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层状地基-基础-框架相互作用系统的参数识别方法。根据集中剪切型系数的运动特征,将层间刚度和阻尼从总体系统中分离出来,依据最小二乘识别法同,导出了层间刚度和阻尼这些层间参数识别的递推方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地基-基础-框架相互作用系统的参数识别方法。并以人工模拟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方法,对一位于三层粘性土上的框架结构系统,实施了参数识别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参数识别方法,对识别初始值的要求较低,且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
机场刚性道面地基参数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机场刚性道面无损检测中的地基反应模量K的动态识别方法,以运动荷载作用下的粘弹性Winkler地基上的板系统的动态力学计算模型的方程解析解为基础,应用最小二乘方准则来拟合实测动挠度和理论动挠度,从而识别出地基反应模量K。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识别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机场刚性道面无损检测中的地基反应模量K的动态识别方法,以运动荷载作用下的粘弹性Winkler地基上的板系统的动态力学计算模型的方程解析解为基础,应用最小二乘方准则来拟合实测动挠度和理论动挠度,从而识别出地基反应模量K.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识别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弹性地基板模态试验及地基动参数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脉冲锤击法进行了弹性地基上自由板的自由振动模态试验,并用Me scope软件分析传递函数,得到了7阶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总结了弹性地基板振动测试的场地经验。对用优质LR12-2元建立的厚板ADS1元进行了Vlasov地基上矩形板的有限元分析,同时对Vlasov地基上板的振型进行了分析,利用刚体模态进行了Winkler地基参数识别,并利用2阶频率,根据模态振型匹配的原则进行双参数地基参数的识别。结果表明:该有限元分析程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地基板的振型呈模态密集区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孙华  胡子正  杨占春 《上海汽车》2004,(3):26-31,34
汽车安全部件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行驶,文章运用时序模型对汽车在不同部件参数作用下的运动参量提取征兆量,结合模糊逻辑技术进行了部分安全部件的故障状态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力学计算模型来研究场道工程中的地基参数反演问题。基于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和坐标变换,建立了求解移动荷载下粘弹性地基板的动力响应广义积分公式。以此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方准则,通过实测弯沉与理论弯沉相拟合,快速识别出E。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结果正确,基本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场道工程无损检测技术中来获取地基模量E。  相似文献   

7.
汽车轮胎动力学模型的准确度对汽车运动仿真的精度影响很大。汽车轮胎魔术公式是一种精度较高的轮胎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非线性优化特点,对汽车轮胎纯滑移魔术公式参数进行识别,并讨论算法参数对参数识别的影响。识别结果,纵向力和侧向力的相对残差在5%左右,回正力矩的相对残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增长,交通车辆的快速准确检测与识别对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车辆目标检测和参数识别也取得新的突破。该文从车辆参数的识别方法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梳理了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在车辆检测与参数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在识别方法方面,将车辆检测方法分为3类: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目标实例检测方法和细粒度检测方法,系统总结了这3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特点。在应用研究方面,详细综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检测方法在车辆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车辆类别、车辆时空参数、车辆重量参数识别以及车辆多参数识别系统。最后对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车辆参数识别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车辆参数,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各算法特点选择合适的车辆检测方法。目前方法仍局限于单参数或少量参数的独立检测,且识别精度和效率难以同时满足。后续研究应注重与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在现实复杂环境下车辆参数识别的精度、效率、鲁棒性及全面性,以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张建文  侯建付 《汽车技术》1996,(11):10-19,36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是研究悬置系统动力特性和隔振设计的重要依据。提出了一种悬置系统参数识别的方法,即功率谱法,并针对一具体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参数识别。通过实验证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识别精度较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国刚  唐盛华  方志  金耀 《公路》2023,(11):139-147
为分析锤击法模态参数识别的不确定性,对一座模型斜拉桥进行了分区锤击法模态试验,采用变时基技术测试了主梁竖向和扭转、主梁横向、主塔面内和主塔面外模态。首先,采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进行模态参数识别,ERA法的稳定图能够有效区分密集模态,识别出全桥21阶模态参数。其次,采用峰值法(PP)、正交多项式法(RP)、最小二乘复频域法(LSCF)、最小二乘复指数法(LSCE)分别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对比了各方法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统计了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频率的识别结果变异性小,阻尼和振型有较大的变异性。最后,采用MONTE CARLO法对实测频响函数添加噪声,RP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测点位于振型振幅较大位置时,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小,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性比噪声的不确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频率法测量斜拉桥索力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频率法测量索力的测试原理出发,介绍了这种测试方法中的几项关键技术:索力-频率关系的拟合、实测频率的测量、索参数灵敏度分析以承参数识别。文中描述的索力测试方法以及参数识别直接应用于崖门大桥施工过程的索力测试中,测试及识别结果表明了该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网联时代的到来必将改变驾驶人的注意力分配和环境感知能力,进而影响其认知与行为模式。此时,非网联环境中建立的换道意图模型是否继续适用于网联环境值得研究。因此,基于驾驶模拟器搭建了网联与非网联换道场景,对比分析了2种环境下驾驶人换道意图表征参数与换道意图识别模型。结果发现:网联环境下的换道意图时间窗口长度(6.6 s)比非网联环境(4.1 s)长了约60.98%。网联环境下,意图表征参数(车辆运动与驾驶人操作参数)波动幅度显著小于非网联环境。换道意图阶段,非网联环境下驾驶人的平均扫视速度、后视镜观看频次以及注视时间与网联环境下存在显著差异。模型对比发现,当提前0.5 s识别时,网联与非网联环境下的模型识别精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8.25%和96.35%;当提前2 s识别时,网联环境下的模型识别精度(93.48%)显著高于非网联环境(85.68%);在提前3 s识别时,网联环境下的模型识别精度为92.23%,非网联环境下出现了训练不收敛的情况。综上可见,网联与非网联环境下驾驶人换道意图表征参数与模型识别精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网联环境下驾驶人换道意图通过所提模型精确识别后利用网联通信方式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层状地基中锚杆拉拔受力的非线性特征,引入锚固界面剪切滑移的双指数曲线模型,基于荷载传递法基本原理,建立层状地基中锚杆荷载传递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推导锚杆轴向位移、轴力和界面剪应力的解析解,并给出层状地基中锚杆拉拔受力特性的计算方法与求解步骤。在此基础上,分析拉拔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特征、轴力与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锚固体埋入位置对锚杆受力特征的影响,并以工程实例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作用荷载较小时,层状地基中锚杆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与均质地基中锚杆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作用荷载较大时,地基土层状分布特征对锚杆拉拔受力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锚杆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在土层分界面处具有明显的界面效应,即二者在土层分界面处分别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和跳跃点;锚固体埋入密实地基层中的范围越大,锚杆的极限抗拔荷载也越大,延性也越好,实际工程中应将锚固体尽可能地埋置于硬土层之中;在锚固界面弹性黏结、塑性变形(局部软化)以及滑移破坏的整个全历程阶段,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的锚杆荷载-位移曲线均吻合较好,反映了锚固界面剪切滑移与锚杆受力变形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传递矩阵方法,推导了置于层状地基上有限尺寸板以及弹性层状半空间体系的解析解,从而得刚、柔性两种路面的统一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主动安全性控制系统路况识别技术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车辆安全控制系统的目标控制参数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路况下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应采取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也有所差别,本文以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中的ABS和ASR系统为基础,论述了道路识别技术对于车辆安全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道路识别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即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评价的道路识别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并具有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运动图像处理在车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家祺  傅正朝 《汽车工程》1998,20(6):343-346
本文介绍了多品种混流机器人喷漆自动线的汽车车型识别系统的一种方法,提出了基于运动序列图像的自适应阈值判别法,利用特征匹配法解决了同种车型的图像在结构上产生局部变化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轻型汽车技术》2001,(8):24-27
本文的目的的是寻找一种发动机支承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讨论了几种汽车平顺性评价准则不同性能度量的优缺点。车辆建模和通过发动机支承设计使平顺性优化问题是在线性平方高斯(LQG)控制理论的范围内,运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器(EKF)来识别车辆参数和预估其状态而提出的。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这种预估和识别技术。在描述车辆运动时,叙述了一个16个自由度(DOF)的集中质量车辆模型,以说明发动机、驾驶室和车架固有频率特性,并做为基础车辆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节段模型位移响应的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中央开槽箱梁断面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应用新方法识别简化非线性涡激扭矩模型中的气动参数,并对参数识别精度做出评价。将新方法与Ehsan等所建议的位移法以及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系统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基于一致的系统线性机械参数,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与Ehsan等所建议位移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而新方法能进一步考虑对识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的机械参数非线性特性;当新方法考虑非线性机械参数时,其识别结果和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相比也十分吻合,并且新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结合常德汉寿沅水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践,主要介绍了连续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控制的结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结构体系转换对箱梁挠度和应力的影响;并通过在各个施工阶段进行施工参数实时识别,将识别得到的参数用于下一施工阶段的实时结构分析、重复循环,使系统模型参数的取值趋于精确,实时调整主梁立模标高,从而使成桥状态尽可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机场刚性道面是通过具有一定传荷能力的接缝,达到共同工作的目的,基于此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双参数粘弹性地基上四边弹性嵌固矩形板的新型力学模型。利用变分原理、Laplace变换和互等功定理求解了该系统的位移解析解,计算了弹性地基和粘弹性地基上有限矩形板的动力响应,探讨了地基参数和弹性嵌固边界刚性系数对板的动态响应的影响。得到了冲击荷载下双参数粘弹性地基矩形板系统参数影响的动力特性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板厚设计、参数识别和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