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对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状态和关键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完整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文章主要针对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研究空调风冷电池包系统,对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控制,使整车热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工况和环境温度的整车热管理要求。文章基于AMESim软件对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温度适应性研究及设计的方法为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愈来愈高,随着而来的新能源汽车后服市场也逐渐新起。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能源系统和驱动系统两个大的子系统。能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文章归纳总结了动力系统的故障现象,对现象进行故障等级和故障类型的划分。并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故障排除,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能实现节能减排与蓄能调峰,其推广应用对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尚存在换热流程复杂、系统能效低、难以轻量化集成等问题,本文中提出基于三介质换热器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样机实验测试建立了三介质换热器计算模型,并结合电动汽车负荷模型与热泵模型建立了三介质换热器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性能模型,分析该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并与现有典型热管理系统方案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夏季36℃、60 km/h工况下,三介质换热器热管理系统相较于现有的采用风冷冷凝器、液冷冷凝器的热管理系统分别节能2.3%、15.1%;在冬季0℃、60 km/h工况下,采用舱外、舱内三介质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时,分别比不采用余热回收的系统节能5.9%、19.7%。  相似文献   

5.
针对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建模问题,论文应用Car 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了整车模型的搭建与仿真分析。确定了线控转向系统中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将Car Sim中的内燃机模型修改为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模型,并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嵌入到Car Sim中去,搭建了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模型。选取方向盘角阶跃工况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线控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
吴志恒  刘爱民 《汽车工程》2023,(4):619-626+597
为提高电动汽车所配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驱动系统工作效率,增强运动过程的平稳性及响应速度,以达到提升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整体动态控制性能。根据电动汽车电机工作特性分析及反馈控制原理推导,提出并设计切换函数式混合控制技术。该控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车用电机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为验证所提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建立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控制技术具有输出响应快、无超调和振荡的优点,能够提高电机工作效率,优化驱动系统输出特性,提升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开关磁阻电机作为激励源,建立了具有开关磁阻电机及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的5自由度整车振动系统模型,研究了电动汽车的整车振动情况,以及车身的响应,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研究了纯电动汽车振动控制策略,以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整车性能。引言介绍了纯电动汽车在环保和能源转型中的地位,以及振动问题对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振动产生机制和相关参数,并回顾了相关研究现状。综述了回收、电动驱动系统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影响以及车辆整体结构优化等振动控制策略。梳理了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智能方法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强调了纯电动汽车振动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多电机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及可靠性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由多台轮毂电机驱动及线控技术为特征的分布式四轮独立驱动(4WID)电动汽车,介绍了其驱动系统在电子差速、主动安全控制、多电机转矩协调、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多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研究尚存的问题,并探索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电动驱动冷却液回路1.电动驱动冷却液回路概述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采用了先进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综合利用液冷方式、热交换器和增强型空调系统,其中还包含一个热泵流程。热管理系统不仅为驾驶员和乘客保持了舒适的环境,还用于恒定保持20~25℃的高压(HV)蓄电池理想工作温度,这可确保HV蓄电池以最佳效率进行工作,从而在所有条件  相似文献   

1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顺势而为,纯电动汽车采用纯电驱动,更加节能、环保。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车辆的安全性、续航里程能力得到了关注,动力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车性能,为了提升动力电池系统性能,避免热失控,研究高性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孟源 《时代汽车》2021,(8):80-82
此篇通过查阅目前世界最前沿的电动汽车技术现状,客观总结出电动汽车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其中包含了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理论技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充电设施及能量再利用系统。由于我国目前的车辆占有量很大,但车辆的饱和率较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所以对于我国而言,车辆的需求量还有很大的空缺,而目前中国的国情已经非常注重青山绿水的回归,所以真切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符合国内政策。本篇也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也提出了一些实质的建议,希望通过政府、车企、科研机构、高校及制造装配工人的多方融合,得以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动汽车制造政策及措施,尽快的将中国制造2035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冷却液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电驱热管理系统、空调制热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量传递介质,在整车热管理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冷却液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与工作原理,阐述了冷却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选型原则,并对冷却液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对于保障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发挥电池系统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常见故障,针对其可能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供了常见的分析思路和处理方法,供参考。一、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介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通常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出技术成熟的纯电动汽车驱动车桥及推动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依据纯电驱动车桥相关指标要求,对纯电驱动车桥机电耦合系统的创新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采取理论建模与实践验证结合的方法,从创新的角度探索性地阐述和分析了纯电动汽车驱动车桥机电耦合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简述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功能及驱动电机系统台架标定测试的内容,提出驱动电机系统基于纯电动汽车整车的标定方法,通过台架标定测试和整车标定测试,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一、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优点 资源和环境是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永恒主题。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主要载体,在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汽车行业中的新秀。电动汽车在广义上可分为三类,即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与其它的电力驱动系统不同,它需要经常变换运行方式,尤其是在城市行驶状态下,要求电力驱动系统响应迅速、调速范围宽,同时性能稳定。目前应用在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驱动电机既有传统的直流驱动电机和交流感应驱动电机,  相似文献   

19.
以某微型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传导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相互之间的影响,构建了整个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的预测分析模型。仿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了所建立的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预测模型可为电机驱动系统EMC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余茂君  雷丽 《时代汽车》2014,(12):24-27
宇清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上汽、宇通、恒通、申沃、扬子江、东风天翼、安凯、黄海等20多家客车制造公司的电动车,进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汉、南京、厦门、重庆等20多个城市进行试运营。不仅如此,宇清集成式电驱动系统,还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2014年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下文简称"南京青奥会")在中国南京盛大举行,为了体现"绿色节俭可持续"的赛事理念,赛事伊始,南京市政府即在赛事接待用车及城市公交系统中投入运行了1058台纯电动汽车,为来自204个国家及地区的运动员、观众及游客,提供便捷、环保的出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