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滑坡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护的治理方案,并简要介绍了滑坡治理的施工要点和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该治理方案是可行的,较传统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忠县至万州高速公路K38路基边坡抗滑桩支挡失效过程中桩基的变形监测及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得出抗滑桩破坏类型及失效深层原因。基于施工过程及桩基变形规律的分析,得出边坡排水设施施工不及时,致使雨季雨水侵入边坡,从而导致滑坡推力增大是边坡治理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指导边坡2次治理,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特高人工边坡稳定性及其治理工程措施,选取陕北某黄土-砂泥岩组合型人工特高边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边坡工程地质特性及变形破坏特征,查明了边坡变形破坏原因。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因此必须对边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在稳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该复合型特高边坡场地特点及其变形破坏原因,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治理措施为综合采用浆砌石护面墙、地表排水沟、竖井排水、抗滑桩。  相似文献   

4.
观音堂隧道是郑西客运专线的重要工程之一。文内以观音堂隧道右侧抗滑桩监测工程为依托,动态监测抗滑桩在边坡开挖、削方减载、降雨、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挠度、弯矩的变化,分析与评价高边坡的变形机理、边坡开挖方案的合理性及抗滑桩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合理方案选择,以贵州省道新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为据,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自身稳定状态,分析边坡滑塌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提出采用抗滑桩配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边坡加固,并阐述加固施工方法.对抗滑桩桩顶位移进行监测,数据表明加固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治理边坡下滑,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合理方案选择,以贵州省道新高速公路某高边坡滑塌为据,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与边坡自身稳定状态,分析边坡滑塌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提出采用抗滑桩配预应力锚索的方式进行边坡加固,并阐述加固施工方法.对抗滑桩桩顶位移进行监测,数据表明加固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治理边坡下滑,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7.
对某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成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一种坡体内采用圆形抗滑桩,外露部分采用矩形抗滑桩的边坡加固方案。治理方案避免了边坡变形对坡顶房屋产生影响;同时,施工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契合了抢险工程的要求。经过近八年的运营期,边坡整体稳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型岩堆边坡由于岩土体结构特殊性导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治理难度大,通常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但边坡在雨季期间受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堆体弱化作用和施工持续扰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地表和深部岩土的变形,设计考虑的最不利滑动面之下极可能受到各种扰动后形成更深的滑坡面,往往导致地表变形范围变大和深部扰动更明显,导致抗滑支挡结构开裂甚至失效等。通过典型岩堆边坡开展全过程的地表、深部岩土位移和全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抗滑桩内力的监测成果分析表明:该大型岩堆边坡在原设计的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范围、深部岩土变形均大大超出原设计加固范围和深度,导致原抗滑桩刚性转动,变形不收敛。根据监测进行了动态设计和信息法施工,采用清方减载和增加一排抗滑桩后,监测表明边坡变形收敛。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因其结构受力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特点而在治理公路滑坡中得到工程界的重视,但因其设计和施工较复杂,治理效果还有待更多的工程验证.以广西某公路边坡采用该支挡结构进行治理为例,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在确定抗滑桩参数的情况下以位移协调法对锚索进行设计计算,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后期监测结果表明,此滑坡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滑面为界将h型桩分为阻滑段和锚固段两部分,分别采用受横向推力作用的平面刚架模型和弹性地基梁理论计算抗滑桩结构内力。依托广东某滑坡治理工程,采用桩体内力监测和深孔位移监测研究h型抗滑桩的内力分布特征和坡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h型抗滑桩内力计算理论值和实测值较吻合,说明该内力分析方法是合理的;施工扰动和强降雨会加剧坡体变形,h型桩抗滑体系构建完成后,坡体位移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吴尚谦 《路基工程》2019,(1):207-213
以云南某学校滑坡抗滑桩变形为例,分析了强风化基岩斜坡区滑坡抗滑桩锚固段岩土条件,通过计算桩侧岩体反力及横向容许承载力,发现横向容许承载力远小于荷载值。综合分析得出,抗滑桩变形过大的主要原因是锚固段嵌入深度不够,使滑面之下一定深度内岩土体横向承载力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4.
考虑坡体滑移的最不利工况,以滑动面为分界面,分析了双排桩与坡体作用的作用机理与关系表达式;引入p-y曲线法模拟桩间土与双排桩接触非线性特征,并结合经典土压力理论与相关应力路径三轴试验对其参数进行了求解,由此建立了双排抗滑桩与桩周土体非线性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双排桩不同特征桩段微分方程,利用横系梁传力协调作用及边界条件,提出了双排桩桩身内力和位移的有限差分迭代算法。试验对比分析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方法可用于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挖方路基所在堆积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调查、勘察以及变形监测,分析了不同区段变形差异及机制,总结出碎石型堆积体由于巨型块石埋于坡下部或者碎石含量及密实程度差异形成松动-压密区特征,最后提出堆载反压和抗滑支挡两种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凯  严明 《路基工程》2015,(2):187-190
以贵州毕威高速公路某边坡为例,通过对现有变形特征及路堑边坡开挖形成的临空条件分析,得到坡体的变形机制为:蠕滑-局部拉裂,并已进入匀速蠕滑阶段。运用ANSYS软件建模,运用FLAC3D数值软件计算其主剖面开挖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基覆界限附近已形成软弱带,部分土体发生剪切破坏;需尽快放坡并对边坡进行抗滑支挡及设置排水措施,否则软弱带会进一步发展成滑面,导致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7.
郭林  陈亚洲 《交通科技》2021,(2):81-83,87
文中结合贵州省贵安新区某道路工程,对煤系地层陡坡路基失稳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滑带的形成及路基的加载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采用以抗滑桩支挡为主体,辅以截排水系统、挡墙、浆砌片石护面墙的边坡处治方案。抗滑桩按抵挡住全部下滑力进行设计,通过Geo-Studio软件对抗滑桩的治理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坡体内部位移最大值由2.0 m降至5.5 cm,稳定性系数由0.97升至1.687。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