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八)3.0L-TFSI发动机的悬置 3.0L-TFSI发动机采用的也是5点式总成悬置(如图11所示),区别仅在于:主动式发动机悬置换成了液压可控式发动机悬置(如图12所示)。这种液压悬置可以在"软"(怠速时)和"硬"(行车时)之间切换。1.液压可控式变速器悬置液压可控式变速器悬置、变速器悬置阀1N262和变速器悬置阀2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发动机悬置是连接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身的零部件(图1)。而且,它是由支架,悬置和保持架所构成的(图2)。在这之中,油封支架是注入了非压缩性液体的发动机悬置。液体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低频时才使用的。悬置内部的液体贮藏室中,借助一个被称作是"薄膜"的橡胶膜来分隔成了上下  相似文献   

3.
汽车底盘悬置软垫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底盘上安装有各式各样的悬置软垫,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缓冲元件,同时起着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日常维护作业中,车主和维修人员往往忽视对底盘悬置软垫的检查和维护。汽车底盘上的悬置软垫主要分布在发动机固定支架与车架之间、传动轴中间支承上和前钢板弹簧盖板上等。 发动机固定支架与车架之间、驾驶室总成下方四角与车架之间的橡胶垫块的作用主要是减缓车身、车厢的震动和保证万向传动装置的平稳运转。如果这类软垫失效(硬化、破损或者脱落),则无法吸收车辆行驶中的颠簸,发动机运转时将发生振抖,而且在汽车加速和制动时,发动  相似文献   

4.
汽车发动机主动悬置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海涛  史文库  林逸 《汽车工程》2007,29(11):987-990
应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发动机悬置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为主动悬置系统设计了一种混合型模糊PID控制器。系统隔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主动悬置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振动向车身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车身悬置系统作为非承载式车身与整体车架连接的弹性件,主要起到支撑车身及隔离振动的作用。车身悬置系统的性能对整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安全性能及可靠性均有重要影响,需要重点研究及设计。本文论述了优化某SUV车型剪切式车身悬置的限位结构以及隔振性能的设计过程,研究了剪切式车身悬置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新颖的限位结构,实现了优化设计目标,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某皮卡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为例,在了解悬置系统的功能及发动机总成所受外部激励的基础上,给出了确定悬置支承点最佳位置和刚度的方法;针对发动机总成在怠速工况下出现晃动较大的现象,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解决了发动机总成沿Z轴的垂直振动和绕X轴的侧倾转动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主动式发动机悬置配备4.0L-V8-TFSI发动机的2012款奥迪A8轿车,除了汽缸关闭功能外,还开发了一个重要部件:主动式发动机悬置。该系统与四缸模式时的主动噪音控制(ANC)系统一样,也是用于提高行驶舒适性的,具体就是在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消除震动。以2012款奥迪A8车为例,其上就有一个普通的变速器悬置、两个可控式变速器悬置和这种新开发的主动式发动机悬置,如图49所示。1.总成悬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怠速抖动剧烈造成车身出现裂纹的问题,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NVH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能量解藕法原理对悬置进行优化,以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的NVH性能。整车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降低了整车振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解决了车身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春  田彦涛  欧云  史文库 《汽车工程》2004,26(1):38-41,114
对压电作动器与液阻悬置组成的主动控制悬置进行了研究,采用前馈自适应控制对汽车发动机主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轿车上普遍采用的液阻悬置,主动控制悬置可以大大降低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向车身的振动传递,减小车内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3800 r/min时车身前地板振动明显,严重影响车内乘坐舒适性。基于车身模态的频率响应,本文着重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进行了频响特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车身局部动刚度不足的原因,对安装点局部结构进行优化,消除了频响曲线中峰值,解决了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或其它局部的动刚度优化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阐述了控制某装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国力的车内噪声的系统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副车架悬置管的橡胶支承元件弹性特性的修改控制发动机振动向车内的传递;通过对车身顶棚结构板件的动力修改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对改样整车的试验得到满意的降噪结果。  相似文献   

13.
某微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高转速时驾驶室产生共鸣声,车身有严重的振动现象。NVH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右悬置支架Z向动刚度偏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发动机右悬置进行动刚度分析,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匹配原则和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并考虑装配及焊接工艺等因素,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装车后NVH测试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明显降低,发动机转速为3 315 r/min时降了4.3 dB,3 671 r/min时降了10 dB,3 860r/min时降了4.5 dB,车身振动主观感觉亦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以2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发动机曲柄活塞机构的运动规律,推导发动机在实际工作时产生的不平衡激励力和力矩,研究2缸发动机的旋转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平衡方法,对一台2缸发动机在不同平衡条件下产生的激励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2缸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模型,以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能量解耦率和悬置动反力为优化目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多目标的优化,对一台2缸柴油机进行了悬置系统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传递给车身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振动传递系统建模及刚度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曙光  靳晓雄 《汽车工程》2003,25(2):119-123
推导了某类轿车发动机悬置振动系统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对车身振动噪声的传递特性,说明该类轿车前梁和副车架是引起噪声放大的主要环节。根据移频减振降噪原理,借助实验优化设计,分析了振动传递系统的六个刚度对抑制振动噪声传递的主次关系。分析说明:降低发动机对轿车的振动噪声最有效的刚度修改措施是调整车前梁与车身联接点的刚度,比直接修改发动机三个悬置点刚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平置式和V型布置式车身多点橡胶悬置系统的运动规律及特点,并以某6×6型军用车辆为模型样车,基于ADAMS对其进行了振动特性的仿真研究与优化对比。结果表明:橡胶悬置元件在V型布置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V型布置式车身多点橡胶悬置系统拥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尤其在垂向和侧倾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18.
<正>全新STR D7B驾驶室采用国内主流造型设计,全新驾驶室全面达到欧洲标准的最新一代中、重卡车身,安全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驾驶室采用四点全浮悬置,且后悬置采用双气囊式弹簧减震,平稳舒适,是国内最适合的中、长途公路运输车驾驶室。●D7B安全升级:车身强度更高与悬架吸能设计升级●D7B动力升级:新一代D10国四发动机节能环保、使用可靠、动力强劲D7B系列车型均采用达到国四排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悬置支承在弹性基础上的隔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文库  林逸 《汽车技术》1998,(7):18-20,24
以Audi100轿车为研究对象,视发动机悬置支承在弹性基础上,在建模计算分析时,考虑了弹性基础的作用。通过四端参数理论,重点分析了弹性基础在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方面的作用,得到振动传递率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在牵引车-挂车列车上,作用在牵引车上的集中载荷使得车身主要作俯仰运动。为克服这一俯仰运动,设计了完全悬置(四点悬置)的车身,以获得比固定式驾驶室更好的驾乘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