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毅  邬静川 《上海汽车》1999,(7):5-8,12
本语文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出来,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文章认为,随着排放法规愈来愈严格,瞬态排放要求必将提到议事日程,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瞬态排放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直接进行记测试的困难。文中还讨论了控制降低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汽油汽车瞬态排放简易检测方法,包括能方便实现的瞬态工况,采用五组份排放分析仪检测瞬态排放;进行了瞬态排放简易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本文的方法可获得汽油汽车瞬态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瞬态排放测试技术发展现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内燃机尾气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在城市中各利车辆的工况变化频繁,加速、怠速等是比较典型工况,而瞬态过程的排放与稳态过程又有较大差距。欧Ⅲ排放法也已对此作出了规定。本文简要介绍了瞬态工况排放测量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我国研究瞬态排放的一些测试方面设想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汽油机瞬态排放测量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根据国内发动机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一种利用稳态发动机试验台进行瞬态排放测试的方法。进而提出了可以基于符号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汽油机瞬态排放信号进行分析,获得瞬态排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对一重型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的NOx与碳烟排放和引入EGR技术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EGR后,NOx的瞬态排放有所改善;但碳烟的瞬态排放恶化;关闭EGR阀可缓解碳烟瞬态排放的恶化。通过直流电机EGR阀关闭阶跃试验,揭示了EGR阀的关闭对发动机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重型柴油机瞬态排放的EGR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用汽油机瞬态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测量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瞬态排放数据时延和幅值畸变进行修正,可得出较高精度的瞬态排放间接测量数据。针对汽油机冷起动工况、恒转矩增转速、恒转矩减转速等工况进行了排放测量。得出了相应工况的排放特性,并作了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知机动车瞬态排放特性,开发了汽车排放远程移动检测系统,可实现汽油汽车瞬态排放的移动检测和排放数据特征的远程传输;设置了改进ASM工况,可模拟城郊公交汽车在2个客运站之间运行的状况;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汽油汽车在改进ASM工况下的瞬态排放规律。在改进ASM工况下检测某Audi100汽油汽车的瞬态排放,结果表明,随汽油机平均转速的升高,排放量降低;在汽油汽车换挡过程中,排放量瞬时增加;排放信号滞后于汽油机转速信号。  相似文献   

8.
轻型汽油车工况法排放检测方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任用轻型汽油车稳态ASM、瞬态IMl95、GB18352.1—2001要求的全工况、GB18352.1—2001中的城市工况以及城市工况的第一个循环工况共5种不同的排放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测试并分析了3台本田雅阁车辆在这5种排放检测方法下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瞬态排放检测方法比稳态ASM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车辆的技术状态,瞬态IM195与GB18352.1—200l中城市工况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较高,其中HC与NOx高于90%,CO也达5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未来的公路排放标准,有必要对重型发动机进行瞬态优化。精确EGR控制对降低发动机排放,满足未来的排放法规很有用。以降低瞬态原始排放为目标,EGR系统的响应时间必须缩短。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增压延迟,而机械增压发动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了满足日本新长期排放法规,在1台柴油机上安装了机械增压器,由此改善了柴油机瞬态工况和低速扭矩工况的增压特性。在瞬态工况应用更高的废气再循环率,降低了排放。介绍了柴油机使用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宫唤春  邢佳蕊 《上海汽车》2007,(12):31-33,38
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作了简要介绍,并结合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系统的要求与特点,探讨了信息融合技术用于空燃比控制系统的基本层次结构。将信息融合的层次与空燃比控制的功能相对应,提出了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的信息融合模型,进而对汽油机空燃比系统中信息融合在不同层次上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降雨入渗引起的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问题,考虑暂态饱和边坡重度变化、基质吸力以及暂态水压力的影响,分析了降雨入渗条件下暂态饱和边坡失稳机制,揭示了暂态水压力分布规律,并阐述了相应的暂态水压力数学计算方法。依据边坡滑动面是、否位于悬挂暂态饱和区内2种分布条件,提出了考虑暂态水压力、基质吸力及重度变化的Janbu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并编写了可自动搜索圆弧形和折线形滑面的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计算程序。通过算例深入研究了悬挂型暂态饱和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滑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前期,由于暂态饱和区厚度较小,边坡基质吸力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占主导作用;持续降雨引起暂态饱和区厚度增加条件下,边坡内暂态水压力逐渐转化为边坡失稳的主控因素,边坡安全系数持续下降;相同计算条件下,随着暂态饱和区厚度的增加,折线形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始终小于圆弧形滑动面的安全系数;折线形最危险滑动面的深度随暂态饱和区厚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普遍浅于圆弧形滑动面。圆弧形滑动面的深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深入研究发现此现象与边坡底部暂态水压力及边坡的抗剪强度参数密切相关。悬挂型暂态饱和边坡更容易产生浅层折线形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3.
汽油机瞬态排放量的符号树Shannon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汽油机瞬态工况的内涵,提出了瞬态工况下如何评价尾气排放量的问题,给出了二进制划分下符号树结构及其Shannon熵的计算方法。在3种试验汽油机分别处于冷起动、暖机和加速-滑行3种瞬态工况时,用符号树Shannon熵值对尾气中的HC和CO排放量评估。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汽油机过渡工况下各种影响进气流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进气流量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提取了汽油机过渡工况的动态特征参数信息,建立了进气流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车用汽油机加、减速工况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实时预测汽油机过渡工况的进气流量,同时能够消除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发动机处于稳态进行爆震传感器信号的测定,分析信号与爆震之间的关系,得出各个工况稳态情况下声场分布情况,从而找到该稳态工况下爆震时的标定限制;同时在瞬态工况下对其进行验证,根据试验数据,相应地调整瞬态修正值。  相似文献   

16.
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气流量的精确测量是车用汽油机空燃比精确控制的基础,发动机工作在过渡工况时,因进气状态变化,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响应影响了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汽油机过渡工况各种参数信息融合的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方法,分析了影响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各种工况参数,提取了特征参数并建立了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预测模型。对车用汽油机加减速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实时地预测汽油机过渡工况的进气流量,同时能够消除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CUB1004行程汽油机,在试验研究与模拟计算基础上,对过渡工况下缸盖及活塞的不稳定传热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缸盖及活塞三维有限元不稳定传热计算模型,获得了过渡工况下其表面温度变化特性,并对缸盖及活塞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有的顶盖UG模型,对顶盖相关的CAE分析做了探讨。模拟瞬态激励条件下,零件节点单元应力随时间变化趋势,评估设计零件的动态响应性能。为后续车身设计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河清  侯志祥 《汽车工程》2007,29(7):578-581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HGARBF)的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模型。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利用梯度算法每次迭代得到的结果来改进遗传算法的群体,将遗传算法的最优个体与梯度算法的迭代解相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优点作为梯度算法下一步迭代的起始点,运用该混合遗传算法进行径向基神经网络参数的优化,改善径向基神经网络不同初始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基于HGARBF网络的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优于经典的进气流量平均值模型,为精确及时测试汽油机进气流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验室使用的稳态工况和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时的瞬态工况有很大差异,测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车辆的瞬态排放工况,文章主要介绍了CO,HC及NOx的生成机理,阐述了瞬态工况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各个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对车辆排放进行实时测量,真实反映车辆实际道路行驶的排放情况,反映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