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九日船舶力学委员会船舶阻力性能学组在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举办了“实船快速性能预报”专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共52名代表。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文均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会议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二十九日,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阻力性能学组在浙江普陀召开了“波型分析”专题讨论会。全国有关方面十六个单位的五十二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方文均出席了会议,并号召广大船舶力学工作者向船舶流体力学几个难题之一的兴波理论这个堡垒攻关,争取在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最小兴波阻力船型设计方面做出具体成绩。阻力性能学组组长陈阜生同志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耐波性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暨船舶标准化委员会耐波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6月8日至14日在扬州市江扬船舶修造厂召开。全国有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23个单位,71名正式代表及1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有关船舶耐波性论文31篇,有关船舶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三篇。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经过十个多月的筹备,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二十九个单位六十三名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由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左森召开了学组成立筹备会议,确定由十七个单位十九名成  相似文献   

5.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所属船舶结构应力学组、波浪载荷及动力响应学组、结构振动学组和疲劳与断裂学组于1979年12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金山宾馆联合召开了建组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参加四个学组会议的共有41个单位、136名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力学委员会均派领导成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还邀请复旦大学欧阳鬯副教授作了第二届国际非线性计算力学会议情况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操纵性学组第二次学术论讨会暨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操纵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8月12日至8月18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全国从事船舶操纵性研究的28个单位60名正式代表和6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了有关操纵性的学术论文35篇,有关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2篇,有关操纵性设计计算方法任务书2份,有关标准模型操纵性试验大纲1篇。会议由学组组长万廷镫,副组长盛子寅、范尚雍三同志轮流主持。江西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忻元镇同志到会讲了话,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善勤同志作了指示。会议上有19篇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推进与空泡》学组于1981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扬船厂召开全国船舶推进器与空泡学术报告讨论会。有造船工业部门、水工建筑、水力机械、有关的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和个别研究生102人参加。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文均就如何开好这次会议作了指示并自始至终在小组同大家一起讨论。会议收到了论文62篇。其中宣读讨论37篇,散发交流25篇。宣读讨论分船舶推进器和空  相似文献   

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操纵性能学组于1979年10月8日至11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船舶操纵性能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有关科研、院校等14个单位的33名代表。会议通过民主协商,推选出九名学组组员,并从中选出万  相似文献   

9.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年会于1982年12月8日至13日在四川重庆市举行。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所属各学组成员、部分省市造船学会及兄弟学术委员会的代表、有关舰船设计部门的代表及近期回国的船舶力学访问学者等共153人出席了会议。重庆市科协主席及重庆市造船学会秘书长到会表示祝贺。以党的十二大精神和赵总理今年十月二十四日在全国科学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总结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讨论学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更好地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回顾船舶力学国内外研究动向,提出关于船舶力学今后发展研究方向的建议;制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船舶力学测试技术学组与船标技委船模试验及军船理论专业组仪表分组于1982年6月2日至5日在华中工学院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及仪表审议会。来自全国38个单位共8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武汉市造船学会付理事长晏成栋教授和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方文均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对我国船舶力学测试仪表的研制和  相似文献   

11.
我所学术委员会于1983年2月2日召开了《2000年前我国海洋运输船舶动力技术政策研究》、《激光的应用及其发展》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郁凤昌同志主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时雄、熊世菩、张孝镛;副所长林文舂、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轮机、船体、航海学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1993年9月3~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来自国内28个单位共111人。年会回顾总结第三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表扬了先进,确认了有关章程;选举并产生了第四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委员,推荐了中国拖曳水池会议主席以及第四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名誉委员。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和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行的船舶舱室内装设计暨救生设备专题学术交流会议于1991年12月4日至7日在浙江富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部份委员、船舶舾装设计学组成员、论文作者以及船舶科研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全体会议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 2 4个单位的近百名船舶力学界专家出席了会议。1 6日上午 ,在绵阳浣花宾馆礼堂举行开幕式。吴有生主任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为船舶力学的发展不断努力进取”的工作报告 ,详尽回顾了第五届学委会四年来在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编撰《船舶力学丛书》、编辑出版《船舶力学》杂志、与伪科学作斗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会议安排了三场大会学术报告 ,我国出任第 2 3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 ( ITTC…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船舶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7月31日在七0四研究所组织召开了“船舶舾装设备及其标准的发展趋势”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于船舶行业内的50余名船舶设计师、标准化工作者和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船舶力学测试人员熟悉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于1982年7月26日至8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微型机”交流学习班.测试技术学组付组长、学习班筹备负责人顾海粟同志主持了开幕式,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自动化学组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武汉市召开了船舶机舱监测和自动调节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49个单位82位科技工作者。会议期间共收到37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35篇。这些论文广泛地总结了我国船舶机舱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于198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六机部船舶锅炉透平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等19个单位58位代表和20余名列席代表。涡轮机与锅炉学组副组长李赫、周渭镐和学组成员吴铭岚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士莪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节能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由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学彦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同志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135名代表来自全国70个单位。会议共交流论文61篇。其中船舶设计22篇,船舶力学16篇,船舶轮机  相似文献   

20.
1981年5月20日至25日在江苏省无锡县第二招待所召开了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成立会议暨船模试验和军船理论专业组仪表分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从事船模与实船试验研究、测试仪表研制生产的有关研究机关、高等院校、生产工厂等共25个单位87名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