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道港口》2006,27(1):44-44
本刊从天津港获悉,为适应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大型泊位的能力,提高港口公共基础服务水平,国家发展委已批复天津港25万t级航道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在15万t级航道基础上进行加深、拓宽和外延,航道工程全长37km。其中,30km航段按25万t级油轮单向航道建设,7h航段按20万t级散货船单向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2.
梧州海事局辖区浔江水域的航道条件恶劣,暗礁丛立,航道弯曲浅窄,是船舶航行的险要航段.虽然航道经过多次整治,但是枯水时期的航道维护水深仍达不到三级航道要求,满足不了稍大吨位船舶的吃水需要,驾驶人员操纵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事故,为此,笔者提出该航段概况及航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张浩  肖金龙  温泉 《水运工程》2019,(7):110-114
针对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该航段通行船舶运力及构成的变化特征,以促进航道服务水平和航运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船舶流量年均递减率1. 8%、总净载质量年均递增率9. 0%、船舶年均大型化率11%;以城陵矶断面为界,上、下航段船舶日均流量之比为1∶2. 2,上航段内5 000 t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5 000 t以下船舶占比不断下降;下航段内万吨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万吨以下船舶占比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显著,对航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证据理论和模糊集理论,分析航道尺度、水文条件、运行强度和航标配置等影响航道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模糊子集引入证据空间,结合专家意见得到模糊集合确定概率分配函数;并通过证据理论函数合成法则,得出航道安全系统的信任度函数.选取川江航槽中引航操作难度最大的航段--柴盘子航段(585.0~588.0 km/左槽)为例进行航道安全性评价,证明该方法在航道安全评估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可为航道、海事及船舶驾引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钱龙 《珠江水运》2021,(7):50-51
导标是航道建设所常见的一类视觉航标,其对于船舶安全航行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导标均位于港口工业区或远离城市的偏远海边,其设计基本均仅考虑满足基本的导、助航功能需求,几无美观可言。湛江港霞海导标作为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导标,其设计不仅满足导、助航功能需求,同时在美学设计上进行了更多的研究考量,使之能够与周边城市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金华兰溪港方下店港区进港航道是《金华兰溪港总体规划》首期建设项目,起点为方下店港区,终点为兰江上游顶端马公滩,全长4.5km。该段航道在富春江电站水库回水范围,主航道为河道的中泓最深范围,是汛期流速最快的水域,由此造成主航道内中粗沙难以存积,河床地质以沙卵石为主。随着近几年该区域沙石料开采,航道水深条件有所改善。该航段下游3.5km目前已基本达Ⅵ级航道标准,上游1km(即兰溪电厂处)为自然状态,现状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100吨级以上船舶难以上行。  相似文献   

7.
孔庄  项雨略  廖鹏  陈虹 《水运工程》2020,(4):125-129
为分析内河航道局部缩窄段交通运行状态,根据航道单线交替通航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缩窄航段的交通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船流量大小和方向分布影响缩窄航道的交通运行状态,2个方向船流量差异较大时船舶集中通行有助于提高通航效率,但会增加部分船舶的延误;缩窄航段的通过能力随缩窄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当缩窄段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航段的通过能力接近某一极小值。实践中可根据航运需求,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安排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大丰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大丰港水域的航道条件、导航条件、水文气象条件作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大丰港进出口船舶的安全经济航法体系,推出了适用于大丰港水域船舶的浮标导航、雷达导航、导标导航方法;新航法促使大丰港进出口船舶的通航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9.
匡冠生 《中国水运》2009,(12):52-53
长江部分航段实行船舶定线制后,把原来的混合交叉型航道改为深水航道、推荐航道和特定航道,在深水航道上由分隔带(线)分隔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设立大型船舶的上、下行航路,在同向行驶的上、下行航路外侧设立供小型船舶行驶的推荐航道,  相似文献   

10.
今年内,我国内河第一段数字航道将在长江下游南京至浏河口311公里航段建成。届时,航行在这段航道的船舶将可以使用长江航道局全新开发的电子海图,实现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1.
草尾河阿弥石至响水坎段航道疏浚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洞庭湖区草尾河阿弥石至响水坎11km河段滩群碍航特征,提出航道整治原则,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了航道疏浚方案,工程竣工后的实测资料证明,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三峡库区航道的情况,对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行船舶的类型及航道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是可行的。对航道维护尺度进行了计算校核,目前航道维护尺度标准基本满足现有在川江航行船舶尺度要求。同时介绍了在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航路改革后,由于部分航段未实施炸礁整治,目前汛期不能实现左右分边航行的原因,探讨了航标实行双侧连续配布后,航标等其他航道维护设施布设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京唐港航道扩建工程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泳 《水道港口》2001,22(2):91-94
依据京唐港的自然状况 ,航道和挡沙堤的现状 ,确定研究方法 ,对 3 .5万t级航道进行潮流数学模拟 ,并对泥沙淤积进行分析 ,对航道进行选线、导标布置。最后确定挡沙堤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叶志伟 《水运工程》2019,(10):141-147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新水沙条件对东北水道航道条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东北水道航道演变趋势研究。采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年和系列年试验水沙条件下东北水道水位、流速、流态、地形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在无工程情况下,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来沙量的减小,东北水道航道条件出现不利变化趋势;方案实施后,可以遏制水道的不利变化趋势,维持当前较好的滩槽格局和航道条件,对工程河段沿程水位、流速分布以及近岸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够为航道尺度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楼飞  阮伟 《水运工程》2012,(4):111-116
合理开发北港航道可缓解目前长江口主航道在南港段面临的巨大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拓宽上海港在长江口的岸线利用范围。通过分析北港航道的开发条件,对北港航道的可开发规模及开发时序作出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可通过规范北港通航,利用自然水深建设5 000吨级航道,部分缓解南港的通航压力;近期可开辟8 m航道,通航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中远期则需全面整治北港,开辟10 m航道,满足3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素江  王华原 《水道港口》2012,33(2):178-184
提出了利用GPS PPK潮位测量技术进行超长航道疏浚工程测量水位控制的方法,并在天津港30万t级航道疏浚工程中得到了效果验证和实际应用。GPS PPK采用的是后处理相位差分技术,其作用距离不受数据传输的约束,可以达到50~80 km,相对于GPS RTK无验潮水深测量、潮位推算技术等远距离潮位控制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靠、现势性好等优势,在超长航道的水位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两坝间河段汛期通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38 km河段是连接三峡库区和葛洲坝下游航道的关键航道。两坝间航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水流条件复杂,是三峡枢纽涉及的航道中较困难的一段,解决好两坝间的通航问题,是三峡枢纽通航的主要环节。因此,提高两坝间河段通航流量对延长通航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增加推轮推力,改善推轮操纵性能和减驳减载等改进措施,可将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流量级由上水的20 000 m3/s,提高到45 000 m3/s。  相似文献   

18.
西江航道桂平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之间存在约34 km的水位未衔接段,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选取的江口料场位于长洲枢纽库区回水末端和上游附近滩段。为研究库尾段采砂工程对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须同步考虑上游来水和下游库区回水的变化,建立桂平三江口上游黔江河段16 km和桂平枢纽—长洲枢纽约156 km的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采砂工程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砂工程实施后上游桂平航运枢纽引航道水位降落0.09 m,布岭沙弯道凸岸侧边滩挖除引起主流一定左偏。整体上,除设计流量外,库尾段采砂工程对航道水流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草尾河草尾至泥湾河段航道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洞庭湖区草尾至泥湾58km河段滩险碍航特征和枯水河床形态特点;并根据河道枯水期水流归槽和水面比降与河床纵坡具有趋于平行的对应关系,提出航道疏浚治理原则和方案,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落成洲和鳗鱼沙两个浅滩治理工程的实施,高港浅区段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10年末高港河段的航道通航条件,分析高港边滩演变趋势及对深水航道通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扬中河段的河势基本稳定,高港边滩不会大幅度淤涨,也不易冲刷消失;高港边滩段中上段的航道条件能满足深水航道通航条件,高港边滩下段存在轻微碍航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