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公路网交通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应用系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上海公路网交通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行了论述。从分析公路网特点和交通调查数据入手,确定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评价上海公路网交通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分析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论证了该系统的各个功能,重点分析了系统中的分析评价模块,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司模块化汽车项目,以仪表板模块为研究对象,对总装同步工程在模块化汽车工程设计中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应用时工作流程中模块构成可行性分析—模块化关键工装、设备分析,整车关键部件生产流程验证分析,模块本身总装分析,模块及整车优化分析,并阐述了这五个重要环节的设置原由、工作内容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3.
汽车变速器故障振动特征提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杰  丁康 《汽车工程》1994,16(4):242-249,218
本文结合疲劳寿命试验的过程对东风EQ-140汽车变速器故障进行了振动试验研究,利用时域波形分析,频谱分析,细化谱,解调,谐波幅值分析等信号处理方法提取了断齿,轴向窜动,轮齿磨损,滚动轴承疲劳剥落和点蚀等典型故障特征,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汽车制动性能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宇平  朱伯比 《汽车工程》1995,17(5):296-306,F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直接线制动性能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对具体的车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车道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比之下,在计算中引入滑移率,考虑车轮半径变化等因素,所得结果更为接近实车路试结果,用所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分析汽车制动性能,揭示出用传统方法分析时所掩盖了的一些重要现象,且为在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中综合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特点的分析,对不确定随机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交通事故分析中的运用,计算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运用精度良好,并与实际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环保节能、低成本、高效节能等特点,使其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报告主要针对 OLED照明行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再具体进行了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及类型分析、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申请人分析、IPC分析和专利申请国别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全球 LED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初期,该技术起源于欧美,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亚。第二,目前而言,中国LED 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未完全形成,竞争力不强,而关键技术等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  相似文献   

7.
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的确定是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研究的分析,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特点、交通基础研究状况、土地开发和经济水平,提出不同类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的确定方法,并且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给出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养护机械投资决策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艳 《中南公路工程》1999,24(1):20-22,24
分析了公路养护机械装备投资决策,并作了三种计算模型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认为对方案分析,采用单一方法分析不全面,应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较完善地比较出方案的经济性。同时实用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对隔热条件下恒温车厢内的温度分布和流速分布进行热流体数理分析,将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热流体数理分析使用通用分析程序,实验则采用实际车厢和1:4模型进行,结果表明,在设计初期,热流体数理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法分析SAE1141复硫型钢的成分,操作复杂、分析时间过长,为此,研究采用发射光谱法对其进行全自动化分析。经反复试验、探索和总结,研制开发出一套SAE1141标准样品,并据此制作出发射光谱仪用持久性工作曲线,建立了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要求,且减少了分析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生产中快速分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lgorithm development of a new fatigue data editing technique using S-T approach. In general, the S-transform (S-T) is a time-frequency spectral localization method which performs a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on signal. This method represents a better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especially for non-stationary signal analysis. This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shortened fatigue data for fatigue durability testing. The S-T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damaging events contained in the fatigue signals due to high S-T spectrum location. The damaging ev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an original fatigue signal to produce the shortened edited signal which has equivalent fatigue damage. Three types of road load fatigue data were used for simulation purpose, pave track, highway and country road. In this study, a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the damaging events in the original fatigue signal. The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extract the fatigue damaging events and these events were combin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new edited signal which neglect the low amplitude cycles. The edited signal consists of the majority of the original fatigue damage in the shortened signal with 15–25% time reduction. Thu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is shortened signal can then be used in the laboratory fatigue testing for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ed fatigue testing.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velop a fatigue design method for actual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using the fatigue data of simulated single spot-welded lap joints, we first analyze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evaluated fatigue strength of spot-welded T-type members t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actual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Next, fatigue design approach of these members using the fatigue data of single spot-welded lap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From our results, we found that, even though there was a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of fatigue strength between the single spot-welded joint and the actual members over the same number of fatigue cycles, throug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correction, the fatigue design criterion of actual spot-welded members, such as those used in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can be predicted using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single spot-welded joint.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在役钢桥的致损荷载信息缺失,根据不完备监测检测信息重构结构的疲劳损伤状态,是确保结构服役安全的基本前提。基于部分疲劳开裂信息反向重建等效致损荷载信息,提出了致损荷载信息缺失条件下的在役钢桥疲劳损伤状态重构方法。首先通过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和等效结构应力评估方法计算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疲劳敏感构造细节疲劳损伤累积;以钢桥服役期间疲劳损伤监测检测获得的疲劳裂纹检测结果为约束条件,将荷载工况的线性组合作为等效荷载历程,实现了在役钢桥结构的疲劳损伤状态重构;通过模型试验对所提出的疲劳损伤状态重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疲劳裂纹损伤信息,在致损荷载信息缺失条件下重构得到的疲劳敏感构造细节损伤状态重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证明了致损荷载信息缺失条件下实现疲劳损伤状态重构的可行性和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在役钢桥的实际疲劳损伤状态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T-car后桥台架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台架疲劳试验模拟了T-car后桥在道路试验中的受力状态。通过对T-car后桥进行的总成扭转试验、总成单侧侧向力试验和总成单侧纵向力试验,测得了各测点在疲劳循环中的应变幅、主应变幅度,并采用Coffin-M anson公式估算了寿命。试验表明,台架疲劳试验能反映路试时的疲劳损伤,根据T-car后桥用钢的应变疲劳性能估算得到的疲劳寿命与实际路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蒋应军  张宇  纪小平 《公路》2021,(3):277-28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嵌挤骨架密实沥青混合料(SISG)疲劳性能的影响,应用威布尔分布建立疲劳方程,并与规范级配沥青混合料(GF)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规范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SISG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少提升17%;与不掺纤维SISG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在最佳掺量下掺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和聚酯纤维的SISG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最少分别可提升2%、32%、4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疲劳列车,将各种疲劳列车模拟通过两座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以获取连续梁控制截面的疲劳荷载效应谱;将疲劳荷载效应与标准荷载最大效应建立关系,便可得到连续梁控制截面的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利用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可计算出钢筋的等效等幅应力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设计针对驾驶人不同疲劳状态的预警方案,本文建立了包括察觉性、理解性和接受性的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听觉、视觉和触觉3种预警方式对处于不同疲劳状态的驾驶人的预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预警方式对处于不同疲劳状态下的驾驶人具有不同的预警效果。听觉方式较适合于轻微疲劳状态,而触觉方式则更适合于非常疲劳状态。据此最终提出了一种适应于驾驶人不同疲劳状态的复合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车身结构随机振动响应谱的计算公式;采用Goodman曲线进行交变载荷的等损伤转换,建立了应力幅和平均应力之间的关系式;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作为疲劳抗力指标,将残余应力等效为平均应力,以研究成形因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以某汽车尾端横梁为例,采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疲劳分析法,考虑冲压成形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车身结构的动态应力计算、疲劳寿命预测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所预测的疲劳性能与整车道路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9.
带环是金属带中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坏。本试验用动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带环应变,建立应力和测量应变之间的方程,确定进行带环疲劳试验的应力水平;通过疲劳试验,确定带环的疲劳极限,采用参考文献3、4中介绍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得到了带环的P-S-N曲线,为金属带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普通小梁和复合小梁的应力分布规律,设计并实施了室内重复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小梁的疲劳寿命,运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小梁疲劳方程,研究表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对沥青混合料小梁的疲劳性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