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空间数据库无法直接应用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库格式向AutoCAD格式的转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效获取铁路勘察设计所需地形图,采用了如下的数据转换解决方案:(1)简单地理空间数据集向AutoCAD的地图转换不涉及属性的拆分与重组,主要在小型GIS平台GlobalMapper下完成;(2)利用ArcGIS平台嵌入的空间数据转换工具(Spatial ETL),实现ArcGIS Coverage中型数据集向AutoCAD的地图转换;(3)采用FME空间数据操作引擎,实现MDB和GDB等大型、复杂数据库向AutoCAD的地图转换。由于地理空间数据集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冗余度的存在,应优先选取感兴趣的图层及属性字段,进行必要的语义重组,避免转换过程中出现数据冗余度大、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提高转换和应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广州地铁建设城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的作法。以地理空间为背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把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完成的处于分散、互不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数据(可视为二维、三维空间数据)建立起相互关系,并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可随时可查阅、检索及调用这些资料数据。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目前GIS在不同软件系统间进行数据转换的 3种普遍方式 ,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通过讨论比较笔者认为基于CNSDT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的数据转换方式是GIS数据转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GIS的铁路选线设计,关键的技术实现是空间数据的统一与转换,建立在地理元数据标准之上的统一空间数据架构,是实现从工程数据到地球空间数据转换的依据,通过空间变换机制,实现工程数据与GIS空间数据的统一,并运用GIS的空间数据组织能力、空间分析与三维建模表达技术,为工程设计提供作业数据与直观的分析应用平台。研究结论:基于GIS的铁路选线设计,不仅为基于空间分析的方案策划、工程设计、数据获取、数量统计与三维展示提供了广泛地面向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也为大区域的空间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数据组织基础,展现出与传统平面设计的优势,为大区域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5.
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估是地铁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南宁地铁2号线岩溶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展现和分析不良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进行隧道穿越区域的岩溶塌陷风险评价;针对不同岩溶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根据施工信息和监测信息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上进行地铁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进而采取不同防治措施,以及进行隧道安全预警预报。基于BIM与GIS结合应用的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综合考虑了地铁隧道结构模型宏观地理环境,可为地铁隧道结构安全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心理学理论背景下,分析了乘客进入地铁地下空间的心理行为及感受。通过地铁导视系统与认知地图的搭建,剖析完善的地铁空间认知元素,并以此为设计对象,对地铁导视系统中乘客方向感缺失等问题作出一些具体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资增加,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也飞速发展,城区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地铁保护区也越来越多,这些区域内多存在在建或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可能造成地铁结构变形,增加地铁运营的风险,因此,对地铁保护区内结构进行安全监测受到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重视。依托武汉市长江多级阶地典型的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项目,详细论述地铁保护区变形安全监测的方案设计、实施及控制指标等因素,并通过对比现场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各因素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武汉地区的地质特征提出地铁保护区应考虑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为降低武汉地区地铁保护区内的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Web端多为栅格瓦片,矢量瓦片技术在铁路GIS行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针对目前铁路系统Web端对铁路GIS空间矢量数据利用率不高、互动性不强、图层等级与表达效果不具有通用性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矢量瓦片技术和铁路GIS空间分层表达技术的数据可视化应用新模式,以及铁路GIS空间分层表达技术应用场景及效能。结果表明,新模式下构建的铁路GIS空间地图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矢量数据利用率、要素表达规范化水平,为更有效的铁路GIS空间分层表达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铁路GIS地图的高效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地铁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SVG(可扩展矢量图)和其他业务数据的数字地铁信息资源集成模型。给出了数字地铁信息资源集成模型的数据构成和应用架构。通过上海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试点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常用GIS数据转换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目前GIS在不同软件系统间进行数据转换的3种普遍方式,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通过讨论比较笔者认为基于CNSDT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转换方式是GIS数据转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地铁变形监测数据和各种图面资料作为信息源,结合已成型的地铁变形监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铁施工经验以及多年的GIS二次开发经验,利用GIS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7.0及二次开发工具MapX5.0,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铁变形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着重阐述了该系统建立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进行了系统在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在一个牵引系统故障时,列车自动运行(AT10)模式下停车有时会产生冲标.应用列车系统自身工具软件,采集了列车正常运行、1个ICU(逆变器控制单元)故障、2个ICU故障等三种状态下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列车ICU故障后,由于低速时列车需要进行气制动补充,而电一气制动转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铁路施工组织平面图的绘制以人工为主,存在绘制周期长、精度不高、工作量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应用国产CAD控件和GDAL开源软件库自动生成铁路施工组织平面图的方法:依据铁路线路数据计算平面图出图范围,利用GDAL处理出图范围内的地图底图和矢量数据,使用CAD控件完成铁路施工组织平面图所有数据的绘制。基于该方法完成了软件开发,并以某铁路工程为例,分析不同铁路里程、不同地图层级下生成平面图的耗时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出图效率高,便于绘制铁路工程项目不同设计阶段所需的施工组织平面图,极大地减轻了设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地铁线网运营及应急指挥的智能化水平,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地铁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MMCC)项目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并结合相关的设计原则进行 GIS 总体设计,在日常和应急 2 种应用场景下实现定位、展示、路径规划等功能。实践证明,GIS 与 MMCC 的深度融合应用可满足青岛地铁运营管理的需要,对其他城市地铁的 GIS 应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隧道出现的形变问题,提出利用车载激光雷达对地铁隧道进行扫描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测得的点云数据需进行坐标转换,在点云数据预处理时通过统计滤波与双边滤波相结合的算法去噪,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断面拟合得到光滑拟合曲线。对不同时期检测的同一位置断面进行局部形变分析,对某一区间段不同位置断面进行区间收敛分析,实现地铁隧道断面的形变分析。通过该方法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地铁隧道的形变信息,对实现地铁隧道形变动态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当今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此提出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创新的问题。提出了只有研究地铁车站使用者即“人”的行为与心理,并分别落实在功能与环境空间(艺术)设计上,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才能够做到创新的观点。简要地分析了人的行为与车站功能设计的关系和人的心理与车站环境空间设计的联系,初步探讨了如何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铁电动车组交流牵引计算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了一种地铁电动车组交流牵引计算模型,介绍了基于Windows环境下所开发的相应的系统仿真程序,并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其结果达到了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要求,也与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基本一致。该软件通过模拟地铁电动车组的实际运行,计算出电动车组的运行距离、运行速度、从接触网受取功率(或电流)以及能耗等随时间的变化量。然后,再将这些数据经过功能性处理,以满足不同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将动车组运用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解决数据不能转换为可用结果的问题。依托大数据分析软件Tableau、按照大数据分析的流程进行处理及分析,实现了闸片磨耗率、磨耗差异、偏磨量等多角度展示,同时,结合地图与GPS坐标对故障分布进行了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处理技术可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地铁车辆运行时与地面监控系统之间进行可靠通信,设计了以ATxmega384C3为核心的基于CDMA2000网络的车载无线通信系统。阐述了CDMA2000网络的优点,并对系统原理的关键技术做了理论分析。介绍了车载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帧格式,并给出ATxmega384C3为核心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数据发送与接收的流程,该系统可实时、可靠地与地面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为地铁车辆维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