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海源  乔岭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09,30(6):381-384
依据台州湾外海的风浪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抛物形缓坡方程、Boussinesq方程及小风区成浪对工程区波浪条件进行计算,得到了工程区不同重现期波浪要素,并通过分析得到了工程区波浪年分频分级情况。通过计算与分析可知台州湾外海为台风大浪区;台州湾内由于受众多岛屿掩护,经过地形的折射、绕射和破碎影响,与外海相比波浪衰减达到50%左右;工程区NE向H1%波高约为6.5m,H4%波高超过1.0m的频率每年在20d以下,建港的波浪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
湛江湾外航道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基于近期湛江湾外30万t级航道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多年海图等资料,分析了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特征,并对其淤积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主要集中在B点东西两侧K17+000~K31+000,航道平均淤强在0.44~0.65 m;中线北侧航道淤积强度和淤积量均大于南侧,且这种淤积态势将继续存在;航道南北两侧浅滩就地搬运的泥沙为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来源,航道B点附近海域北侧浅滩泥沙在侵蚀后自北向南搬运,形成底沙输移,是目前航道B点附近淤积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南侧浅滩不会对航道的淤积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5,(5):369-377
通过现场实测的波浪、潮位、潮流、含沙量、底质等资料分析,岸滩演变分析、设计水位计算、外海设计波要素计算及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椒江口台州湾的头门岛附近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进行了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工程海区水深条件好,潮汐动力强,实测水体含沙量不大,泥沙来源少,底质条件好,岸滩长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外海波浪较大,但在众多岛屿的掩护以及向岸水深变浅的影响下,工程区域的波浪相对外海明显减小;(3)头门岛大型港口建设对椒江口影响甚小。综上,头门岛附近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艳  吴福林 《中国水运》2014,(9):294-295
拟建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位于辐射沙脊南翼的小洋港南岸,该岸段处于黄沙洋水道与烂沙洋水道交汇处,水沙流条件较为复杂且进港航道所依赖的近岸潮沟活动频繁。航道的选线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及建成后的维护费用。本项研究在充分认识该渔港所在海域的水沙条件的基础上,论证了进港航道选线的合理性,优化口门区平面布置。研究表明,掘苴新闸下港道东南汊港道长期存在,属工程区岸段最主要的大型潮沟,这一潮沟在1997年以来近有向岸发育曲流的趋势,潮沟规模变化不大,潮沟两侧滩面较低,归槽水量充足,是较为可靠的通航依托。同时为隔断北汊港道,稳定东南港汊流路,宜在渔港口门区布置顺槽沟延伸约1.4km的导流堤,隔断港道直接向北的路径,保持南港汊稳定。  相似文献   

5.
卢鹏飞 《中国水运》2014,(8):204-205
根据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的产业布局,结合规划范围内的水资源条件,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条件对规划的保障能力和约束因素,论证了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台州湾海域水文泥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苗  闫勇  吴以喜 《水道港口》2009,30(4):246-252
文章结合台州湾海域历史上各年代、各测次的水文泥沙测验和实测地形资料,对该海区1934~1998年和1988~2003年2个不同时间长度内的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州湾属于强潮海域,具有潮差大、潮汐动力强的特点;该海区在1988年以前处于略有淤积状态,而1988年后期处于冲淤基本平衡的稳定状况;椒江口内高含沙水体的往返运移对湾内水域冲淤变化的影响甚小;造成该海区海床变化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浙江东海岸沿岸泥沙运动,随着来自长江口泥沙的逐年减少,该海域的海床形态基本趋于稳定,海域含沙量逐步降低,为台州市深水港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泥沙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卓  叶荣辉  卜春春  康琮 《水道港口》2009,30(6):402-407
为了预测铁山湾水域建港方案给当地水动力及泥沙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率定后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吻合良好。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建港后,潮位变化幅度不大,水位抬升主要在码头前沿,最高不超过0.7cm;流速在普遍降低的同时,局部区域会有增加;由于航道加深,纳潮量在建港后总体却呈增加的趋势,而航道内泥沙的淤积以底沙为主,但总体较少,不会对通航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基于ADCIRC+SWAN和Delft3D+SWAN模式建立双层嵌套的水沙地貌数学模型。根据路径特征将影响通州湾的所有台风分为5类,选取每类的代表性台风驱动模型,计算分析通州湾北部规划港区及周边海域的泥沙骤淤和地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港区建设状况下,台风引起的海域冲淤变化幅度在±0.18 m以内,平均冲淤厚度0.05~0.10 m;在匡围方案影响下,研究海域水道沙洲系统受风暴潮影响也不大,风暴冲淤量级较小;一场风暴潮过后3个匡围方案下港区及口门外航道处淤积量均不大,最大局部淤积厚度0.1~0.6 m,且最大淤积厚度主要受台风类型控制;从风暴骤淤的角度,港区匡围方案2略优,但总体差异不大。建议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对匡围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9.
李波  付桂  顾峰峰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22,(12):106-113
针对2020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全部外抛至海洋倾倒区造成疏浚土资源浪费的问题,利用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SHIWM-3D对疏浚土综合利用至横沙浅滩进行固沙保滩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横沙浅滩流态分布、泥沙输运扩散情况、疏浚土落淤效果以及对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1)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后部分泥沙直接落淤,部分泥沙则随涨落潮流扩散输运。2)横沙浅滩区域大潮期间呈现冲刷状态,小潮期间呈现淤积状态,疏浚土在浅滩总体表现为淤积。3)航道疏浚土吹泥上滩至横沙浅滩区域对深水航道的回淤影响不大。4)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至横沙浅滩的方案是可行的,是解决2020年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范武雷  陆伟 《水道港口》2021,42(3):328-333
选取了乐清湾进港航道的一个典型浅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3~2020年的历次水深测量成果与台风信息,以及"玛莉亚"台风后的底泥密度剖面探测、水深跟踪监测资料,综合分析统计了非台风影响、七级台风风圈覆盖、十级台风风圈覆盖情况下该浅段的月均淤积情况.结果表明,该研究段正常年均淤积约0.3~0.5 m;台风7级及以下风圈基...  相似文献   

11.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段的河道特点,分析了柏果滩至雁子石滩河段在上下游枢纽运行前后的水文变化。采用定床水流河工物理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受枢纽调节影响的天然状态水流特点和碍航因素。依据枯水期浅滩局部通航水深不足、水面比降较大等碍航因素,结合回水变动区航道整治原则,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达到了Ⅵ级航道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连太平湾海岸动力地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水下沉积物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海岸岬角处表现为冲刷,海蚀地貌发育,海蚀柱、海蚀崖与海蚀平台发育较为典型,岬湾处海滩呈微淤状,岸滩宽度较大,沉积物中以粗中砂所占的比例最大,并显示北粗南细的格局。太平湾附近海岸进行了大面积的近岸围海养殖工程,目前仍有岸段养参池石堤向海推进,其规模和占海面积均较大,海岸变化幅度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洲—九江河段顺直段边滩频繁冲淤对航道的影响和治理问题,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探讨边滩冲淤与河段浅区航道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段浅滩航道条件与顺直段边滩冲淤有直接关系:边滩完整、位置偏上时,航道条件较好;反之,则较差。基于此提出增强滩体控制力度、限制沿岸槽发展、适当增加浅区冲刷的河段6 m航道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文丹  李孟国  肖辉  麦苗 《水道港口》2012,33(3):194-200
文章研究了台州港临海港区规划围垦后的有关潮流泥沙问题。首先对该海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而后使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手段对台州港规划围垦后的二维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周围水沙环境的影响考虑,该港区规划围垦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何杰  辛文杰 《水道港口》2010,31(5):449-453
采用经过水沙验证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大港湾水域的水沙运动特点,计算了港池泥沙回淤量。模拟结果表明,港池泥沙来源主要为大港湾后方浅滩落潮流挟沙;港池口门处的防波堤对减轻港池泥沙回淤的效果并不显著,港池后方修建围堰可使港池回淤量减小2/3;围堰阻挡了浅滩泥沙进入港池的通道。同时大港湾形成的半封闭港池具有流弱、沙少、回淤较轻的特点,经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16.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北岸6 m×90 m副通航孔桥段位于长江Ⅲ级阶地,施工期水文地质情况变化剧烈,预定的钢套箱法基础施工工艺适应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对浅滩区桥梁基础施工常用围堰形式特点、适用性的分析,结合该工程实际,将基础施工工艺调整为钢板桩围堰法,达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世界海运》2006,29(6):4-5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有许多石油开发区块,由于水浅有冰等因素,使在现有的破冰船和冰区航行技术条件下的航行十分困难。分沿岸冻结区、滩涂堆积区和流冰区等不同区带讨论辽东湾北部海冰存在特征以及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并根据海冰存在特点和海域工程的具体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深、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和海底钻探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 揭示了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虽然较为简单,但沉积物为近代沉积的饱和海相、陆相沉积物,具有含水率高、液化指数高、承载力偏低等特点,并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应铭  赵越  马兴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7,(11):86-9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