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9,(12):33-37
固体散装货物运输伤亡事件频发,并且呈上升趋势。事故多发区域主要集中于舱口梯、货舱以及货舱相邻处所。致死原因主要是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固体散装货物引发的爆炸和掉落。现有《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对于封闭处所及相邻处所定义涵盖范围过窄,没有对载运和卸载时对所载货物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对进入封闭处所的程序和措施的描述过于笼统,无法充分解决和预防实践面临的问题。建议从扩大封闭处所及相邻处所定义涵盖范围、制定详细的固体散货运输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在细化固体散货船封闭处所的程序等方面完善相应规定,并且补足相关操作规范以共同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风险、防范及PSC检查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世界海运》2016,(3):20-24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1年11月30日通过IMO决议A.1050(27)——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建议案》,要求所有公约船舶每两个月进行进入封闭处所和救助演习的相关公约已经于2015年1月1日生效。该项新要求的有效实施,对于降低船上人员由于进入缺氧、富氧、含有易燃和/或有毒气体的封闭处所而造成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公约要求及港口国监督检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进入封闭处所的风险、风险防范及港口国监督检查要点入手点分析,期许相关人员高度关注船上封闭处所作业的安全以及更好地应对港口国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7,(1):18-21
近年船舶封闭处所作业事故频发,引起了国际海事组织高度重视,也陆续修订了《SOLAS公约》,对相关设备配备和封闭处所培训和演习都做出要求。对某油轮封闭处所作业事故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相关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国内航行船舶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制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船员训练操作、海事安全监管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制定完善国内船舶进入封闭处所法规规范、加强对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希冀对改进国内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进入封闭处所操作导致的伤亡事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人员进入封闭处所及救援相关公约要求及历史演绎,并介绍了2015年东京备忘录及巴黎备忘录联合开展的针对"封闭处所进入及救援"专项港口国监督检查,并针对检查要点,对船舶封闭处所进入及救援的安全监管总结分析,最后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IMO新规则下进入封闭处所的要求和建议,对航海专业学生进入封闭处所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较系统的培训和教学,以期提高船员风险意识,降低船员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兰  鲍君忠 《世界海运》2006,29(3):22-23
介绍了人员进入油船封闭处所的潜在危害,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危害,分析了进入油船封闭处所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船舶危险区域是指经常积聚或装卸易燃易爆的场所。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其货油舱、燃油舱、泵舱、隔离舱、污水舱、压载舱等舱室处所,会因种种原因造成损坏,为了维修的需要,要在这些处所进行明火和火星作业。明火作业是指伴有裸露的火焰和炽热工件的作业,如电气焊、气割、喷灯等;火星作业,是指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火星的作业,如带电作业、使用风动、电动工具、敲铲铁锈等。在船舶维修中,明火作业比较常见一由于这些场所中存在着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遇到火星或明火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在这些处所进行明火作业或火星作业。  相似文献   

9.
今年,多起船舶封闭处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事故的发生,在令人惋惜之余,也让2015年1月1日刚刚生效的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要求所有公约船舶每两个月进行进入封闭处所和救助演习的相关公约"面上无光".多起事故的发生凸显了业界对公约实施存在着执行力不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按照最新SOLAS Ⅻ/13.1的要求,2004年7月1日前建造的现有散货船应在2004年7月1日以后进行的第一次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时满足"泵系有效性"的要求.该"泵系有效性"系指:对于散货船,防撞舱壁前的压载水舱以及有任何部分延伸至最前端货舱前面的干舱(容积不超过船舶最大排水量的0.1%的封闭处所和锚链舱不在其列),它们的泄水和排水的操作必须能够从一个易于进入的处所(以下简称控制处所)进行控制,并且这个所谓的处所须从驾驶台或者主机控制位置能够易于到达而不需穿过开敞的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任何甲板下通道、管弄等相似布置均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1.
王弢  杨小满 《船舶》2017,28(z1)
空调末端布风器的形式直接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舒适度。由于科考船的公共处所送风量大,净高低的特点,常规的末端送风方案难以满足这种特殊环境下的高舒适度要求。文中介绍了"雨降式"空调送回风系统在科考船公共场所上的应用,实践表明这种气流组织型式用于这类场所的空调系统,可有效改善场所的热舒适度水平和整体美观度。  相似文献   

12.
潘忠兵 《中国船检》2007,(11):73-73
国际劳工组织项目(ILO) 1、船员起居处所环境和卫生状况太差 船员起居处所没有热水; 船员起居处所排水不畅,地面多处积水,且泛异味; 船员起居处所有的卫生间没有冲洗水; 船员起居处所内有的管路、卫生设施状况差,整体环境很脏;  相似文献   

13.
<正>尽管船舶管理者在其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了进入封闭场所的具体要求和预防措施,但因管理或操作等方面原因而造成人员死亡或伤害的事故仍时有发生[1]。对已发生的伤亡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船上事故是由于对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或忽视造成的。2015年初,一艘波兰籍集装箱船停靠在丹麦汉斯特后姆港,发生了1名船员进入封闭场所窒息死亡,3名船员因施救不力造成严重昏迷的惨剧[2]。国内某大型油运公司所属油轮货舱液压阀损坏,大管轮下舱检修,  相似文献   

14.
张曙宏  姜素霞 《中国船检》2003,(11):102-104
通过生产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任何一个舱柜或一段时间与周围空间隔开的密闭的或不密闭的处所都是有危险的。如果未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而进入这些处所会引起许多的事故.并造成严重的或永久的伤害。进入密闭处所工作的情况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电缆沟、下水道、闷罐车、船舱等等。进入密闭处所之前和在  相似文献   

15.
船舶为了防止机舱或货舱起火后火焰蔓延至起居、服务处所,并防止起居、服务处所发生火灾后由一层甲板蔓延至上一层甲板,对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控制站、梯道及走廊内所敷设的甲板基层敷料,《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对客船及海船,凡这些处所所敷设的甲板基层敷料均应是在高温时不易着火或不会发生毒性或爆炸性危险的认可材料;对货船,  相似文献   

16.
程凭杰 《中国船检》2023,(10):99-101
<正>船舶厨房的通风导管布置是船舶通风管路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厨房是船舶失火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主管机关开展船舶防火检查的重点。由于厨房的通风导管在设计中会经常穿过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内的通风导管也会经常穿过厨房,考虑到防火要求,《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对厨房通风导管的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厨房通风导管布置缺陷的形成主要集中在船舶设计和建造施工阶段,且在后续营运检验的过程中不易被发现。因此,建造船舶的验船师应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对油船(驳)危险区域或处所进行划分。探讨电气防爆设备的种类、特性、适用安装的危险区域或处所以及在检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8.
李东 《水上消防》2004,(6):30-31
所谓密闭场所指仅有1-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米封闭和敞口的只充许单人进出的围截的通风不良空间。  相似文献   

19.
5.3.5船舶消防器材的配置与存放各种船舶按其用途在各部位配置足够数量的消防用品、消防员装备和紧急逃生呼吸装置。5.3.5.1手提式灭火器的配置与存放海船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控制站、车辆处所、特种处所和滚装处所应配备适用型式和足够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详见表5.3.5.1。对于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其货物处所应配备总容量至少为12kg的干粉或与其等效的手提式灭火器。这些灭火器应是表5.3.5.1所要求的手提式灭火器以外的附加要求。注:"危险货物"详见ZC1999年《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4篇第7章第2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现有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船气罐连接处所使用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指标,对气罐连接处所内LNG泄漏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以典型尺度等比不锈钢方盒为箱体,附带一个每小时换气30次的通风系统来模拟实际模型,LN2作为媒介,对气罐连接处所的安全性进行了测试,并基于挪威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ACS对相关场景进行了仿真计算。试验发现在一般条件和恶劣条件泄漏时,现有的船用气罐连接处所内没有形成累积压力;当处所内低温液体液位达到0.3m时将气罐连接处所完全封闭,2分钟后处所内累积最大压力仅为0.0012MPa,不会对处所强度构成威胁,FLACS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采用FLACS软件对2分钟以后的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气罐连接处所在完全封堵下发生LNG泄漏的极限承载时间大约为4分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船用气罐连接处所设计时可忽略累积压力的影响,但考虑到极限条件存在,需对该处所进行评估,制定极限条件下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