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针对装有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层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和下层转矩分配2个层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上层β-ω联合控制器,并用修正的五参数菱形法划分车辆相平面的稳定域,基于此设计稳定度指标进行失稳判断与控制比例分配,下层基于动态载荷理论分配附加横摆力矩,优化了控制分配效果,在MA...  相似文献   

2.
危岩在山区公路边坡中广泛发育,其失稳崩塌对公路沿线的行车通畅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基于稳定性分析法,建立危岩力学模型,给出危岩体失稳弹冲动力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崩塌体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释放并转换为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为确定危岩的致灾能力及致灾范围提供计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全轮转向重型车辆高速失稳边界,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了车辆失稳区域的确定方法。针对某双前桥转向三轴车辆,研究其相平面特性的影响因素,选取能够较好描述车辆高速稳定性状态的相平面。基于选取的车辆高速稳定性表征相平面,分析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并确定稳定性区域。  相似文献   

4.
结合材料全应力—应变曲线对于岩石材料峰后稳定性及失稳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建立了新的岩石峰后失稳破坏模型,提出了岩石材料失稳破坏的判据,确定了失稳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导出了失稳过程方程。  相似文献   

5.
肖闯  黄江  易高 《专用汽车》2007,(6):36-38
阐述了车辆在地面附着极限下造成转向失稳的原因,对四个车轮施加差动制动时车辆行驶姿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针对车辆的实际工作特点,应用CARSIM软件的车辆动力学模型(S函数),并定义S函数的输入输出接口,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性控制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差动制动能够改善在高速度或滑路上转向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判断含夹层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丰富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极限分析中的上限分析法如何应用于评价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文中介绍了上限分析法在边坡稳定性判断中的应用和极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详述了如何基于波动理论计算地震波对边坡中滑动体的做功功率,针对能量系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以最小平均能量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标准。最后结合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计算最小平均能量系数判断的稳定性结果与模型的实际破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极限分析上限法应用于地震稳定性分析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以正弦波代替地震波,基于波动理论可以求得该正弦波对边坡滑体的做功功率,该功率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因此提出以最小平均能量系数作为评价标准,当最小平均能量系数Esmin 1时,消耗的功率大于外力做功功率,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当最小平均能量系数Esmin1时,消耗功率小于外力做功功率,边坡发生滑动破坏;当最小平均能量系数Esmin=1时,边坡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计算出的最小平均能量系数判断的模型边坡破坏状态与实际破坏基本一致,上限法求得的最小平均能量系数可作为含夹层边坡的稳定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韩磊 《路基工程》2021,(1):19-22
基于赤平投影法,分析岩质边坡失稳模式及判别方法,采用AutoCAD VBA二次开发工具编制了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实现了赤平投影的可视化,并运用该程序对某公路高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程序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边坡稳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度概念,分析了山区道路行驶车辆的制动器不失效、车辆横向不失稳等安全性条件。并利用车辆参数、道路参数和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了山区车辆行驶中车路耦合的交通安全条件和安全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周兵  魏佳宝  柴天  吴晓建  王鹤 《汽车工程》2023,(4):561-571+578
在碰撞事故中,车辆发生侧向碰撞后往往会同时产生剧烈横摆与横向运动,普通驾驶员难以正确应对此种紧急工况,车辆可能会失去稳定性,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事故。为减少车辆失稳以及驾驶员误操作等原因引起二次碰撞,本文提出一种碰后即接管车辆驾驶权限的两阶段碰后辅助驾驶控制策略。在第1阶段中,综合车辆稳定性和横向位移两项指标设计了代价函数,通过分层控制使车辆碰后快速回归稳定,并减小横向位移,以降低二次碰撞风险。然后依据相平面法所划分的稳定域制定控制系统切换准则,在判断当车辆稳定后,控制系统切换至第2阶段的路径跟踪控制,由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控制器将控制车辆驶回原车道,以减小对相邻车道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在不同强度的侧向碰撞中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蒙特卡罗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随机变化的路堤填筑稳定性判断方法.通过分析土性参数、填筑过程、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变化对安全性的影响,给出路堤失稳的风险概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以博(罗)深(圳)高速公路清林径隧道为背景,探讨了三台阶法和环状导坑留核心土开挖工法在隧道施工中相互转换的应用情况,在施工中由于工法的及时转换,既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又能适当的加快施工进度,对今后软弱围岩中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以Baley method[5]为基础的多级嵌挤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度、疲劳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并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嵌挤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3.
首先,就如何将折面梁格法合理应用于梁板式结构进行讨论,提出了hambly梁格的不足,并就折面梁格模型中的一些影响参数,包括结构划分后构件的空间排列与连接、截面刚度的修正、划分规则等进行分析;其次,指出合理的折面梁格模型应包括增加虚节点与腹板竖杆单元、杆件的空间正交排列、按弹性力学原理进行截面抗扭惯性矩修正以及尽量确保纵、横向杆件长度一致等;最后,以T梁和双主梁结构为实例进行试验及实体分析验证。对比结果显示,依此建立的折面梁格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实体分析数据吻合良好,分析精度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并为新建隧道选取更适合的施工方法,以某新建浅埋暗挖隧道为例,借助于NASYA和FLAC 3D,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首先,由于覆土越大,对隧道支护的压力越大,新建隧道引起的土体的沉降值便越大,表现为路基下方围岩的沉降大于路肩下方的;第二,由于临时支撑能对土体的变形起到削弱作用,所以采取了更多临时支护的CRD法施工引起的道路沉降值明显小于台阶法施工引起的沉降值;第三,本工程中将三台阶施工方法替换为CRD法后,既有路面最大沉降值从14.7 mm减小为12.9mm,降低值为1.8 mm,但台阶法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故推荐本工程采用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15.
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张铁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3):139-142,150
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在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判别方法很多,但一些方法难于操作或精度不够.笔者通过对大量事故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应用双变量区间过滤法,即变步长变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判别更符合样本特性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同时有较高的精度.文章最后对应用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过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锚下有效预应力为评价预应力施加是否合格的关键技术指标,但检测方法并不统一,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尚不明确。通过对工程界常用的拐点法、最小应力跟踪法和夹片位移法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夹片位移法最适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而拐点法检测误差及重复性均不满足需要,最小应力跟踪法应慎重使用,可作为工程界进行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现役桥梁进行正确的状态评估,并对出现的损伤状况进行识别,文中基于有效独立法研究了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并采用柔度差法模拟了损伤识别情况.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在多条高速铁路线上采用了桩板结构,但目前还主要是采用经验设计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在充分考虑桩土、板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采用位移法推导了桩板结构的理论分析方法,并将推导的方法与有限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推导的理论方法与有限元计算结果非常接近,能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砂砾卵石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路基填料,其工程特性、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与控制方面与常规的土质路基甚至土石混合路基有较大的区别。采用不同的现场试验方法分别对某高速公路砂砾卵石土路基填料虚铺厚度为30,40 cm时,采用灌砂法、沉降差法、DCP贯入度法检测其压实度。结果表明:对于砂砾卵石土路基填料,当碾压遍数为4遍时,三种方法计算的压实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石磊  侯小军  武进广 《隧道建设》2013,33(3):173-178
以墩梁隧道为背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和反光膜片进行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通过量测数据分析,比较了双侧壁导坑、单侧壁导坑和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得出: 双侧壁导坑法操作安全系数高,适应性较强,控制围岩松弛效果明显,但造价高;单侧壁导坑法对围岩扰动小,但施工进度较慢;三台阶法施工进度快,但在地质较差地段变形难以控制;采取及时闭合成环的方法、重视及优化锁脚锚杆施工、控制仰拱与掌子面间的距离可有效地控制施工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