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铣刨旧料为原材料,采用WLB10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对沥青发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比较,提出了泡沫沥青再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李萍 《交通标准化》2009,(11):185-188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够利用旧路面的废弃材料,从而节省筑路材料,同时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泡沫沥青冷再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及对泡沫沥青的再生机理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分析,可为泡沫沥青及其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够利用旧路面的废弃材料,从而节省筑路材料,同时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泡沫沥青冷再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及对泡沫沥青的再生杌理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分析,可为泡沫沥青及其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原有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铣刨,回收旧沥青材料,并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泡沫沥青的最佳含量,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相关研究,重新利用形成路面基层,达到环利用旧路面材料于新建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采用两种不同的沥青根据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确定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于基质沥青而言,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略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其它路用性能均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优于其它两种基质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6.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养护方式,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S306鹿唐线吴兴段路面大中修工程中利用已再生过的铣刨料,通过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二次再生,达到了较好的路用性能。主要介绍了泡沫沥青二次冷再生的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的性能分析。通过检测数据说明泡沫沥青二次冷再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泡沫沥青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其次对其配合比进行设计,得到最佳拌合用水量,最后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一定时,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泡沫沥青的膨胀率增加和半衰期减少,A-70基质沥青的最佳发泡温度为160℃,最佳发泡用水量2.7%;级配改善后泡沫沥青再生混合物的最佳拌合用水量为3.8%;水泥含量为1%~4%时,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增加幅度在12%~20%;泡沫沥青含量为2%~3%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逐步提升,泡沫沥青含量为3%~4%时,高温稳定性出现略微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南东线高速公路铣刨回的2种旧沥青混合料,分别采用不同类型再生剂和掺入不同比例新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并进行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路用性能试验.比较旧沥青混合料与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异,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很好改善,并采用灰色决策理论对不同的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方案进行比选,确定较优的再生方案.  相似文献   

9.
泡沫沥青冷再生半柔性基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旧沥青路面铣刨混合料,用泡沫沥青和水泥复合作再生稳定剂进行现场冷再生碾压成型形成半柔性基层。从材料的选取与级配的组成、沥青的发泡条件、油石比出发,研究了泡沫沥青的发泡性能和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的物理性质和强度特性。试验得到了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油石比,表明其强度能够满足路面设计规范关于基层设计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分析泡沫沥青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普通半刚性基层材料作对比,说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各方面性能上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复以及改建工程,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工艺对公路橡胶沥青上、中面层废旧料进行利用的技术问题,观测了原路面上面层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中面层 Sup-20(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橡胶沥青性能,分析了再生剂用量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的恢复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沥青含量、直投式高黏度改性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抗水损害性能等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提升方案。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工艺验证,现场试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路表功能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一代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交通标准化》2010,(3):124-127
废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的关键是设计出的再生混合料要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通过阐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再生沥青混合料AC-20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并进行路用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Sasobit掺入量对沥青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试验研究了当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量为0%~60%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sobit可显著降低沥青的黏...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采用再生粗骨料对不同沥青的混合料基本性能的影响,选用两种沥青SK70和SK90,首先对再生粗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进行测定,然后将天然骨料部分或全部(0%、25%、50%和75%)被再生材料替代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研究结果表明:RCA骨料的吸水率变化显著,使用再生粗骨料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两种不同等级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发现,再生粗骨料的使用提高了其抗滑性能,且SK90混合料优于SK70混合料;含有再生粗骨料的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重交沥青路面中,再生粗骨料不应超过25%的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15.
李明  王军  吴磊  孙丽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4):6-9,96
通过对不同水泥含量、不同级配的泡沫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少量水泥可以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并给出了适宜的水泥剂量。对不同级配混合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工程应用提供相应的材料参数及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有效的利用废旧材料,对废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分数和矿料级配进行了测定;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新、旧矿料的掺加规格、比例以及再生沥青用量;并对规定配比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综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可以获得良好的水稳定性、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和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高温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4点梁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旧沥青混合料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旧料的掺入可以有效提升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旧料的掺入会导致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逐渐下降;在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综合对旧沥青混合料利用率最大化的考虑,确定了旧沥青混合料40%的较优掺量,并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良好的路面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可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回收利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泡沫沥青再生技术对RAP的处理优势,进一步科学评价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本文基于工程实践,将废旧沥青回收利用,通过沥青发泡技术制备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在路面结构下面层中。根据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特点,分析合适的沥青发泡条件,并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通过对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及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水稳定性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工程中对原有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铣刨,回收旧沥青材料,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以确定再生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此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佳水泥用量以及泡沫沥青的最佳含量,可达到利用旧路面材料修筑新建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对于同类型工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泡沫沥青温拌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的温拌技术,它能在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条件下有效的降低施工温度,是真正意义上绿色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SBS泡沫沥青Sup-20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包括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沥青温拌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up-20型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而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不利,但试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