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进行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的设计,完成轨道交通电子产品的剩余寿命预测,需要设计并实施加速寿命试验的预试验。根据产品运行的环境特点,结合可靠性研制试验的步进应力施加方法,分温度、湿度和振动3种应力分别设计预试验。通过预试验实施,确定了温度、湿度和振动的极限应力水平,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设计提供输入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际动车组全寿命周期内影响侧窗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侧窗寿命的主要因素,选取新品及五级修侧窗样品,开展胶粘剂高温耐久性能和侧窗整体耐风压疲劳性能试验,采用密封粘接胶等效加速因子和振动疲劳损伤加速因子的方法对城际动车组侧窗结构进行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动车组侧窗密封粘接胶在常温工作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37年,侧...  相似文献   

3.
LED灯具有节能环保、智能操控、响应时间短、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车辆的照明系统上。但也发现部分LED灯具出现明显光衰、照度均匀性变差、频闪、异响等问题。文章通过6000 h室温点灯试验,确定光通量为灯具寿命的关键技术指标;采用Arrhenius高温加速老化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及室温点灯试验,计算得到LED灯具激活能并确定了高温加速因子计算公式,由此对LED灯具进行剩余寿命特性研究,为动车组高级修修正照明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大量投入使用,且成为我国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中动车组控制单元电子产品作为关键部件,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升动车组控制单元电子产品检修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文章选取典型的动车组控制单元电子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运行环境及寿命指标基础上,以产品的主要敏感应力作为试验条件,采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模型,结合加速试验方法开展可靠寿命试验设计研究,探讨一种适用于动车组控制单元电子产品整机可靠寿命评估的方法,对提升产品可靠性及维保策略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平均加速度和剩余加速度是评价动车组、城轨车辆加速性能的关键指标,一般由平直轨道上的起动加速试验结果计算获得;但有时会受试验条件限制而选择在坡道上实施。现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采用逼近方法,将在坡道上进行起动加速试验的结果折算到平直轨道上,并可用折算后的结果计算加速性能指标,对模型的精确性影响因素、坡度大小的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将坡道起动加速试验结果折算到平直道并和实际平直道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折算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模型还可以推广应用于惰行或制动距离的坡道折算和回转质量系数计算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分散性、故障影响多样性和运用需求差异性等特点,从速度与里程、时间与环境、工作频次与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影响因素;结合经验法、计算法、试验法、统计法等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常用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基于可靠性技术和寿命周期费用方法,按照安全寿命、有效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物理寿命等对机车车辆产品使用寿命进行分类定义和评判;示例给出动车组部分产品使用寿命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连接器的寿命趋势,减少器件检修时不必要的更换,文章以某型车端高压连接器为研究对象,以连接器的接触电阻退化作为参数指标,通过恒定温度应力加速退化实验获得其性能退化数据。利用阿伦尼斯模型描述样品寿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用逆高斯分布描述寿命函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连接器的接触电阻性能退化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求解模型参数,对连接器进行了寿命预测,对其可靠性检测工艺及其加速寿命试验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速可靠性试验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试验技术,通过引入加速试验条件,可以提高可靠性试验的费效比.主要介绍加速可靠性试验的评估换算方法,该方法已用于铁路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9.
运用RCM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风机轴承的维修工作类型。采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对风机轴承的实际使用寿命及2年检更换后的残余寿命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并在该方法中引入了新、旧轴承失效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南方、北方地区运用轴承的可靠性对比分析,以提升机车轴承寿命特性的准确性,分析运用环境条件对轴承寿命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开展机车产品RCM分析及寿命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加速锈蚀钢筋的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加电流加速锈蚀方法获取锈蚀钢筋并进行轴向拉伸疲劳试验,研究锈蚀钢筋的疲劳寿命退化规律。对7根未锈蚀钢筋试件和34根加速锈蚀钢筋试件进行轴向拉伸疲劳试验研究,分析应力幅值与平均截面锈蚀率对钢筋疲劳寿命的影响。钢筋试件近似按平均截面锈蚀率分为0、5%、10%、15%和20%等5组。研究结果表明:锈蚀后钢筋疲劳寿命显著降低,但不同锈蚀程度钢筋试件的应力幅值与疲劳寿命之间均呈对数线性关系;与未锈蚀钢筋试件相比,平均截面锈蚀率为5%、10%、15%和20%的钢筋试件疲劳寿命分别下降了70%、80%、90%和95%;锈后钢筋试件的疲劳寿命近似按指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11.
马洁  王立德  岳川  申萍  邱霁 《机车电传动》2019,(3):140-143,147
电连接器对于动车组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至关重要。为提高电连接器产品寿命预测的效率与准确度,通过设计实施连接器加速试验,获取产品性能退化数据,采用寿命预测物理模型与数据处理算法,基于退化量分布的加速退化数据建模流程,实现动车组电连接器可靠度与寿命的评估。据此设计了基于退化数据的寿命预测软件,实现了退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布拟合、模型参数计算、模型曲线绘制与寿命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节约电子产品寿命评估的费用,缩短寿命评估的周期,提出通过寿命仿真技术对电子产品进行寿命评估。以动车组通信板(TRC)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通信板(TRC)的原理、性能参数及应力,提出了通过SolidWorks、Flotherm、Calce PWA软件建模和应力分析进行通信板的寿命仿真的流程方法 ,然后对通信板(TRC)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与此同时通过通信板(TRC)的加速寿命试验,对寿命仿真的评估进行验证,实物寿命试验评估值与仿真寿命值比较接近,为电子产品的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制动电阻设计中,获得电阻元件表面传热系数主要依靠设计经验或者定型产品的温升试验数据,并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制动电阻运行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变化情况,验证制动电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制动电阻元件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研究,以稳态条件下求出的表面传热系数为基础,建立了电阻元件的瞬态温升计算模型,并综合分析了导热和辐射换热对电阻元件温度的影响。通过与制动电阻产品温升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瞬态温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制动电阻工作温度的模拟提供了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机车检修周期与检修范围直接影响着机车维修费用。轴承作为机车的关键部件,其寿命特性在设定机车检修周期和制定检修规程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如何应用加速寿命试验对风机轴承寿命进行探索的方法,并在该方法中引入了新旧轴承失效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提升机车轴承寿命特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金属橡胶件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上。为了缩短金属橡胶件研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文章提出了基于模型重建与专家分析经验封装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实现了金属橡胶件分析模型的参数化与仿真分析流程的自动化,同时开发了SRI叠层弹簧刚度计算模块,通过对某一系橡胶弹簧试验结果与模块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法国国营铁路(SNCF)多年来一直使用合成橡胶、橡胶或橡胶金属弹性件及弹性连接件,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些橡胶件能满足特殊要求(尤其是速度的要求)以及具有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主要功能.本文介绍SNCF(与工业部门密切合作)所批准的方法:制订的有关设计任务书、橡胶寿命的设计参数及其确定、静动态及试验台的疲劳试验、走行试验以及在工业部门实施质量计划.以轮对轴箱一系弹性铰为例扼要介绍了这些关系到列车安全性的橡胶件的开发、加工和验收等设想.  相似文献   

17.
压力传感器是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用于常用制动控制、紧急制动控制、停放制动控制、空压机启停控制等功能,其精度直接影响上述功能控制的准确度.制动系统经过10~15 a长期服役之后,由于压力传感器性能的退化,将影响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既有的国内外压力传感器供应商宣称产品的设计寿命可以达到10 a以上,但缺乏足够...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产品寿命的快速评估,探讨了基于可靠性仿真的寿命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情况。以某车载处理器模块为研究对象,找到了热、振动设计的薄弱环节,预测了平均寿命指标为4.84年。该方法相对于可靠性预计的寿命评估技术,不依赖于器件手册的故障率数据,预测精度较高,相对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寿命评估技术,预测周期及试验成本可以极大缩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铁路客车空气制动系统故障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人员培养、检修环境改善、规范组装方法、橡胶件安装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便有效地降低制动系统故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液压制动夹钳支持销的作用原理和承载奈件,以动车制动夹钳的制动参数为依据,按强度无限寿命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支持销有限元分析。据此进行材料选择、热处理、表面耐磨镀层及镀层热处理等技术工艺的研究,并通过疲劳试验验证,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