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 ,近年来国内原油年产量徘徊不前。自 1 993年起 ,我国石油需求量就已大于生产量 ,成为一个石油纯进口国。据预测 ,未来 1 5年内 ,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以每年 70 0万吨的速度增长 ,到 2 0 1 0年进口量将达 1 2亿吨以上。为了确保我国石油消费和战略储备的需要 ,建立可靠的进口原油运输线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 ,东南亚各主要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可开采量不断减少 ,我国进口原油的货…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在世界石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中国原油进口量逐年上升情况下,国际油船市场一直稳中趋升;我国进口石油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国内航企油船承运的份额确实偏低,需建立大型油船船队以扩大我国远洋石油运输能力。随着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船企有望不断扩大承建VLCC的市场份额,我国超大型油船建造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在1亿t左右。从进口来源看,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其中49.6%来自中东,22.8%来自非洲,15.2%来自东南亚,海运量约6450万t。随着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9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确保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对我国能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石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存在的主要风险,重点从替代海运通道角度提出保证我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闵光 《海运情报》2005,(3):21-21
中国国内的原油生产量增长停滞,而石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增长,在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进口量逐年扩大。中国2003年的石油进口量为9112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上半年的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9.3%,约为6102万吨,如按年率换算,全年的实际进口量将达1.2亿吨。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的新船厂在超级油轮(VLCC)建造方面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很显然,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国家要求国油国运——大约一半的原油需要通过中国自己的船队运输,这就要求中国扩大现有20艘VLCC的船队规模,再新增70多艘。中国每天进口约300万桶原油,约为总需求的45%。因为国内原油资源相当有限,进口原油的数量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世界VLCC/ULCC 油轮船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进口油航线的分析,论证我国进口原油的经济船型,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原油码头建设规模的经济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血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进口原油依存度不断上升,2013年进口份额已近60%。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年原油累计进口28195万吨,其中通过海上运输近26817万吨,占石油总进口量的95%。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升至80%。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步上升,石油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运输安全可以说是我国石油安全、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实施国家石油战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了“关于我国政府应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加强国家石油安全的提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要在21世纪与世界石油大国形成“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战略格局,加快石油战略储备步伐,建立一支海上油运“国家队”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原油进口及原油码头基本情况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3年开始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原油净进口量/原油消费总量)不断提高。表1显示了2006年至2012年我国原油生产、消费、进口的基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原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国产原油自给率逐年下降,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局面已不可逆转。有学者根据我国原油进口与GDP增长的关系,预测2015年将进口原油3.55亿t,2020年达到4.4亿t。虽然近几年我国在陆路开辟了新的输油通道,进口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原油进口以海运为主的形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海湾至中国港口VLCC航线的风险水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逐年提高。年进口原油的数量早已突破亿吨大关。我国水路运输的原油大部分从海湾进口,作为承载中国进口原油的主力船型VLCC(VERY LARGE CRUDE CRRIER超大型油轮).每个月从海湾进口原油挂靠我国青岛和宁波等港的次数达30余艘(次)。据预测2010年我国油船需求量有可能达到205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2.
加强油类装卸作业防污染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航运大国,也是石油进口大国,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每年海上石油运输量近3亿吨。据专家预测,至2010年期间我国石油需求年增长率在4.3%~5.4%之间,水上石油运输将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相当一部分的石油包括油制品通过内河水域进入我国内陆,例如,佛山辖区2004年的水路油运量已达1000万吨以上,相对于海上油类运输,内河油船又具有吨位小,船龄长,标准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19-20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源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而进口主要路径是马六甲海峡,这给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成为眼下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考虑到物流成本和物流安全问题,增加管道运输或通过船运避开马六甲海峡进口的比例,成了石油进口多元化选择的重点。同时,考虑石油进口战略要以“铁矿石价格谈判”案例为鉴,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参股海外油田,控制油气资源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油轮企业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凌 《航海技术》2004,(5):69-7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石油进口的需求量日趋增大。据国家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需求原油约1.6亿吨,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然而,目前我国进口石油有90%的运输业务由外轮承担,国轮只占10%。我国加入WTO后,油轮企业又面临竞争激烈的国际油轮市场。我国油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根据目前国际油运市场状况和我国能源政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宁波港作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基地之一及周边地区的石油中转站,每天进出的油轮很多。由于VLCC 的吃水很大,受虾峙门口外浅滩(最小基准水深 18.2m)的限制,都采取在口外过驳后候潮进港或根据船舶吃水候潮直接进口在虾峙门锚地锚泊等待引航。  相似文献   

16.
由于石油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且消费区域分散等原因,导致石油的长距离运输,而海运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选择海运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文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石油进口海洋运输的布局探讨,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石油进口的海洋运输的风险探讨。通过探讨,最后提出发展我国石油进口海洋运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能源,主要是石油,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诱因,大国之间下在打一声没有硝烟的石油争夺战。我国从1993年起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原油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03年进口将达8000万吨。石油净进口国的储备量应达到适应120天中断供应的水平。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国家,国内石化企业的石油商业储备也只能维持7天左右的生产用量。海运成本仅是管道运输成本的1/15,今后海运仍然将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通道。我国进口石油只有10%由国轮船队承运。  相似文献   

18.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1,(10):I0008-I0009
据悉.中国预计在未来7年内至少需要60艘VLCC新造船来满足不断扩大的石油精炼能力,并设定了未来石油进口总量50%要依赖国有船舶运输的目标。船舶经纪人称.此前曾传言中国欲建造80艘新造船.劳氏日报称此举将极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营VLCC的软硬件设施日益完善,这都为我国发展VLCC船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从船舶经济论证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对我国发展VLCC的船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4.管道、铁路等输送方式进口原油,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管道、铁路等不仅成本较高,而且输送量有限,更缺乏灵活性且充满诸多变数。年进口原油的“大头”,仍将是以海上运输为主。打造VLCC船队势在必行今年3月13日,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确定了东西伯利亚原油出口管道分两期施工的方案,同时,决定第一期实施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管道。要知道,在2001年7月17日,中俄双方于莫斯科签署协议时,原定管道的走向是从贝加尔湖西南的安加尔斯克,直接由我国的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安大线。现已改为与日本提出的、从安加尔斯克到远东地区港口城市——纳霍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