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2座桥和3座桥构成的复线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桥间距和不同斜流交角情况下复线桥的水流流场,得到了修建复线桥后通航净宽的减小值,提出了计算净宽减小值的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桥轴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的增大,通航净宽相应减小,需增大航宽;而桥梁间距与桥梁数目的增加,会使桥洞纵深长度增加,巷道效应更加明显,通航净宽也会增大.故桥洞长度及桥轴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是影响巷道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卞华  姜晔 《江苏交通工程》2001,(B12):179-185
本文在充分研究现状及整治后扬州西北绕城公路京杭运河大桥桥址附近水流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内河通航标准》,计算分析论证了大桥不致降低原河道通过能力的最小通航净宽尺度,为大桥设计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区河流桥群河段的选址、桥梁间距及桥跨布置对桥区通航条件的影响较大。长江菜园坝桥群河段通航环境复杂,通过模型试验,按建桥的顺序研究桥梁建设对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船舶操纵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石板坡重庆长江大桥对桥群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相对最大,航道变得狭窄、弯曲,通航净宽尺度不足,桥群河段的通航条件较差;菜园坝大桥主通航孔虽然一跨过通航水域,但与石板坡间距较近,下行船舶在通过菜园坝大桥后应及时调整航向和船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应整体考虑桥群河段的通航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新建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小安溪桥航道的通航条件,建立工程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低通航水位和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尺度、桥梁通航影响分析等参数。论证结果表明:近年来桥区河段河床及河势基本稳定,河演分析表明桥位附近不会发生主槽易位、河床转型的状况,桥区河段河势、河床稳定;建桥后流场仅局限在桥位附近较小范围内变化,泥沙淤积和冲刷范围有限,不存在桥区河势条件改变的水动力和河床边界条件;建桥后桥区河段河床仍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状态,桥区河段的平面形态、深槽位置不会有较大变化,滩槽格局稳定,建桥未对桥址河段河势产生不利影响;设计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258.53 m,最低通航水位为255.01 m,通航净高为14.36 m,单孔单向通航净宽29.50 m,单孔双向通航净宽51.00 m,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鹅公岩大桥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鹅公岩大桥桥区河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对大桥修建前后桥位处的通航净空尺度,整个桥区河段上,下行水流条件及航道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鹅公岩大桥修建后对通航影响甚小,桥位及桥型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结合三峡通航工程中运输船舶的尺度论证问题,建立了船队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在计算了船队回转和Z形操舵并与相应试验比较的基础上,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对船队操纵运动的实时仿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江苏地区航道过河建筑物(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的现状和《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中相应等级航道通航净空尺度要求之间的差异,从执行标准的延续性、船舶运输的通达性和降低工程造价并减少对航道沿线居民、工矿企业的出行影响出发,提出了适合江苏地区四级及以上航道过河建筑物(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了桥梁通航净空尺度、桥位等与航道通航的关系,为跨航道桥梁的通航净空设计和桥址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港口和码头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在港口和码头的建设过程中,港口通航水域的尺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港口通航水域的尺度做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误差在15~28 m,具有较高的精确度。LNG船进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10~250艘·h-1、120~230艘·h-1;LNG船出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40~240艘·h-1、90~230艘·h-1。从通航效率的角度, 建议LNG船在满潮前1 h的白天时段进港,航速可保持11 kn以上,但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航速; 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建议 LNG 船在满潮后 1 h 的白天时段出港且航速保持 9.5 kn 以下,以保障 LNG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