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具有长效重防腐和快速自固化的水性硅酸锌涂料特性,在我国舰艇防腐上的实船试验结果以及美国同类涂料在这方面的应用实践经验,并阐述了该类涂料在舰艇重防腐中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T54/560舰船用阻尼涂料在舱内舾装工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微波  刘东晖 《船舶》1998,(2):35-38
“T54/T60舰船用阻尼涂料”以其优异的阻尼性、工艺性和实用性,彻底解决了传统阻尼材料(如阻尼橡胶板、阻尼钢板、溶剂型阻尼涂料,水性阻尼涂料等)在造船行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已在40余艘海军力舰艇、出口船和民用船舶上广泛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减振降噪效果,受到船东、设计院所、造船厂的欢迎和高度评价。本文结合该阻尼涂料的特点和舱内敷设绝缘材料,甲板敷料的,介绍了我们的设计布局和施工工艺,使舱内阻尼涂料,  相似文献   

3.
现代水面舰艇隐身化的快速发展,舰上人员编制和全寿期费用的控制日趋严格,对传统的水面舰艇设计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呼唤着水面舰艇创新的舱面设计模式。阐述美国海军水面舰艇舱面无人化设计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修船》2001,1(1):42
新型舰船体防腐蚀涂层通过鉴定   近日,一种新型舰船船体防腐蚀涂层通过了由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由七二五所和第十一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型舰船船体防腐蚀涂料体系,由高防腐性底漆水溶性无机硅酸锌涂料和特种有机富锌漆、配套的屏蔽型中间层漆和特种性能面漆组成。该涂料体系配套合理,水溶性无机硅酸锌涂料,突破了快速固化技术;有机富锌底漆采用锌片浆,成功地解决了电化学防腐和屏蔽复合保护;面漆解决了湿反向率低的选材问题,具有较好的特种光学特性。该新型涂料填补了我国舰艇水线以上船体特种光学性能配套涂料体系的空白,属国内首创,达到了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采用新型舰船船体防腐蚀涂料可大大减少艇体的涂装维修次数,节省维修工时和材料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材料体系中的高性能防腐蚀底漆和中间层配套涂料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可广泛用作各类船舶、海洋工程、港口机械等结构的保护涂料,可在防腐工程中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防止海船船体水下部分受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的附着。着先介绍3种传统的防污涂料,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然后列述各国研究开发的低毒或无毒的防污涂料新品种以及新型无公害防污技术-利用导电涂层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技术。最后就我国海船无公害防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发表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小型舰艇外形隐身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远程探测手段的日益更新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发展,舰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不断提升,隐身能力已成为舰艇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小型舰艇来说,因其本身空间、重量的限制使得其自身的防卫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又必须经常在高危险区域执行任务,因此对于隐身技术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目前,水面舰艇提高隐身能力的方法十分有限,主要以同时采用低雷达反射面积(RCS)的外形和涂敷吸波材料(RAM)的方法来达到减小自身RCS值的目的。由于小型舰艇受到其自身条件的约束,无法承受由于涂敷吸波涂料而增加的额外重量,因此主要采用的隐身措施就是外形隐身。以某小型舰艇的外形RCS模型试验为例,浅析小型舰艇在外形隐身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胥苗苗编译 《中国船检》2011,(5):I0008-I0008
日本涂料检测协会(JPIA)推出的油轮货油舱新涂料是否满足规定的检测系统,目前已获NK认可。根据IMO认可的规则:油轮必须拥有满足特定标准的油舱涂层,规定了涂层的应用、预期使用期限和检验机制来确保涂层可满足标准。所有5000载重吨以上且从2013年1月1日建造的新油轮都必须强制性服从该规则。日本货油舱涂层检测系统已获得了NK认可。  相似文献   

8.
刘晓斌  孙晓明 《中国造船》2007,48(B11):681-684
海洋石油平台防火涂层不仅担负着平台免遭恶劣环境的腐蚀,还为整个平台在发生火灾时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在海洋石油平台防火涂料施工前的表面处理阶段和涂料施工阶段的几个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粗糙度、可溶性无机盐含量、湿膜厚度、干膜厚度及附着力的检测控制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以有机硅氧烷为混凝土底涂层,并以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乳胶作为表涂层的复合涂层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水工,港工混凝土耐久性涂料,它具有优良的防水,抗渗,抗氯离子,抗碳化能力,对混凝土有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按国家、地区、行业的现行规范标准,分别讲述了腐蚀的危害和防腐蚀的重要;腐蚀介质和腐蚀等级的划分;涂层寿命与各因素关系;涂装与工程其他项目关系;钢材表面处理等级说明和作业中注意事项;除锈等级与涂料关系;涂料配套;涂料选用和涂层膜厚规定;涂装工艺要求;涂膜质量要求和涂装工程监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温固化用固化剂类型、用量及其它助剂对涂料、涂层性能影响的综合分析,研制了一种常温固化溶剂型聚三氟氯乙烯(FEVE)涂料。研究结果表明:FEVE树脂涂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可以在防腐蚀工程、建筑装饰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子设计的思想,以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与E-51的共混体系作为成膜物质,1173为光引发剂,聚酰胺为暗固化剂,改性纳米SiO2为填料,再加入其它助剂制备了混杂光固化涂层.通过FT-IR分析了混杂光固化涂料固化过程中存在的反应,用TG和EIS对混杂光固化涂料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进行对比,考察了两种涂层的硬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混杂光固化涂料在固化过程中既有自由基聚合,又存在官能团的缩聚反应;混杂光固化涂层的耐温性及耐腐蚀性均优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混杂光固化涂层的固化速度以及最终的硬度都要大于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很好地解决了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固化不完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舰艇声纳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舰艇声纳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舰艇声纳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舰艇声纳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舰艇声纳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军舰艇在迅猛发展的现代高新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正酝酿着一场划时代的舰艇新技术革命,以知法涞同技术条件下的海战任务需求和实现新世纪舰艇强大任务能力。阐述了新一代水面舰艇高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1,(8):I0010-I0010
NK为日本涂料协会(JPIA)颁发世界首个符合IMO涂层性能标准(PSPC)的货油舱涂层浸渍试验系统型式认可证书。2010年5月,IMO海安会通过了新的货油舱PSPC标准.明确了对涂层准备、应用、使用寿命、检测系统以及检验程序等几方面的要求。由于货油舱顶部和内底受到不同的腐蚀力,JPIA与日本涂料制造商协会(JPMA)联合研发了可以精确地模仿货油舱顶部和内底不同腐蚀环境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船舶防污涂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硅藻附着性能,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防污涂层表面形貌、水接触角进行测量,并采用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对抗菌性进行测试,设计静态防污实验对涂层抗硅藻附着性能进行测试,建立有效的实验室测试评价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选用的防污涂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但是在抗硅藻附着性能上差异化明显,对于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在实验室静态条件下没有抗硅藻附着能力,需要静态实验与动态实验相结合,才能准确评价此类防污涂料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7.
《船电技术》2011,(5):13-13
费城海军船厂的工程师们负责当前美国海军舰艇上最新的能效技术进步,包括世界上第一艘混合舰艇USS Makin Island号。像许多舰艇那样,  相似文献   

18.
日本研制了一种具有优异挠性的新颖陶瓷涂料。它主要由高纯度矾士陶瓷粉末均匀地混合在环氧变性了的硅酮树脂中涂料化制成。其中氧化铝含量为60%。此种涂料具有耐热性、耐蚀性和耐磨性等优点。以往的陶瓷涂料虽具有较佳的耐蚀性及耐热性,但当涂层较厚时,则往往由于和金属的热膨胀之间存在着差异,从而会引起剥落或不能适应金属的振动、应变及扭曲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是一个老牌海军强国,尽管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里意大利海军并无多少令人称道的战绩,但这并不妨碍意大利在舰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技术发展。与世界上其他海军强国相比,意大利的水面舰艇技术不但丝毫不落下风,而且还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意大利海军现役主力水面舰艇中的“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彭尼”级和“大胆”级驱逐舰、“西北风”级和“狼”级护卫舰、“圣乔治奥”级船坞登陆舰等在设计上都有着浓厚的意大利特色,与其他国家海军的同类舰艇存在许多不同。在这些水面舰艇中,“彭尼”级驱逐舰更加令人瞩目,因为该级舰不但风格独特,而且还是意大利海军的一级全能型战舰。  相似文献   

20.
《船艇》1991,(1)
西格马(Sigma)涂料公司1989年上半年堆出一种新型的液舱环氧树脂内涂层,这种涂层的表面清洗容易,允许船舶在重新涂层后很快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