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选取ISO 16856:2013《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吊钩》中规定的S型吊钩和ISO 16857:2013《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卸扣》中规定的几种D型卸扣,进行力学分析和强度计算,验证了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吊钩和卸扣尺寸参数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瞿音  张晓群  吕敬  张海燕 《船舶工程》2013,35(Z2):172-174
针对目前正在制定的四项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国际标准的背景、技术要求的确定进行了阐述,简要分析了与相关标准的异同点以及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中旬结束NP投票的ISO 21125《船用起重机制造要求》等三项船用起重设备国际标准提案成功立项,为我国企业首次成系列主导研制国际标准再添精彩一笔。船用起重设备是各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上的重要甲板机械产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货物装卸和操作人员安全意义重大。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都高度关注船用起重设备国际  相似文献   

4.
某船用大型可拆卸式滚动轴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修船》2019,(5):12-14
文章以船用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滚动轴承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设计了一种船用可拆卸式滚动轴承,说明了该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进行了该滚动轴承的零部件及装配体建模,最后进行了滚动轴承装配体的干涉检查,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船用大型可拆卸式滚动轴承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5.
童瑸 《中国船检》2011,(7):104-104
案例背景>>xx公司是一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船用起重零部件(滑车、吊钩、卸扣等)、船用拖钩。该企业建立了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DNV-GL特别是原GL规范中在船用起重设备上有着丰富的监造经验及完善的评估体系.以一艘入级DNV-GL的散货船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特别分析原GL规范与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关于克令吊强度评估的差异.同时对入不同船级社的同型船舶起重设备,应充分考虑船级社间的差异,避免后期修改造成损失.这对起重设备的设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船用设备传感器是感知船用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重要装置,其可靠性对船用设备的健康评估和视情维修有重要影响。由于传感器故障模式多样,且缺少有效的可靠性数据,难以开展其可靠性评估工作。文章通过分析船用设备传感器的故障模式及故障机理,建立了各故障模式的故障模型和传感器的可靠性模型,给出了可靠性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融合现场数据和退化数据的方法补充可靠性数据,提升了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精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何青 《港口科技》2011,(7):30-32,49
港口大型起重设备是港口装卸作业的主力设备.在这些设备中,轴承是应用最广泛的零部件,介绍了轴承在港口大型起重设备中的相关应用.着重介绍了对轴承正确的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现行船用车辆跳板强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利用中国船级社发布的《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14综合文本)》(以下简称《海船规范》)和《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以下简称《起重规范》)规定的计算船用车辆跳板的总载荷、最大弯矩与剖面模数的公式分别计算某船用车辆跳板的强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海船规范》对于细节的处理较为保守,《起重规范》对船舶工况情形的考量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首次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液化天然气(LNG)船用设备国际标准ISO 21157:2018《船舶和海上技术低温球阀设计和试验要求》、ISO21159:2018《船舶和海上技术低温蝶阀设计和试验要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技术船舶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也必将为我国LNG船用设备国产化增添助力。1"首次"是如何诞生的LNG船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典型代表,低温阀门是LNG船的重要管系设备,应用于零下196℃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推进浙江省江海河联运发展,从浙江省江海河联运经济效益入手,建立费用模型,分别测算浙江省主要运输通道的公路运输费用和水路运输费用,并结合载货量、公路短驳距离、货物价值等3个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其经济运距临界点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江海河联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内河航电枢纽工程是以航运为主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工程,正确分析和计算内河航电枢纽工程航运经济效益是项目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航运经济效益概念,根据内河航电枢纽工程特点,建立了航运经济效益计算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各项效益的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量化计算公式,供项目决策或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云  董猛  李相达 《水运工程》2019,(8):151-155
可再生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绿色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量化港口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结合环境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环境经济效益。以某港区采用风力发电为例,对比分析集卡、岸桥和场桥能源替代后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This contribution investigat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using weather ship routing on Short Sea Shipping (SSS) activities. The investigation is suppor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hip routing system based on pathfinding algorithm, the parametrization of the wave effect on navigation, and the use of high-resolution meteo-oceanographic predictions. The optimal ship routing analysis is investigated in a European SSS system: the link between Spanish and Italian ports. The results show the economic benefits using ship routing in SSS during energetic wave episodes. The rate of cost savings may reach 18% of the total costs under particular bad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e navigation area. The work establishes the basis of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optimal route applied in relatively short distances and its systematic use in the SSS maritim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推行成本设计应将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贯穿于3个设计阶段,即合同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华军 《水运管理》2007,29(7):1-32,37
结合马鞍山港口实际情况,从港口规划、港口建设、港口管理等方面分析如何充分发挥港口作用,促进港口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雷杰  黄发义  罗凯 《世界海运》2010,33(12):32-34
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对承接世界邮轮市场由西向东转移、促进中国邮轮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天津港邮轮经济发展不仅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港口在国际影响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港口经济腹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今后进行港口与腹地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港口腹地的划分、港城关系、交通运输及港口发展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与评价,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研究:(1)从内陆交通运输与海运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对港口与区域发展进行研究;(2)在港口对共同腹地的吸引和相互作用方面多进行定量研究,提高对腹地范围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揭示港口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范围扩大的相互作用机制;(4)从微观角度研究港口、城市、区域有机结合与内陆经济腹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港口腹地范围的划分;(5)采用定量方法对港口腹地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作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厦门港经济贡献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萍 《水运管理》2008,30(6):2-5
对厦门港及其港口经济贡献进行界定,给出测算厦门港经济贡献的具体研究方法,通过投入一产出模型的定量分析对厦门港经济贡献进行测算,分别从总产出、GDP和税收以及就业人数等方面定量分析厦门港对地区产生的直接经济贡献、间接经济贡献和波及经济贡献,并进一步分析厦门港相关指标的单位贡献对地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estion of who gains from reduced freight rates passed on by shipowners who derive benefit from port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