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振林  赵京华 《汽车工程》1996,18(1):26-31,34
本文运用啮合原理分析方法做了变速比转向器齿条齿扇传动的啮合线方程、齿扇的齿廓方程,导出了锥形齿扇被切削时小端不根切、大端不尖的变位系数和齿扇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啮合原理分析方法给出了变速比转向器齿条齿扇传动的啮合线方程、齿扇的齿廓方程,导出了锥形齿扇被切削时小端不根切、大端不尖的变位系数和齿扇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张振林 《汽车技术》1990,(11):44-49
利用啮合原理的分析方法,给出了变速比转向器中齿条-齿扇传动的啮合线方程、齿扇的齿廓方程,推导出锥形齿扇被切削时小端不根切、大端不变尖的变位系数和齿扇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唐天元  刘宏威 《汽车工程》1997,19(5):291-297,306
本文以齿条齿面共轭线方程及变速比变厚齿扇齿面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变速比变厚齿扇齿面滑移及齿面接触应力特性的离散数值计算方法;提示了速比变化比值对齿面滑移及齿面接触应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齿轮原理,相对运动和滞后现象等机理出发,阐述了非线性变速比转向器偏心齿扇副的运动规律,推导出主要几何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影响速比和啮合间隙变化的因素入手,通过对几种传动方案的分析,给出了合理可行的齿扇副传动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在转向器某些参数给定的条件下,利用齿轮法线法,由齿轮齿面数学方程导出了满足给定变速比特性与普通螺旋圆柱齿轮相关轭的齿条齿面数学模型。此模型不仅是齿条齿面几何参数,而且还是变速比齿轮齿条传动副的齿面压力角、重合度、齿面滑移率、齿面曲率、齿条螺旋角等重要参数的计算依据。它为该型转向器齿轮齿条传动副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该型转向器的齿条齿面专用加工机床、刀具、模具及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模型曾用于变速比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传动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其结果,齿条齿面主要几何参数均与变速比齿条样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唐天元  贾巨民 《汽车工程》1991,13(2):116-12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广泛应用于轿车、微型和轻型汽车,而传动采用变速比则能兼顾汽车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灵敏性的要求。本文把共轭曲面原理用于变速比齿轮齿条传动的啮合分析,在已知齿轮齿面方程和速比曲线的情况下,推导出了齿条齿面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为这种转向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TJ130型汽车变速比转向机为例,介绍了齿条与齿扇的传动比函数为余弦函数的变速比转向机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轻型汽车使用的变速比齿轮齿条向器已经很普遍了。笔者曾经于1991年 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变速比齿条电极制造的新技术--展成挤压技术。当时是初步提出一些论战讨论。而本篇论文是全面分析转向齿轮与齿条的空间啮合情况,并详细计算出展成挤压时的总力和总力矩。通过计算可知用展成挤压变速比齿条电极完全可行。笔者在铣床上用模拟试验展成挤压等速比齿条铜制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准双曲面齿轮齿面主动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双曲面齿轮的具面形状对其传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行齿轮设计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几种模式中被动地选择齿面形式,这限制了齿轮传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齿面主动设计直接以齿面在其全啮合过程中的主要啮合性能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来确定齿面的形状参数,齿面形式不受传统的摇台结构机床的限制。研究表明,只需用三轴联动CNC铣齿机就能加工出主动设计得到的啮合性能良好的准双曲面齿轮。本文介绍了确定CNC机床参数的原理,提供了直接面向CNC铣齿机的有关的切齿加工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1.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变速比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巨民  张蕾 《汽车技术》1995,(12):12-15
对汽车转向系杆系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采用定速比传动的缺点及采用变速比传动的必要性。讨论了手动及动力转向器变速比曲线的选择原则及方法。剖析了国外为夏利轿车转向器设计的速比曲线,给出了其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马扎根 《汽车技术》1996,(3):4-13,26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对汽车行车的主动安全性、转向舒适性和转向精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现代转向技术的最新发展,普提高汽车行吮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今后的转向器不但应具有变传动比,而且传动比还应随车而变化。在结构上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齿轮传动,由于在发动机中所处的传动部位不同,引起噪声的大小程度也不同。对于换档变速发动机,相互啮合的一对初级传动齿轮副、机油泵传动齿轮副和常啮合式反冲起动是引起噪声的主要部位;对于无级变速发动机,由于传动比变化大,转速变化大,减速齿轮中驱动轴和从动齿轮副是引起噪声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4.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方宗德  杨宏斌 《汽车工程》1998,20(6):350-355
本文推导了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方法,包括齿面接触分析和边缘接触分析,代表了齿轮啮合的完整过程。该方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参数,不同误差的齿轮啮合过程和性能,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材料和工艺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际齿轮材料、工艺及服役条件,用圆环形辊子试样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工艺对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材料、工艺条件下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试验结果表明,渗碳处理试样接触疲劳性能优于调质氮化的试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