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上海港在“八五”期间,加强技术改造力度,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注意技术改造结构,注重技术改造投资含量,加快了技术改造建设步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初显端倪。 一、“八五”期技术改造几大特点 1.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 “八五”期是上海港解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完成最高的时期。“八五”期间共完成技术最高的时期。“八五”期间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3.5亿元,占“八五”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的54.3%,为“七五”期的2.4倍。 即使从“八五”期完成的每年投资分析看,投资速度也明显加快。环比发展速度1995年是1991年的170%、149%、118%和218%,定基发展速度1995年是1991年的653%。技术改造高强度的投入,保证了上海港吞吐总量处于高位平稳发展,也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在“八五”期驶入快车道,实现三级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大放小,增加重大项目投入 在技术改造中,小的项目放开,大的项目管住;下放设备更新权,集中土建项目审批立项权,凡土建项目必须服从局的整体发展改造规划,符合上海港建设改造的十二字方针。“限制规模,调整功能,更新改造”,加快老码头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扶植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使技术改造围绕一定时期建设重点有序前进。 “八五”期,列入交通部计划的施工项目共103个,其中  相似文献   

2.
中船总公司“八五”科技工作在面向生产、面向市场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开发、重点科研等30多个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为船舶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八五”船舶工业科技进步的总体水平比“七五”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重大转机原因,从政策层面说,应归为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的作用。 继续执行“两手政策”重在增强“第二手”的力度,发挥供给方面的活力;在供给方面活力确实有了提高的前提下,相机减弱“第一手”的力度,使长期实行扩张性需求政策的负效应不致过分积累。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7,(4):29-33
一、“八五”计算机应用回顾 中华造船厂计算机应用始于1977年,几经反复,至“八五”前,总共只有12套PC—XT机,主要用于一些管理项目,一台从西德MESSER公司引进的数控切割机及其编程、纸带校验系统,用于切割钢板。“八五”期间,在总公司领导及厂领导大力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3,(Z1)
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工业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船舶工业历史性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纲要》的精神,结合《中国船舶工业总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7,(3):4-10
“八五”期间,在“抓应用、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船舶总公司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开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汤建义 《水运管理》1996,(10):18-19
上海港客运“八五”回顾和“九五”展望汤建义一、上海港客运“八五”回顾上海港在“七五”期末的1990年发送旅客554.7万人次,其中沿海航线发送旅客238.6万人次,长江航线发送旅客306.9万人次。“八五”期末的1995年发送旅客511.5万人次,其...  相似文献   

8.
马忠信 《水运管理》1996,(11):23-25
上海港“八五”期固定资产完成投资特征及特点马忠信一、基本特征上海港“八五”期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投资分布由内向外,新港建设进入启动;投资重点由件杂货转向集装箱装卸设施;技术改造比重提高;港口建设负债过重。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强度投入,使港口建设经...  相似文献   

9.
《船艇》1993,(Z1)
为了实现船舶总公司2000年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将船舶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对船舶总公司科研事业单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俗地讲,“一条龙”既指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又指把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的“一条龙”工作模式。“一条龙”工作模式是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成果,提高民族工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经贸委在“七五”、“八五”期间共组织了23条龙,取得了重大成就,“九  相似文献   

11.
陈国珍 《船艇》1992,(5):8-11
一进入“八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结束了“七五”期间船舶市场萧条、经济困难的局面,迎来了船舶市场中度兴旺、船价回升、各个方面一致支持船舶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大好形势。首先,国际、国内船舶市场活跃,需求明显趋旺。目前,全世界拥有6.2亿吨船队,其中70%的船舶役龄已超过10年,尤其是油船船龄老化现象更为严重,亟待更新。全世界船舶市场的年需求量已由“七五”期间的1300~1500万吨,上升至2500—3000万吨,接近翻了一番。国内用船量也有明显增长。据交通部预计,“八五”期间将更新船舶700万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6,(7)
一、造船生产快速发展 “八五”以来,船舶总公司30万职工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工业总产值、造船产量、出口创汇、利税总额、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等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八五”计划,使船舶工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国务院经贸委正式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的大连造船厂“八五”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审查会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主持召开的。来自国家建  相似文献   

14.
水上康庄工程码头基础设施包括陆岛交通码头和库区交通码头,自“八五”至“十一五”前两年共17年当中,浙江省实施了大量水上康庄工程码头基础设施,为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价的“八五”回顾与“九五”瞻望周望军“八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在培育运输市场、理顺运价管理体制、改革运价形成机制和促进交通运价逐步走向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就五年来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实践作一简要回顾,并就“九五”期间如何深化交通运价...  相似文献   

16.
一、近年来我国水运的长足发展 从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水运事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七五”、“八五”两个不平凡的五年,在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开创了历史性的新局面。十年的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方面是水运的基础设施在国家重视交通的先导作用的方针指导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另一方面是随着水运市场的开放,各种经济成份一齐上,使我国的水上运输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在港口设施的建设方面,“七五”期间共新建和改造公共码头186个,其中深水泊位96个,中级泊位90个,新增吞吐能力1.38亿吨;“八五”期间共建成码头泊位近200个,其中深水泊位100多个,中级和小型泊位近100个,新增吞吐能力2亿吨。截止1995年,我国沿海已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4个,年吞吐能力达8亿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运》2007,(3):61-61
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但从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来衡量,仍有相当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  相似文献   

18.
《船艇》1992,(10)
九十年代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根据般舶总公司“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我国船舶工业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整体素质基础上,积极发展生产、调整产品结构,使船舶工业逐步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八月初我地区公司召开了所属单位党委书记、厂长工作会议,对如何抓好“八五”规划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当前国内外造船发展趋势,“七五”期间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投入产出的地区优势进行了分析,一致认识到只有紧紧抓住和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好“八五”规划,才能增强我们企业的内涵能力,努力振兴地区船舶工业。  相似文献   

20.
高鹏珠 《水运工程》1994,(10):13-16,19
“八五”期间,我局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施工,开发(引进)三大成套技术,即格形钢板桩码头结构设计与施工;气压法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长江黄石大桥深水桥墩施工,从而增加了新的施工手段,提高了整体技术实力,拓宽了经营,施工新领域,对我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