对于进出口管道开口的大型船用离心风机,其内部非定常流动诱发的噪声是气动噪声和振动噪声的耦合且噪声以基频为主。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定量研究了风机最高效率点(BEP)的基频噪声辐射,包含叶轮气动噪声、壳体气动噪声和壳体振动噪声。基于声学有限元方法,利用FW-H方程耦合URANS流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了离心风机的噪声辐射;以流动诱发壳体振动的压力脉动为噪声激励源,基于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壳体振动噪声辐射。结果表明,壳体基频气动噪声是风机噪声的主要贡献量(87 dB),其次是叶轮基频气动噪声(71dB),壳体基频振动噪声最小(57 dB)。噪声叠加使总噪声辐射增加了0.9 dB,但是声场的指向性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舰船电子设备显控台的噪声源进行具体分析,并对某型显控台的噪声声压级水平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出理论分析结果不能满足舰船电子设备噪声验收限值的要求。根据舰船设备电子设备噪声测量方法的要求,对显控台的噪声水平进行试验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声压级分析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风机是显控台的主要噪声源,最后,从风机优化选型和风机壳体优化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降低显控台的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6.
离心通风机降噪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低噪声风机结构和振动模态试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计船用低噪声离心通风机,使之达到低噪声的目的。对风机的主要部件,如叶轮、叶片、进风口及风舌间隙,进行了最佳的气动力设计,应用振动模态试验技术,分析风机的振动模态与噪声的相干关系,在风机的机壳内粘贴模态阻尼板,改变了风机的模态,增加了阻尼,从而降低了风机振动产生的噪声。  相似文献   

7.
气流流过动叶叶尖形成的不规则流动产生的涡流及流动尾迹对下流静叶的互干扰噪声是产生轴流风机旋转噪声的主要声源,本文分析了旋转噪声产生机理,提出增大动叶和静叶向间距的降噪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轴向间距,可降低风机的噪声,并且在保证风机气动性能前提下,存在一个最佳向间距,使风机噪声最低。  相似文献   

8.
许多在各种工业领域中使用的液压设备,近年都要求高压、高速和小型化,同时也以造成环境问题的机器噪声等级作为性能评价的指标。特别是对具有回转部分的液压泵-马达,至今都在迫切希望降低噪声。随着最近噪声和振动测试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进以前应用的降噪措施,今后的成果指日可待。本文以斜盘式柱塞泵-马达为例,叙述降低噪声所考虑的措施。一、降低柱塞泵的噪声问题 1.产生噪声的机构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图1)产生噪声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船用通风机减振降噪的探讨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用通风机的性能、噪声和振动是衡量风机好坏的重要指标。性能关系到通风效果,噪声和振动关系到船员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本文首先对船用通风机从进口到出口进行了整体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叶轮和蜗壳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之合理匹配,从而提高风机性能,并从源头上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型机相比,改进之后的风机在设计工况处噪声值降了5dB。同时,本文还通过减小叶轮的偏心距来进行减振研究,使通风机组的结构噪声比原型机下降2dB。  相似文献   

10.
对制冷量为40~80千瓦的压缩机,将活塞行程增加至ψ=1.0,同时根据温度工况改变阀的流通面积和升程,可使单位金属耗量降低10%,并且指示效率也有所改善,在π<4的工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静力式液压传动装置及控制装置工作噪声很大,必须采用价格昂贵的二次隔音措施,因而影响了机器的选择使用。所以降低静力式液压传动设备噪声多年来一直列为重要课题。文中详细探讨了容积式机器及活塞式液压泵及液压马达中噪声的形成机理以及采取的措施。最后文中还谈到有关阀产生噪声的原因及其降低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设计返工次数,提高设计效率,基于风道压降和噪声的计算过程,详细分析了11个重要技术参数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一种由输入数据、计算、输出数据和条件判断等4个模块组成的风道智能化设计流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加强了工程师对风道压降、整体阻力系数、总消音量、风口噪声值和风机轴功率等风道重要设计参数的过程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设计方案,可提高设计效率。研究成果可为船舶风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中载运工具推进装置结构复杂、噪声大、需要耗氧及螺旋桨易被水草缠绕的不足,在对水反应金属燃料、喷水推动装置结构进行分析和融合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喷水推进技术的新概念钠水反应喷水发动机的构想。对其工作原理、结构方案和性能进行的初步研究分析表明,该发动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工作噪声小、不需要耗氧,可用于需要在水下长期工作的潜艇和要求结构简单、推进快速的鱼雷等的辅助推进工具。  相似文献   

14.
离心风机仿生蜗舌降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取长耳鸮羽翼组织降噪特征元素,设计耦合吸声结构蜗舌,降低离心风机的噪声。根据仿生学原理,仿生蜗舌形态单元包括微缝板、穿孔板和空腔,从降噪机理分析后发现三者耦合作用可以吸声降噪,并对离心风机性能参数影响不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装有仿生蜗舌的离心风机的总声压级LA比原型风机降低0.5 d B,其他工况最高可降低2.5 d B,说明仿生蜗舌是一种有效的降噪方案,其仿生形态单元尺寸与降噪效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离心风机噪声产生的机理和特性,结合船舶空调器室及管道的特点,对消声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阻性消声器与吸声材料的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离心风机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改善船舶舱室环境。  相似文献   

16.
惠宁  杜圆  王娜  庞福振 《船舶工程》2017,39(S1):204-208
针对海洋平台通风管路系统噪声进行研究,基于数值方法对通风系统管路流激噪声进行了计算,并与管路风机传递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给出了通风管路系统噪声特性规律。采用CFD方法建立通风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分析模型,得到风管湍流脉动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通风系统管路及典型平台房间噪声预报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开展了特征参数对通风系统管路激流噪声的影响分析,并对风机传递噪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管流量与风管流激噪声直接相关,风机传递噪声对风机附近舱室有较大影响,距风机较远处管路噪声仍以流激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17.
货舱通风电气系统设计基于规范对冷藏集装箱通风量的推荐,用货舱内冷箱安装区域温度的变化作为控制条件,以降低风机能耗为目标.通过分析冷箱通风量与温度、风机运行功率之间的关系,比较货舱风机采用定速、双速、变频等3种电机之间的差异点.基于风机运行状态与货舱温度变化之间的控制逻辑实现能耗管控.综合比较3种方案的优缺点,为同类船型的货舱通风系统在节能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船机舱风机噪声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机舱轴流风机产生的气动噪声,进行产生机理分析,分别对不同位置风机噪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降噪效果计算方法,有效控制了风机噪声,同时对机舱风机、风管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某船空调噪声分析与降噪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船空调系统为例,检测舱室空调噪声情况,分析船舶空调噪声产生的原因,针对管路设计、布风器结构、风机选型、气流速度调节等存在的缺陷进行建模研究,探究消除空调噪声的方法。结合建模仿真和分析,给出加装消声器、布风器改造等改进措施和日常管理建议,以降低空调噪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轴流风机气动噪声产生机理的分析,讨论了风机性能和风道结构对噪声的影响及治理方案,同时对风机选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