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干线中游航道是制约长江干线整体航运效益发挥的"瓶颈"。本文基于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及长期工程实践,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干线中游沙质河段不同河型的河床演变特点及原因、适应新水沙条件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及整治参数确定方法、不同河型的航道治理思路进行了总结,可供后续航道整治借鉴,为提升中游航道通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洲滩众多,历来演变复杂,使得航道疏浚养护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在三峡工程蓄水完成后,长江中游地区水沙条件发生改变,导致洲滩变形、岸线崩塌,对通航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原本就复杂的航道增加了更多不稳定因素。为此提出长江中游洲滩演变与航道疏浚养护策略,对长江中游航道进行维护。通过对长江中游洲滩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依托数字航道综合监控系统以及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方案,完成了长江中游航道疏浚养护策略研究。掌握洲滩演变规律,制定合理航道疏浚养护策略,不但能够为通航带来便利,还能确保航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航道在长江干线航道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推进长江航道现代化,实现长江中游航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服务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结合国家宏观规划和长江中游航道实际,笔者以长江武汉航道局管辖航道为例,对新时代长江中游航道高质量发展作了一些思考,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浩  肖金龙  温泉 《水运工程》2019,(7):110-114
针对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该航段通行船舶运力及构成的变化特征,以促进航道服务水平和航运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船舶流量年均递减率1. 8%、总净载质量年均递增率9. 0%、船舶年均大型化率11%;以城陵矶断面为界,上、下航段船舶日均流量之比为1∶2. 2,上航段内5 000 t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5 000 t以下船舶占比不断下降;下航段内万吨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万吨以下船舶占比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显著,对航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的演变及维护性疏浚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平 《中国水运》2011,(11):44-45
通过对三峡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的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中游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船舶的配备、疏浚时机的把握、疏浚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提出了具体方案。长江是贯通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水运主动脉。长江干流通江达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航运潜力。三峡蓄水后,由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使长江航道条件尤其是中游航道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长江航道建设起步于"八五"期末,随着1994年11月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长江航道中游系统治理正式启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长江航运发展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和长江航道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长江航道梦寐以求的大规模系统治理正式拉开序幕,长江黄金水道再一次获得新生,并跨入了一个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2016年汛期,长江中下游遭遇了98年以来最大洪峰,受汛期高洪水位影响,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淤积严重,给航道维护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太平口水道航道条件复杂多变,是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的卡口水道。本文通过分析太平口水道历年航道演变特点,对该水道演变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给出2016-2017届枯水期航道维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波 《水运工程》2018,(9):25-32
长江中游沿程江湖联通、水系复杂,且受三峡蓄水影响,坝下河道水沙条件发生剧变,导致航道水位预测较为困难。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实测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支流入汇和三峡蓄水后新水沙条件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法,建立航道水位预测方法,并提出上、下荆江,城陵矶—汉口和汉口—湖口河段沿程水位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经实测资料检验,绝对误差均在0. 4 m以内,能较好地提高长江中游沿程河道水位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步伐加快,以及航道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都对长江中游航道办公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广大干部职工信息化办公能力设定了新的标准。本文根据中游航道单位对内网办公设备的摸底调查结果和深化办公信息应用的专题会议精神,阐述了本单位深入推进办公信息化应用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内网办公设备、环境的现状、不足,表明了办公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深入推进长江中游航道办公信息应用的方法、举措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作为研究对象,对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治方案与布局设想,希望能够为我国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黄伟 《水运工程》2012,(10):123-127
护岸是航道整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陆上护坡是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混合式护岸结构在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首次应用的设计思路、施工工艺及工程效果。混合式护岸结构首次在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试用,效果明显,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护岸效率,增强了工程外观的美感,并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9日,长江航道局李一兵副局长一行到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中游航道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技术研究"课题阳逻试验点进行现场调研,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副主任刘旺喜、长江武汉航道副局长林承志、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武安段项目部负责人、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数字航道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陪同调研,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良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航道条件复杂多变,是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的卡口水道,枯水期维护难度较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三峡蓄水后水沙变化特点及太平口水道历史演变过程,对太平口水道演变趋势作出预测,并结合近年枯水期航道维护情况,提出了枯水期航道维护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运》2021,(1):12-12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了2020年度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科技项目清单,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的两个项目《长江中游航道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技术研究》、《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完善工程福姜沙水道航道工程方案水沙数学模型研究》成功入选。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2014年11月22日,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黄石主持召开了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交工验收会议。该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和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会议通过现场踏勘、听取各参建单位汇报和查阅工程建设资料,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评定、长航质监站核定,工程达到《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据介绍,戴家洲河段由巴河水道和戴家洲水道组成,属于长江中游重点浅水道之一。工程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滩体是构成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枯水航槽和控制航道格局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航道整治过程中,对滩体的保护与控制尤为重要。依托长江中游航道,通过非恒定流水槽概化模型试验,观测边滩滩体上不同位置处水流加速度,分析边滩的受力及冲刷原因,得到水流对边滩冲刷力的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及边滩易冲刷部位变化特点。研究成果对长江中游航道整治边滩守护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条件和河段特点,首次提出了混合型护岸结构,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该结构在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游螺山—洪水港河段2013—2017年航标维护器材消耗与成本分析,提出了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后进一步加强航道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20-320
本刊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7月26日在武汉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荆江航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宜昌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km。由于河床性质特殊,航道变化剧烈,存在10余处碍航滩段,荆江航道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据介绍,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将遵循统筹兼顾、系统整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