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地铁公共艺术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主题文化塑造方面仍有不足。阐述了地铁公共艺术主题文化的重要性并以地铁公共艺术的主题文化建设较为成功的台湾高雄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美丽岛站和中央公园站的设计目标、设计构想、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公共设计内容,作为国内地铁车站通过设计提升公共艺术主题的借鉴与启示。即:展示主题文化,彰显城市魅力;国际大师巨作,结合地域特色;站体与周边整体设计,公共艺术实现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2.
徐飞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24-后插26
地铁公共艺术以其自由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美学内涵,直接鲜明地展示着地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目前的地铁公共艺术呈现出表现形式单一化、创作手法同质化、设计理念教条化,甚至照搬照抄的状况,使得其作为地域文化展示的"橱窗"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实现,成为地域文化与公众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本文从公共艺术的概念、苏州地铁建设的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苏州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构建的价值及方法,以期使地铁公共艺术创作在传承城市文脉、展示城市文化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郑州地铁艺术墙的建设在展示河南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郑州既有地铁1号、2号线路,在重点站点修建了艺术墙。不同站点的艺术墙具有不同的主题,展示了河南历史文化的传承,彰显了河南地域特色,是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正>地铁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最基本功能的同时,也成了汇聚人流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如何对地铁站进行装饰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纵观当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站装饰设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走现代化、科技化的设计路线,另一种是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路线。本文将以“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站装饰设计的再创作研究”为题进行具体分析。1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站装饰设计的方式1)选取某条线路,对所有车站进行一体化设计针对某一条地铁线路赋予设计主题,对线路内的每座地铁站则按照一站一景的设计原则,赋予特殊的意义。如此,地铁线路内的每座车站既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也为乘客展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种装饰设计方式最典型的当属西安地铁和成都地铁。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地铁的功能已经从单一的公共交通工具转变成为了集载客、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着力打造文化地铁,利用地铁站公共空间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将地铁建设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和宣传名片。本文对敦煌主题在兰州地铁东方红广场站壁画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分析,为推进地铁公共空间提档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空间的主题形式、艺术表现手法,及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地铁部分线路的公共艺术空间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汉地铁艺术主题特色与地域性文化的关联性,总结归纳出武汉地铁6大主题文化特色及艺术表现形式,为地铁站内艺术空间建设和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2月26日,山西人们期盼的首条地铁(太原地铁2号线)终于正式投入运营。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之后,成为山西首条地铁,中国第40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第5个有地铁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地铁长时期的发展以及国人对于文化审美的需求和对于地铁公共艺术价值的意识的觉醒,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们开始考虑如何将城市的独特文化、地方特色和城市风采在地铁空间中呈现,并开始注重地铁空间的人本思想和文化体现,使地铁站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与内涵丰富的综合功能。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发展,我国的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手法还比较单一。希望通过对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为营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与城市文化相契合并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地铁公共空间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建议。文章中提出了艺术与功能相结合、体现地域文化、注重人性化设计以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阐述了在营造地铁站公共艺术空间的多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地铁站是展示与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的名片。近年来,地铁站的文化创意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旨在不断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质量。本文就地铁站的文化创意途径与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完善地铁站的功能、营造人文环境提供参考。1地铁站的文创设计途径1)展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极具创意地展现历史文化、传统艺术,通过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碰撞,突出创意性与新颖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地铁车站是城市形象的一个展示平台,其装饰设计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在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传递出浓厚的民族特色,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内外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效果。1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以西安地铁为例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古都之首,作为十三朝古都,一砖一瓦皆散发着深厚的底蕴与磅礴的力量。因此,西安地铁站的设计,也处处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比如地铁9号线各车站,从灞柳风雪到秦唐风貌,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西安的古文化特色,并兼具国际眼光和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的空间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行政中心站所处的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以及空间构成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地铁空间的合理设计,需要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公共空间的界面、导向、灯光等元素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提升地铁站的空间品质、突出空间的可读性,更能带给乘客丰富的乘车体验和地域感受。对国内地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地域文化,以传播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地域文化魅力.通过阐述地域文化与高铁站房的关系,总结高铁"文化站房"设计理念及地域文化表达手法,以邓州东站为例,基于邓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抽象与变形、模仿与隐喻等手法对地域文化进行抽象化表达,展现了邓州东站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14.
对天津地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天津地铁文化建设应遵循传承性、独特性、多元性、经济性的原则;从物质要素、制度要素、心理要素等层面,提出构建传承天津悠久历史特色的天津地铁文化、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天津地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天津特色的地铁主题文化、具有新颖特色的天津地铁时尚文化、具有创新特色的天津地铁科技文化、具有优雅气质的天津地铁行为文化;针对各地铁线路及车站的地铁文化建设,提出案例策划。  相似文献   

15.
<正>苏州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逐渐形成了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城市精神。吴文化不但为苏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也为城市品牌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支撑。苏州地铁秉承吴门底蕴与现代情怀相交融的设计理念,通过视觉符号的呈现,展示文化内涵,使乘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触摸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丰盈的现代韵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发展,地域文化与人性化设计表达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铁站房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地域文化的展示尤为重要.从文化元素提取、文化元素体现、人性化设计3个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人性化设计在我国高铁站房中的应用思路与实现,并以平顶山西站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玉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4):后插24-后插25
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直接鲜明地承载着地域人文精神.苏州目前建成营运的1-5号线轨道交通,其公共艺术作品对打造苏州江南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暴露出形式单一、商业气息过浓等方面的不足.要想弥补这些不足,就需要进一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发掘江南文化的内涵,创新江南文化的展示载体,拓宽轨道交通公共艺术与...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为例,从用户体验感、载体的功用度、设计协同度及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该系统设计的建议.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不仅通过管理空间或环境信息为使用者指引方向并提供服务,也体现了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设计中要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地铁文化差异与国际标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内在建地铁车站与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结合日益增多,设计过程中存在地铁与枢纽换乘、客流流线组织等重难点问题。在太原地铁1号线东广场站的设计中,地铁与国铁的换乘采用单循环通道换乘,避免地铁、国铁、公交等交通枢纽之间换乘客流的交叉,增大公共区非付费区面积,缓解地铁进站客流的拥堵。并利用Anylogic客流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发现优化后的换乘方案乘客体验效果好,服务水平高。最后总结地铁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