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174名列车调度员和157名非列车调度员的调查研究,发现列车调度员的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明显高于非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的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改变出现率和胸闷、心悸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轮班作业可增加胃炎、胃窦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据笔者调查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仍有一些工种如五金、蓄电池、电缆熔接等作业人员受到一定程度铅的危害 ,必须继续重视其防治工作。(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 :经测定南昌铁路企业中铅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在 0 0 0 7~ 0 12 1mg m3。(2 )铅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先后对 39名从事接触铅作业的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年龄在 18~ 5 4岁 ,平均33 4岁 ,接触铅作业工龄在 3个月~ 11a ,平均 3a8个月。39名受检者自觉症状 :全身乏力 2 0例占 5 1 2 8% ;头晕头痛 30例占 76 92 % ;失眠多梦 16例占 4 1 0 3%等症状表现突出。临床体症以腹…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基于正面人脸的疲劳检测不受列车驾驶员头部姿态变化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眼睛特征修正的疲劳检测算法。采用多视角人脸检测算法搜寻人脸位置,运用监督下降法在人脸区域进行特征点定位,利用获得的特征点分别计算头部姿态角度和投影眼睛开合度。针对投影眼睛开合度与真实眼睛开合度存在一定偏差,建立投影眼睛开合度与真实眼睛开合度的逆投影变换关系,研究凝视方向对眼睛开合度的影响。通过凝视修正和逆投影修正的修正公式对投影眼睛开合度进行两次修正,并结合PERCLOS疲劳判定准则判定其有效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头部姿态变化对眼睛开合度影响较大,修正后的特征比修正前的特征具有更强的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空调超净作业女工166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室内外温差大,空气离子少且正负离子比例失调,女工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主诉症状,作业后,反应时、明视持久度、近视力均明显下降,唾液SIgA含量明显高于空调非超净工人,初步表明该作业对女工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及全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各路局及分局等部门相继建立环境监测站,并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对监测人员的具体要求及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尚未规范化、制度化。为此,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和建议。一、监测队伍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铁路系统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虽然大部分都是经过大、中院校等专业培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工作人员知识已趋于“老化”,观点比较陈旧,有的是专业改行,对环境监测并不精通。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知识水平、结构层次参差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对工业疲劳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进行。现将近年来疲劳研究方面的有关资料汇总作一介绍,供有关人员参考。一、疲劳的定义要给疲劳下个确切的定义至今还有许多困难。但是人们倾向于认为:疲劳是指:由环境及工作条件引起的作业能力下降、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了的身体状态,是机体为防止过劳而出现的自发性防御反应。工业疲劳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作业能  相似文献   

7.
对某电视台215名职工(其中视屏作业146人为观察组,行政后勤人员69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与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视屏作业人员的眼疲劳症状,神经衰弱、肌肉骨骼症状及胃肠症状自诉率均明显高于非视屏作业人员。眼疲劳症状与视屏作业时间、屏幕过亮和炫光有一定关系,肌肉骨骼症状与体位有一定关系。另外,视屏作业人员普遍反映工作时间过长及精神紧张,提示应对电视作业的职业危害问题予以关注,并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计算机操作者出现的诸多症状,采用常规方法,对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照度进行调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和体检。结果表明,作业中空调环境不会对操作者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但操作者姿态和终端视屏是造成骨骼肌肉疲劳和眼不适的主要原因。建议:改善操作者工作条件,注意用眼卫生。  相似文献   

9.
铁路车站工作人员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查铁路车站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北京某车站 2 2 6名车站工作人员 ,进行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的调查。结果显示该职业人群躯体化、抑郁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男女比较以及躯体化因子在各年龄组中的分布均有显著差异 ,其最高分值出现在 4 0~ 4 9岁年龄组。因此 ,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劳动组织 ,合理组织和安排轮班时间和顺序 ,减轻疲劳及心理压力 ,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 ,保障职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 ,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0.
18名卸车作业工人于1984年7月5日10至12时在某车站两节车上搬卸碳酸氢氨化肥。两节车厢在发货站曾装过空电石桶,致使车厢底上的有10~30cm厚的灰色粉末。车厢内作业时,天气炎热(室外温度35℃),绝大多数工人未穿长衣裤和袜子。卸货人员在工作1小时后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蹩气等中毒症状,同时暴露部位皮肤发红,痛痒难忍,坚持完成卸车任务后,工人们用水冲洗痛痒皮肤,即出现皮肤大片剥落灼伤。 18名工人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其中13人在事故发生后18小时内,先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加维  相似文献   

11.
一、事故与调查 87年4月13日两名青年工人入“214”罐内检修管路,不足20分钟工人先后出现咳嗽、胸闷呼吸不适等症状而出罐,刚出罐口其中一人就呕吐,立即送西安市卫生防疫站诊治,确诊急性氮氧化物中毒。30小时后住进工人疗养院治疗。在这期间病人又出现头痛、头昏、胸痛、咳嗽加剧,呼吸增快。胸片发现气管有明显急性刺激症状,肺部纹理增粗。经二十二天治疗,没有出现其它异常,康复出院。“214”罐体是盛运液体燃料(N_2O_4)专用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产环境监测在当前劳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已予阐明,即监测空气中污染物,现仍作为人在实际作业中接触污染物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此,了解监测方法和器械的进展,设法尽速改善我国采样测定的手段,对于提高劳动卫生业务工作的质量,必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一、关于实际接触污染物剂量的表示方法就监测目的和方法而言,多次有代表性的短时采样测定,可监测作业带环境污染浓度是否符合最高容许浓度,对防止设备跑、冒、滴、漏以及观察防尘防毒等设备是否有效等方面极为重要。而多次较长时间采样测定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汽车出渣运输及喷浆机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弥漫于隧道洞内,而开挖掌子面附近产生的粉尘最大,浓度最大,造成能见度低,且空气质量差,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造成一定伤害。为促使隧道洞内施工作业环境得到改善,晏家堡二号隧道引进抑尘炮雾车作业改善隧道洞内作业环境。通过Air Quality Monitor LD-5激光粉尘仪进行检测数据统计,抑尘雾炮车在隧道中的应用有效改善洞内作业环境,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自轮运转设备出乘作业管理存在的文件电子化程度低、故障判断人为主观意识强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实际调研及现场人员沟通交流,开发了一套自轮运转设备标准化出乘作业的管理技术系统。基于智能移动终端,运用WIFI技术和4G公网无线通信技术,完成了手持移动终端和车载处理单元、车载处理单元与地面管理系统、地面管理系统与手持移动终端的实时数据传输,实现了施工作业日志、巡检过程记录文件、出乘人员信息等重要文件的电子化和规范化,出乘作业前后各检测项点的检查过程标准化及故障识别判断的智能化,为实现自轮运转设备全寿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状况牡分局管内共有通讯线路1100多km,目前大部分为铅缆,少部分为光缆。全分局4个电务段共有电缆作业人员87名,承担电缆维修,故障排除工作。在作业过程中,电缆修补、焊接产生大量铅烟,作业室面积小且无排毒设施,再加之电缆井内作业铅烟浓度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笔者于1999年4月对87名电缆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另取无职业危害影响的作业人员100名作为体检对照组,测定空气中铅烟及尿铅、δ—ALA、粪卟啉等指标。2 结果与分析2.1 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电缆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度监测结果分…  相似文献   

16.
自使用蒸汽机车以来,机车乘务人员就受到机车噪声其中包括相当强的低频噪声的影响。而内燃机车问世后,这种作用就更突出。前人的研究已证实:某一频率的次声和低频噪声相当强时,即达到85至155dB以上,就会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眼震颤,头痛,不安,以及暴露后的疲劳等不同形式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车辆挂瓦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作业方法是完全手工操作笨重的体力劳动。给工人带来了很多的职业性危害,威胁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党和国家历来非常关心对从事有害身体健康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廿余年来对挂瓦作业的劳动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尽管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干扰和破坏,但大连北车辆段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路局、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他们非常重视挂瓦作业的劳动条件改善,不断的组织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对挂瓦作业的工艺流程向机械化、半自动化、以  相似文献   

18.
以“统一、协调、优化”为原则 ,以接发列车作业各工种人员在操作时机、用语、动作等方面的最佳配合为目的 ,铁道部制定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以下简称《作业标准》) ,并于 1985年 7月 1日开始实施。当年就使事故下降 35 % ,推动了安全生产有效进行。后于 1992年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重新进行了修订 ,使《作业标准》更合理、更完善 ,在保证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1 现场作业被动执行许多现场工作者不是自觉有效的执行该作业标准 ,而是把其视为“应付领导检查 ,对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工务系统现场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采用定位手机、单兵视频终端等先进设备,加强现场作业管理台建设,加强现场作业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以及采用现场作业"三确认"制度等措施,丰富现场检查手段和方法,提高现场作业的检查监控效率,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标准,进而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指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不同于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提高环境测质量,就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环境监测质量问题,搞好环境监测的“内部”和“外部”质量保证工作。本文仅就环境监测部门如何开展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建立建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基本条件;环境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程序;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要注意的问题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