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运安全体系,推进内河航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海事主管机关对内河安全风险防控与监管体系、航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设置内河船舶抗风等级是关乎内河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对于目前相关规定杂多、不够统一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对各省法规、规章以及香港有关规定的梳理,对典型船舶进行研究,分析在《内河条例》中增设船舶抗风等级要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冰 《天津航海》2014,(1):67-68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详细梳理和分析目前上海内河航道集装箱集疏运发展的概况,主要包括对航道建设、港区规划、船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上海内河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建立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广西以“一主六干五线”构建内河航道体系,促进内河水运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取得了瞩目成绩。“十四五”期间,广西将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体系,提高内河水运经济发展能力。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内河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内河交通运输发展、研发推广内河航运适用船型,做好水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内河航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内河航运的进一步发展,船舶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导致水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河航道船舶交通管理机制,对航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内河航道船舶交通流量的预测方法,该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内河航运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内河航道的综合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因素作量化分析,形成因素重要度排序,得出3个显著变量:GDP、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水位。基于3个变量与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关系,剖析我国主要内河港口的现存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内河航运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出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战略部署和出台《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为贵州省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贵州内河航运发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局长韩剑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建设或规划建设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的介绍,分析上海地区现今内河集装箱运输还难得一见的主要原因.结合上海内河航道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内河航运的特点,提出了加快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施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对沟通我国南北黄金水道,提高京杭运河整体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建设目标,完善我国内河航道网及长三角地区的航道网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的建设将与杭甬运河、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对接,组成了浙江省内河主干网,进而实现“通江达海”,对完善沿海港口的集疏运体系,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项目将结合“二轮治太”和文物保护,有利于浙北地区的水环境改善和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内河航道在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内河水陆运输的载体,内河航道直接影响了内河航运的发展前景,为了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就需要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基于此,本文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长俭 《水运管理》2011,33(8):7-10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刚要》)明确提出的"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精神,论述《规划纲要》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分析及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政策导向等内涵,认为当前我国内河水运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应以《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刻理解《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对内河水运的影响,优化综合运输结构,构建现代化内河水运产业体系,加强内河水运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内河水运绿色发展,完善内河水运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方式,全面推进内河水运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与内河船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改革建造工艺,振兴内河船厂。造船是劳动力、技术和资金三者高度密集的综合生产体系。船体建造方案决定了船厂的主要工艺装备的配置、生产流程和劳动力的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运》2007,(7):10-12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规划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本项规划的重点更加突出了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这项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是全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安全系统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鼓励悬挂外旗的中资船舶回国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悬挂五星红旗航行。  相似文献   

13.
沈新琴 《中国水运》2014,(11):80-81
在如今现代化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内河航道网是重点的基础工程,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优势,还必须要做好内河航道的航道建设工作和航道治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内河航道的标准;而我国国土幅员广阔,江河湖海较多,鉴于内河运输是水上运输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航道的建设发展时内河航运的基础,因此,我国具有在内河运输中较大的发展优势.为了使我国内河航道的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协调相一致,就要充分的利用好我国内河道的优势;文中则通过阐述内河航运的优势,指出建设内河航道在我国的重要意义,并给予了一些治理内河航运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港口与航道     
《中国海事》2005,(5):69-69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部批复了《浙江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浙江省内河航道通过能力将比2002年提高30%以上.到2020年,内河航道年货运量将达到2.5亿吨,骨干航道船舶堵航现象将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5.
张林 《中国水运》2002,(3):29-30
1990年建设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标准GB139-90>(以下简称"90标准"),它是我国内河航道规划、设计和管理所依据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一标准的颁布和执行,对于推动内河航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水运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标准的制订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90标准"执行十年来,内河航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河水运的货种、船型、服务对象也有所改变,"90标准"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日益显露,如不及时修订,将对"十五"期及以后的航道建设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修订"90标准"不仅必要而且变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09,(4):1-1
当前,广东内河水运发展不平衡。珠三角水网地区内河航运相对发达,而北江、东江和韩江等河流拥有较大的水运发展潜力但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发展广东省内河水运,特别是加快“环珠三角”内河水运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广东揽岭南江河之利,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集珠江水运之精华,内河水运相对发达,有力地促进了沿江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调进煤炭的33%、进口油气的50%、进口粮食的66%都通过内河集疏运,  相似文献   

17.
内河船员是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业的起步和发展而产生和成长的,内河船员队伍也日渐成熟,规模日益庞大,素质不断提高。可以说,中国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郜内河船员的奋斗史。内河船员在推动内河航运业发展和拉动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峻 《中国水运》2010,334(5):42-42
为进一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建设内河航道网站,介绍了内河航道网站的内容、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中国海事》2011,(3):78-79
交通运输部进一步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2月1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李盛霖强调,各司局、各单位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共同促进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他要求贯彻落实《意见》要充分体现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关键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内河航运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关系;重点推进与全面推进的关系;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的关系;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暴露出规定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存在低于国际通行的内河防污染标准的问题,弱化了内河航运防污染执法的全面性和威严性。对该规则进行修订研究,完善内河航运应设立的防污染管理规制,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