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ADAMS软件中采用分别生成后桥各零件柔性体模型后再进行装配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后桥总成的柔性体模型,进而构建了全参数化扭转梁式悬架模型。通过对该悬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取了车轮定位角、悬架侧倾角刚度等悬架关键特性参数的变化曲线。该曲线与利用K&C试验台得到的该汽车后悬架相应特性参数的试验曲线进行比较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扭转梁C特性对稳态转向性能的影响,文章以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某乘用车扭转梁后悬柔性模型,对建立的原型车进行侧向力C特性仿真,与对标车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试验值存大较大差异,且侧向力前束特性存在较大的过度转向趋势.通过优化安装衬套的刚度使得原型车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后对整车进行稳态回转仿真发现,负的前束侧向力特性不利于转向,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整车不足转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方法,论文以某重卡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将柔性车架和刚性车架整车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25.1%,表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能够用于动力总成隔振率的计算。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论文研究了基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的3种简化方法,结果表明简化模型隔振率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为12.3%,与简化前相比隔振率相差最大为5.34%,因此,在车辆设计初期,没有实车及详细整车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可用于隔振率的仿真计算。该研究为动力总成隔振率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后悬架类型较多,主流车后悬架大量采用的是扭转梁悬架和E型四连杆悬架,但两种悬架形式在布置空间、价格、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区别。文章从结构、承载能力、性能等维度对主流车常见的两种后悬架结构——扭转梁悬架和E型四连杆悬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扭转梁悬架仅在后备箱空间、轮胎磨损方面有优势,而E型四连杆悬架在承载能力、四驱空间、操纵稳定性、平顺性方面都具有优势。建议成本优先的A0、A级车采用经济型扭转梁悬架;操稳和舒适优先的A、B级车采用成本较高的E型四连杆悬架。该分析结论为汽车研发期间后悬架类型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豆力 《客车技术》2012,(5):12-15
为了分析某款轿车扭转梁悬架在通过不平路面、紧急制动、最小转向半径且不侧滑3种典型危险工况下是否会出现静力破坏现象,建立扭转梁悬架有限元模型,对该悬架的3种典型危险工况进行了力学分析,并基于Nastran对该悬架在3种典型危险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悬架可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最后利用疲劳寿命分析软件MSC-Fatigue对该悬架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6.
豆力  雍文亮  钟亮 《上海汽车》2012,(11):19-22
为分析某款轿车扭转梁悬架在通过不平路面、紧急制动、最小转向半径且不侧滑3种典型危险工况下是否会出现静力破坏的现象,建立了扭转梁悬架有限元模型,对该悬架的3种典型危险工况进行了力学分析,并基于Nastran对该悬架在3种典型危险工况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悬架可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最后利用疲劳寿命分析软件MSC.Fatigue对该悬架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7.
李万琼  历辉 《汽车工程》1993,15(4):234-237
本文通过三种典型车架模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探讨了约束扭转对汽车车架各阶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约束扭转对扭转模态影响较大,在研究开口薄壁结构的车架模态时,必需考虑约束扭转的影响,一阶扭转模态对横梁刚度的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款乘用车扭转梁半独立后悬架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得了在各种典型工况下悬架结构强度分布规律和动态特性,对原有结构的设计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方向,并根据对应工况的计算数据,考察了悬架垂向刚度、侧倾刚度及车轮定位参数的瞬变特性,为悬架设计阶段精确高效地预测悬架性能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拖曳臂的变形量和模态,然后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导入ADAMS/Car中建立刚柔耦合的汽车多连杆后悬架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刚柔耦合悬架模型比刚体悬架模型更为合理,能在设计阶段更真实地预测与分析汽车悬架的性能,同时也说明拖曳臂的刚度是对多连杆后悬架运动学特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ADAMS/Car建立了带转向系统的某大型客车双横臂悬架系统刚柔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并评价了悬架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多刚体模型和刚柔模型的仿真分析结果,证明刚柔耦合模型更加准确.针对悬架出现的问题,利用ADAMS/insight对悬架某些不合理的参数进行...  相似文献   

12.
扭转梁后桥开发过程中,须按照从整车技术要求分解出的零部件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并借助CAE优化技术对零部件各性能进行优化。本文主要针对某型扭转梁后桥侧向力耐久疲劳和减振器力耐久疲劳工况进行优化分析,结构优化后耐久疲劳寿命提高。实物样件台架验证结果与优化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货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整车的刚体模型和考虑驾驶室弹性的刚柔耦合模型。在随机路面下,在驾驶室橡胶悬置和半浮式悬置两种情况下,针对驾驶室弹性对驾驶员座椅底板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以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做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对两种模型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驾驶室弹性对整车平顺性有一定影响,为整车平顺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某微型货车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MSC.NASTRAN中采用惯性释放法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并得到其应力分布状况,再在MSC.ADAMS/Car中建立该车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得到其在H级路面的载荷谱.在这些基础上,在MSC.FATIGUE中进行白车身的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对寿命较短的部位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列车通过桥梁时产生巨大的振动,车致桥梁振动通过支座传递至桥墩,再通过桥墩传递至地基及周围环境引发环境的振动污染。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车线桥耦合振动大系统进行车桥耦合联合仿真,计算得到与支座连接处的梁底和桥墩在分别使用普通球型支座和新型减振球型支座时的动力响应数据。结果一致表明:采用减振球型支座时桥梁上部车致振动传递至桥墩时起到明显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车型尾门扭转刚度不满足目标值问题,通过CAE分析手段,寻找改善关键点,并通过优化封板区域结构框架分布,改善扭转刚度值,并满足目标值。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一些对尾门扭转刚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后续车型尾门内板结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减少走弯路的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首先对该皮卡的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主观评价的结果选取了皮卡的驾驶员座椅导轨、方向盘、变速操纵杆、仪表板等位置进行了振动测试,在驾驶员右耳位置和后排座椅中间位置进行了噪声测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产生的机理,本着"以较小的改动获得较大的减振降噪效果"的原则对动力总成悬置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仿...  相似文献   

19.
<正>扭转梁后桥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能满足一般的汽车动力学、运动学要求而在中低级轿车上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扭转梁后桥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后轴的各种载荷,同时又要能提供合适的扭转刚度,来保证整车的侧倾刚度,导致扭转梁后桥的受力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横梁位置、扭力梁长度、初始定位参数这几个因素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化了的扭力梁式悬架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计算出扭力梁式悬架的定位参数及侧倾中心高度。根据定位参数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趋势来合理地选择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横梁位于扭力梁中部时,定位参数匹配较好;扭力梁长度增加时对侧倾中心高度影响明显;初始外倾角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可以为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