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大窑湾防波堤口门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 ,描述了口门宽度、防波堤堤身结构型式以及水深与口门通航条件的关系 ,分析了影响港口口门通航条件的主要因素 ,并根据自航船模的试验情况初步提出了船舶进出口门的流速限值。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船模纯粹自航随动系统装置的原理与设计特点,给出了原理框图.这种仪器既可用于船模纯粹自航试验也可用于船模强迫自航试验.测试数据信号可由拖车上的计算机采集与屏幕显示,也可通过拖车滑线或船池内的激光通道传送到池外的操纵台进行处理.应用该仪器对一艘双桨船模进行了船模强迫自航试验和船模纯粹自航试验的验证,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蔡汝哲  李晓飙  陈敏 《水道港口》2010,31(5):488-491
采用自航小尺度船模技术,通过水工模型对吴家渡电航工程的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Q≤3000m3/s时,该枢纽工程的通航条件满足Ⅴ级航道通航标准。试验发现,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以及枢纽的运行方式对航行安全都有很大影响。建议枢纽建成后,通过设置航标等方法确保过往船舶顺利通航。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船模纯粹自航随动系统装的原理与设计特点,给出了原理框图。这种中以用于船模纯粹自航试验也可用于船模强迫自扩航试验。测试数据信号可由拖车上的计算机采集与屏幕显示,也可通过拖车滑线或船池内的激光通道传送到池外的操纵台进行处理。应用该仪器对一艘双桨船模进行了船模强迫自航试验和船提纯粹自航试验的验证,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右江鱼梁枢纽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纽施工期的通航问题是施工总体战略布置、总工期和总造价的关键性课题,它影响着施工布置、工程量及工期安排。右江鱼梁枢纽利用缩窄的河床通航来解决一期施工期的通航问题,文中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自航遥控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右江鱼梁枢纽一期工程施工期设计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设计方案下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改善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基本解决了一期工程施工期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比尺自航船模在运用技术上的研究结果作了概括介绍。文中首先对几种操纵性试验方法进行选择,肯定了当前最广泛应用的Z形试验求得K、T指数的精确度,并通过实船、船模试验结果提出:内河顶推船队的操纵性指数应根据Z形试验结果的计算为准;对尺度效应的修正补偿应强调T指数相等或近似。为保证通航过坝船舶的安全可靠性,探索顶推船队船模尺度效应和应作哪些修正补偿,选择了三种不同比尺船模进行通航试验研究,同时考虑到动水效应问题,最后推荐几种对船模航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施工期通航条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不同流量、泄水断面和航线选择等多方案比较,对施工期过流汊道的水流条件和船舶航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施工期通航工程措施,定性分析了河床河岸的冲淤变化对施工期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蔡创  陈里  蔡汝哲  郑涛 《港工技术》2009,46(1):12-14
鉴于富金坝电航工程发电厂和通航船闸及上下游引航道利用露水垭垭口布置,通航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船模试验进一步论证枢纽船闸的通航条件,检验船舶进出船闸的可靠性。根据船模试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结合有关水流条件和船模通航试验研究,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提出最佳航线、驾驶方式和航行难点,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渠江四九滩枢纽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简要介绍了枢纽布置、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和自航船模试验的部分成果,并提出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乌江思林枢纽已建与Ⅳ级航道相适应的通航建筑物不能满足按Ⅲ级航道规划的年过坝货运量要求,拟建思林二线通航建筑物。针对拟建的通航建筑物设计方案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差的问题,进行正态物理模型研究。采用水流试验、流场实时测量与自航遥控船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和船模操控,通过方案优化比选,得出口门区最优方案布置和适航流量,结论是口门区最优方案为本文修改方案3布置形式,口门区最大通航流量建议采用1 793.8 m3/s,解决了该通航建筑物口门区通航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3,(2):150-156
为配合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设计,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桂平二线船闸工程布置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工程河段水流特性、枢纽调度对上、下游水流条件影响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二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修改完善了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了桂平二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航船模试验,研究两级单线航道中间渠道供船舶交汇错船的交汇区尺度及船舶航行方式。试验表明,中间渠道交汇区通过斜导墙缩窄分别与上、下游通航建筑物连接,过渡段长度大于2倍船长是合理的。参考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确定交汇区宽度和船舶航行方式,确保一线船舶停泊另一线船舶以正常航速航行能在交汇区顺利进行交汇,以提高通航建筑物通过能力和船舶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河工模型水流试验与遥控自航船模航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船闸分别位于狭窄连续弯道中的下游反向弯道凸岸和凹岸的2种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从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船闸上下游航道平面布置形式、船舶航行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沅水梯级渠化最末一级凌津滩枢纽建成后,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以下现行航道弯曲分汊、水浅流急、航道易淤积,船舶进出船闸困难,严重影响枢纽通航功能的发挥;在分析近坝河段航道碍航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水流和遥控自航船模、定床输沙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左、右航线不同的工程整治方案进行研究优化;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废弃现行左线航道,选择右线开辟新航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程璐  赵建钧  辜晋德 《水运工程》2016,(12):106-112
以老口枢纽为例,分析S形弯曲河段上低水头闸坝枢纽引航道上、下游口门区水流特点,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及自航船模验证试验,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修改上下引航道隔墙形式、局部地形开挖、岸坡回填、增设潜丁坝,以及调整凸岸岸线等措施,调整了引航道中心线位置并缩小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流向交角,减弱及消除了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存在的回流、挑流及隔墙堤头的绕流等不利流态,有效改善了老口枢纽的通航水流条件,为S形弯曲河段低水头闸坝枢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水库调水方案实施后,汉江下游的来水来沙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落水期浅滩冲刷流量减小对浅滩影响较大。天然状况下马口滩段上段的浅滩在枯水期得不到较好的冲刷,同时马口弯道的转弯半径较小,目前的航道尺度无法满足设计船队的双向通航要求。分析马口滩段的河床演变特性和碍航特点,针对不同滩段确定了不同的整治原则和整治方法,用物理模型和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并研究了满足船舶双向通航的工程方案,可为类似滩段的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