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工格栅加固浅层软土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土工格栅加固浅层软土地基的效果,对公路软土地基稳定性进行现场监测,通过试验确定土和格栅的计算参数;运用有限元理论,研究浅层软土地基在分级加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并分析格栅加筋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侧向位移值和竖向位移值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吻合;铺设格栅能有效地控制软土地基的侧向位移,而对减少路堤的竖向位移效果不明显;随着路堤填土的增加,土工格栅的拉力逐渐增加,并且格栅拉力的峰值有逐渐向路基中线方向移动的趋势;加筋模量增大,格栅对坡脚下各点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增强,对路堤底部沉降的变化没有影响;铺设多层格栅比铺设1层处理效果好,但不显著;如果只铺设1层土工格栅,那么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对侧向位移约束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加固道路软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公路工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时有发生,土工格栅以其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正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结合国道107线河南境内的一段工程改造中土工格栅处理软基的实便,分析了土工格栅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FLAC 3D)对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地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联合加固后地基的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际监测分析结果相对比,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粉喷桩与土工格栅相结合方案处理天汊路改建工程中舜时滑塌段软土路基,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工后沉降小,提高地基承载力见效快的特点,是快速处理局部软土路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经粉体搅拌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减少较多,路基土侧向位移量减少,能承受较快的加荷速率,对解决软土地基高填地基的稳定、沉降及加快施工进度等很有裨益,文章结合京福高速公路的施工实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粉喷桩复合路基的沉降特性与预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高速公路试验段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探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及沉降预测方法。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粉喷桩复合地基具有工后沉降小、沉降量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在预压期粉喷桩复合路基沉降与桩身压缩性成比例;分层总和法用于预测粉喷桩路基沉降量,效果不理想;双曲线法和灰色GM(1,1)模型比较适合用于粉喷桩复合路基沉降预测。而三点法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13.
14.
水泥土粉喷桩和软土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进行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特性研究。在静载荷试验基础上,分别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桩土应力比以及桩间土所承担的总上部荷载的百分比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粉喷桩的桩身强度上部较大而下部较小等结论,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诸多沿海城市正全力支持滨海新区建设,以拓展城市建设框架,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速城市升级速度.滨海地区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内陆城市,建设地质条件会因临海而更为复杂,给城市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结合一个具体的滨海地区城市道路,从其地基处理的案例出发,在实际工程地质勘探的成果上,探讨软基等滨海地基的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铁路桩承式路基中桩基的累积沉降发展对路基变形影响很大,为有效控制路基变形并利于后续运营,有必要深入研究竖向循环荷载下单桩的累积沉降发展规律。通过新研发的土体加压装置对模型试验中桩侧土体施加额外的侧向压力,开展了竖向循环荷载下双层地基中单桩模型试验,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循环荷载下侧向压力对桩顶累积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侧向增压地基中循环荷载频率、循环荷载比(CLR)、静偏荷载比(SLR)对桩顶累积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侧向压力不仅提高了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还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的影响明显,尤其循环荷载较小时增加侧向压力可能会改变桩顶累积沉降的发展模式。循环荷载下单桩的桩顶累积沉降明显受到循环次数、SLR、CLR及循环荷载频率的影响,桩顶累积沉降随着循环次数、CLR和SLR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循环加载前期的桩顶累积沉降发展较快,CLR对桩顶累积沉降的影响比SLR的大;荷载频率的增大同样会导致桩顶累积沉降增加,并朝着不利于桩基安全的方向发展;发展型的桩顶累积沉降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进行表述。当前仅以荷载大小作为桩顶累积沉降发展类型的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在工程设计及运营中特别注意循环荷载频率、CLR、SLR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盘锦大桥北侧桥头引线软土地基处理为例,阐述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工艺流程、施工技术参数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玉珠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6):22-23
为解决公路软土地基承载力过低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依托工程,采用挤密碎石桩处置软土地基,为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挤密碎石桩消除软土地基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围海造地区域面积越来越大,在此类地基情况上进行市政工程建设很少,无成熟经验可借鉴,迫切需要针对围海造地区域软基处理进行研究。对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工期紧的情况下,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可以较好的处理围海造地区域道路软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施工不当或者侧向堆载、开挖常常导致桩身倾斜,扶正难度较大,且目前对倾斜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性状缺乏相关研究,其可能导致新的工程病害,基于此,设计模型箱和加载装置,对竖向重复加卸载下倾斜桩复合地基变形规律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加载过程中,倾斜桩顶及其复合地基沉降和侧移均随荷载增大而增大,其增长率随荷载增大而增大、随加载次数增大而减小;卸载过程中,卸载初期的倾斜桩顶及其复合地基沉降和侧移变化不明显,最后1~2级低压力时才出现弹性变形;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随倾斜角增加而增大,倾斜桩存在“沉降临界倾斜角”(试验前3次加卸载循环其值为6°),随土体密实度提高而降低,倾斜角小于该临界值时,倾斜对桩的沉降影响不大,反之,桩顶沉降量随倾斜角增加而快速增大;倾斜桩存在“侧移临界倾斜角”(试验为9°),为侧移峰值对应倾斜角;倾斜角度小于该临界值时,桩顶侧移随倾斜角增大而增大,反之,桩顶侧移随倾斜角增大而减小,“侧移临界倾斜角”大于“沉降临界倾斜角”;相同荷载作用下,倾斜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大于倾斜桩沉降,而侧移比倾斜角6°桩大,比倾斜角12°桩小,桩身倾斜时,倾斜桩与复合地基的侧移量远比其沉降量小,但是侧移比沉降更为敏感。工程中,应尽量减少桩身倾斜,降低倾斜桩及其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和侧移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