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有汶川地震作为参考,但针对玉树这样高海拔、高寒、缺氧地区的震后交通恢复重建,诸多的"第一次",多少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而"科技支持玉树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志愿服务团"的咨询服务,让对灾害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建立起一整套对于自然和公共灾害后的交通运输恢复重建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这是对此次灾难受害者最大的慰藉,亦是一种对赈灾最具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运输经理世界》2010,(12):16-16
本刊讯 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对公路、民航、铁路、邮政等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提出明确要求。公路方面特别要加快干线公路恢复重建,构建“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公路通道。  相似文献   

3.
胡滨用"恰如春风化雨,无声浸润着玉树"来形容科技支持之于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作用。"无论是灾后的应急抢险,还是恢复重建,交通都应排在第一位。"青海省交通厅副厅长胡滨介绍,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为青海省交通运输的主要工作。"抗震救灾,主要是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救援人员的进入和伤员的送出。根据这个情况,玉树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对沿线桥梁的检测和加固,以确保运输的安全,这项工作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而大量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及地下构筑物由于其特殊的空间位置和结构,在地震中具备抗震优势,但同时也存在逃生救援难度大、恢复重建复杂度高等一些难题.信息技术在地下地理空间、抗震预测预警、设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为实现地下空间精确管理、提高地震预测预警水平、快速掌握灾情、迅速开展施救,以及科学规划灾后重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交通运输部组织灾区交通重建调研组赴川开展现场调研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严重地震对汶川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快速重建四川地震灾区交通,科学重建灾区交通系统,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提供先行的道路保障,交通运输部组织了4个灾区交通重建调研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西部地形地貌、水文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较多,地震活跃,高烈度地震频发。山区桥梁作为交通干线工程的重要结构及薄弱环节,灾害风险等级极高,其建设和运营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亟须提高桥梁抗灾能力。"2021中国山区桥梁与隧道结构安全技术交流会上,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良平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地方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专项培训,举办恢复重建技术专项培训班,有力地支撑了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信息园地     
1科技支持玉树灾后交通恢复重建技术志愿服务团对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进行调研指导前日,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交通运输部"科技支持玉树灾后交通恢复重建技术志愿服务团"在我厅相关领导陪同下,对共和至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公路进行现场调研指导,服务团专家克服高原气候寒冷、严重缺氧等困难,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共和至玉树恢复重建公路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一些施  相似文献   

9.
日本危机     
《综合运输》2011,(4):86-86
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本政府面临着灾后重建的巨大挑战,所需重建资金可能高达16万亿日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日本政府的国债已经达到GDP的两倍。受地震重创,经济增长率上升幅度也将下降。如果核危机继续恶化,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灾区交通、通信中断,道路受阻,救援工作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早一分钟了解灾区公路的损毁情况,就意味着可救出更多的人。一般而言,震后遥感地理信息的提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提供灾前历史地理信息;中期提供用于灾后紧急救援的地理现状图;以及后期提供次生灾害监测、灾后评估和重建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向城市,造成许多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市内交通的拥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成了众所公议的难题。《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素、挑战及对策》一书作者以国际视野看问题,在结合众多发达国家交通发展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读本书,读者即可感受到作者对国内交通现状深入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5月6日至7日,交通运输部在成都召开了“抗震救灾,交通科技在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深入总结科技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及恢复重建经验,交流抗震减灾技术成果,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抗震减灾能力和水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总工程师周海涛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正>5月6日,交通运输部在成都召开了"抗震救灾,交通科技在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交通运输厅、科研单位、高校、中交集团的科技主管和负责人以及西部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公路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课题主要研究人员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部科技司主持,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总工程师周海涛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交通物流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现代交通物流产生最大效益的基础。我国已经形成基本的运输网络,下一步交通物流现代化的建设必须以信息化手段为主,充分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的运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运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勇于面对各种挑战,经受住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取得了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运输安全。天灾过后,盛会散场,交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在城市交通方面也不例外。交通行业面对此次的冲击和挑战不可避免地进行了改变,主动且积极地融入了大数据时代,形成了智慧交通的服务模式。本文将对于智慧交通是如何融入大数据时代以及它在大数据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智慧交通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更新升级进行讨论,最后会结合现在人们的需求和大数据技术在现实中所存在的困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话题     
《运输经理世界》2011,(4):133-133
2011年3月,中国社会最具话题性的新闻非“日本地震”莫属。日本地震牵动了中国人的神经。震后的日本交通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一时间微博、论坛热议。在感叹日本震后交通秩序有条不紊的同时,由于交通中断而引起的日货供应短缺、物品上涨等问题也受到中国人的普遍关注。近日,一直备受行业关注的双层客车,似乎已经逼到了悬崖边上。双层客车之死,谁应负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和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这给整个物流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在交通强国发展目标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要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社会、为老百姓提供高效、高品质的货运物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危桥改造的必要性与原则,明确了在旧桥改造中必须要合理选用加固或是拆除重建方法,并以三步梯大桥危桥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概况、拆除重建方案、后张法预应力30m小箱梁施工技术的详细阐述,探讨了后张法预应力小箱梁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基础上,为了确定分区量化指标,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滑坡、泥石流、地震、黄土湿陷、冻土、盐渍化和风沙等7个主要致灾因子进行群聚程度指数计算,确定了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的分区指标并进行了分区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规律性和空间异质性,指数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因子集中的山岭重丘区,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因子较少的平原微丘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